内容风险是存储系统的主要法律风险,但短期内无需过度担心。
原文标题:《数据合规||IPFS,一场平台到矿工的风险转移?》来源:火小律
IPFS/Filecoin测试如火如荼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IPFS合规性问题,去中心化存储会不会和国内网络监管、数据安全政策冲突而腰斩?
火小律的观点是,短期内无需过度担心。项目太年轻,未来发展不确定性较多,需要时间发酵。监管不会过早出手。比特币2008年问世,2013年监管第一次重视,威震业界的94文件更是2017年才发布,前后相差近10年。
关于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想要长久持续规模化发展,有些问题还需尽早考虑。本文仅根据现有官方消息及相关测试等情况,主要从矿工角度就法律合规问题做适当探讨。
Beosin:SEAMAN合约遭受漏洞攻击简析:金色财经报道,根据区块链安全审计公司Beosin旗下Beosin EagleEye 安全风险监控、预警与阻断平台监测显示,2022年11月29日,SEAMAN合约遭受漏洞攻击。Beosin分析发现是由于SEAMAN合约在每次transfer函数时,都会将SEAMAN代币兑换为凭证代币GVC,而SEAMAN代币和GVC代币分别处于两个交易对,导致攻击者可以利用该函数影响其中一个代币的价格。
攻击者首先通过50万BUSD兑换为GVC代币,接下来攻击者调用SEAMAN合约的transfer函数并转入最小单位的SEAMAN代币,此时会触发合约将能使用的SEAMAN代币兑换为GVC,兑换过程是合约在BUSD-SEAMAN交易对中将SEAMAN代币兑换为BUSD,接下来在BUSD-GVC交易对中将BUSD兑换为GVC,攻击者通过多次调用transfer函数触发_splitlpToken()函数,并且会将GVC分发给lpUser,会消耗BUSD-GVC交易对中GVC的数量,从而抬高了该交易对中GVC的价格。最后攻击者通过之前兑换的GVC兑换了50.7万的BUSD,获利7781 BUSD。Beosin Trace追踪发现被盗金额仍在攻击者账户(0x49fac69c51a303b4597d09c18bc5e7bf38ecf89c),将持续关注资金走向。[2022/11/29 21:10:04]
传统云存储服务商的常见风险
Beosin:BSC链上的gala.games项目遭受攻击事件简析:金色财经报道,根据区块链安全审计公司Beosin旗下Beosin EagleEye 安全风险监控、预警与阻断平台监测显示,BSC链上的gala.games项目遭受攻击,Beosin分析发现由于pNetwork项目的bridge配置错误导致pTokens(GALA) 代币增发,累计增发55,628,400,000枚pTokens(GALA),攻击者已经把部分pTokens(GALA) 兑换成12,976个BNB,攻击者(0x6891A233Bca9E72A078bCB71ba02aD482A44e8C1)累计获利约434万美元。Beosin Trace追踪发现被盗金额还存在攻击者地址中。
第一笔攻击交易:0x4b239b0a92b8375ca293e0fde9386cbe6bbeb2f04bc23e7c80147308b9515c2e
第二笔攻击交易:0x439aa6f526184291a0d3bd3d52fccd459ec3ea0a8c1d5bf001888ef670fe616d[2022/11/4 12:17:00]
讨论IPFS法律合规风险,不得不先了解传统云存储的法律风险。
安全团队:获利约900万美元,Moola协议遭受黑客攻击事件简析:10月19日消息,据Beosin EagleEye Web3安全预警与监控平台监测显示,Celo上的Moola协议遭受攻击,黑客获利约900万美元。Beosin安全团队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步:攻击者进行了多笔交易,用CELO买入MOO,攻击者起始资金(182000枚CELO).
第二步:攻击者使用MOO作为抵押品借出CELO。根据抵押借贷的常见逻辑,攻击者抵押了价值a的MOO,可借出价值b的CELO。
第三步:攻击者用贷出的CELO购买MOO,从而继续提高MOO的价格。每次交换之后,Moo对应CELO的价格变高。
第四步:由于抵押借贷合约在借出时会使用交易对中的实时价格进行判断,导致用户之前的借贷数量,并未达到价值b,所以用户可以继续借出CELO。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攻击者把MOO的价格从0.02 CELO提高到0.73 CELO。
第五步:攻击者进行了累计4次抵押MOO,10次swap(CELO换MOO),28次借贷,达到获利过程。
本次遭受攻击的抵押借贷实现合约并未开源,根据攻击特征可以猜测攻击属于价格操纵攻击。截止发文时,通过Beosin Trace追踪发现攻击者将约93.1%的所得资金 返还给了Moola Market项目方,将50万CELO 捐给了impact market。自己留下了总计65万个CELO作为赏金。[2022/10/19 17:32:31]
传统的云存储,也就是中心化云存储,风险一般由云存储服务商,即平台承担。
慢雾:跨链互操作协议Nomad桥攻击事件简析:金色财经消息,据慢雾区消息,跨链互操作协议Nomad桥遭受黑客攻击,导致资金被非预期的取出。慢雾安全团队分析如下:
1. 在Nomad的Replica合约中,用户可以通过send函数发起跨链交易,并在目标链上通过process函数进行执行。在进行process操作时会通过acceptableRoot检查用户提交的消息必须属于是可接受的根,其会在prove中被设置。因此用户必须提交有效的消息才可进行操作。
2. 项目方在进行Replica合约部署初始化时,先将可信根设置为0,随后又通过update函数对可信根设置为正常非0数据。Replica合约中会通过confirmAt映射保存可信根开始生效的时间以便在acceptableRoot中检查消息根是否有效。但在update新根时却并未将旧的根的confirmAt设置为0,这将导致虽然合约中可信根改变了但旧的根仍然在生效状态。
3. 因此攻击者可以直接构造任意消息,由于未经过prove因此此消息映射返回的根是0,而项目方由于在初始化时将0设置为可信根且其并未随着可信根的修改而失效,导致了攻击者任意构造的消息可以正常执行,从而窃取Nomad桥的资产。
综上,本次攻击是由于Nomad桥Replica合约在初始化时可信根被设置为0x0,且在进行可信根修改时并未将旧根失效,导致了攻击可以构造任意消息对桥进行资金窃取。[2022/8/2 2:52:59]
除却常规的许可证申请等必备程序事项,最常见的2项风险,一项是数据合规风险,一项是侵权风险。
数据合规风险,目前更多的还是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涉及数据收集、使用、存储、流动、删除、跨境等多个环节的合规要求。核心是避免不必要的采集和防止泄露,而数据出境,即数据的跨国流动则需满足更高的要求。
侵权风险,主要指存储内容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时,平台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以免责。一般情况遵循「通知-删除」规则,即当平台接到用户侵权通知后,需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若失职导致损害扩大,需对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但针对阿里云等Iaas服务商,并不适用上述规则。主要还是根据服务商具体的服务性质、服务内容以及是否存在衍生性技术服务等综合判定,法律上较为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了。
一场平台到矿工的风险转移?
纵观IPFS白皮书,剖开所有的修饰词和特征,核心还是云存储,只是采用分布式的方式,即提供具体存储服务的从平台换成了个人。
由此产生2个问题。
第一,信息自由存储是否意味着无需满足监管要求?
显然不是。一切只有在合规的要求下才能长久有序的发展,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无需多说。
既然需在监管框架下运行,为何开篇又说暂时无需担心可能的监管冲突?这是个「短期」vs「长期」的问题。现实的说,实务中监管无法渗透到方方面面,即便是已然成熟的行业,也难免有缺失和滞后,更何况是短期内未成气候的。
第二,分布式存储是否意味着平台责任转移至个人?
某种程度上是的。根据现有信息及测试网运行情况,无论存储或是检索,矿工均是有偿服务。而这一过程中平台并不撮合交易,一切由用户和矿工自行沟通。既然是收费服务,又不受平台过多干涉,具备较强的自主性,那么享有利益的同时自然也承担一定的责任。
矿工可能面对的主要风险
鉴于项目存有变数,目前仍处于测试期间,只能笼统分析基础风险。
对绝大多数矿工而言,担心的应该是,会不会挖到一半,整个项目被政府叫停,自己的投资和付出打了水漂。这方面短期内无需过多担心。技术是中立的,可以将整个项目理解为有偿存储业务,FIL币视为类似游戏代币,供存储检索消耗使用。单纯的内循环模式运作,只要不被大量用作违法犯罪事项,不涉及人民币虚拟货币兑换事项,被突然叫停的可能性并不大。
回归法律风险,对于一个存储系统,最关键的还是「内容风险」。
存储普通合法内容,自然什么问题没有。若是违法内容或者敏感内容,则风险系数直线上升。
敏感内容主要集中在2类,个人信息商业秘密;违法内容,涉及2层,第1层是非法内容,例如涉黄涉暴危恐等法律明文禁止的内容;第2层是潜在的违法内容,例如侵犯他人著作权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内容。
无论是官宣的碎片式加密存储,或是测试网的整份存储,矿工的风险基本都集中在存储、传播、保管三件事上。
例如,存储时,是否知道或者有合理依据判断属于非法内容等?又如,明知涉隐私内容或不良内容,是否存在主动传播的行为等?再如,保存过程中是否未尽合理义务导致数据丢失或外泄等?这些都是可能的风险,不同的情况触发不同的责任,还需结合业务环境具体分析。
IPFS将走向何方?
一直困扰火小律这个圈外人的疑问。
IPFS作为一个存储系统,最终落地场景是哪些领域?单纯依靠「去中心化」的信仰,是否可以吸引足够的现实的存储用户?用户舍弃已有的云存储品牌服务商,选择IPFS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如果不能切实接地气的回答以上问题,谈监管谈合规化,真心为时尚早。
官方的太空竞赛2主要针对存储用户和开发人员,基本的用户身份审核后,期望用户携带真实、有价值和可用的数据进场,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数据或数据集合。只有汇集更多优质、有价值的数据,才能盘活项目,提升项目含金量。
试想,比特币诞生后,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只要不威胁到主权货币的地位,合规未必会成为难题。Libra2.0的妥协便是很好的例证。为什么发展至今,币价居高不下,炒币客已然遍布全国,仍不受监管待见?答案恐怕只能是几乎所有人心照不宣的「」问题。
当一个项目,即使是像IPFS这样当年的金牌项目,如果充斥着大量垃圾无效违规内容,被频繁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想不被叫停也难了。互金便是例证,只剩黯淡退出的结局。
IPFS将走向何方?只有项目本身和参与者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