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eFi项目的大跌给投资者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不仅前期以高价买入的投资者深感被套,就连近期不断抄低买入的投资者也深感困惑,越买越低。这样下去,究竟是该继续买、还是拿住、还是割肉离场?
这个现象在UNI和CRV这两个项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两位投资者的案例:
第一位投资者,在5美元买入了UNI,在4美元买入了UNI,又在3美元买入了UNI,现在UNI跌破了3美元,怎么办?
第二位投资者,在3美元买入了CRV,在2美元买入了CRV,又在1美元买入了CRV,现在CRV跌破了1美元,怎么办?
这两位投资者该不该继续买?想买,已经没钱了。亦或者有钱,但很困惑,这样买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不买,万一它继续跌,自己前面买入的岂不是亏了!再说,看着别人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入,自己也不甘心啊?
加密货币2022年度收官:不断“爆雷”的币圈 触顶之后都是下坡:12月31日消息,加密货币去年有多疯狂,在今年就有多惨重。加密资产在去年底迎来高光,不断创下新高,但进入2022年后,在接连发生LUNA币归零、加密基金三箭资本破产以及近期的加密平台FTX挪用资金等负面事件的影响下,整个加密市场单日腰斩的情况也偶有发生。币圈龙头比特币全年累跌65%,高低极差超过3万美元,是今年波动性最大的资产之一。而被寄予厚望的以太坊表现更逊,全年收跌近70%。[2022/12/31 22:17:58]
其实,之所以这些投资者有这样的困惑,很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对定投缺乏一定的理解和实践。
关于定投,我往期写过很多文章,介绍过多种定投的方法,比如:2020年3月17日的文章《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如何科学理性投资》、2019年9月27日的文章《聪明人都在“定投”,傻瓜却在“抄底”》、2019年5月29日的文章《投资加密货币,有关定投的误区》。这些文章都提到了定投,我建议大家可以再找来读读。
新华社:百倍杠杆!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5月29日晚,新华社发布题为《百倍杠杆!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的文章,再次对虚拟货币表示关注。这是新华社在两天内第3次发问虚拟货币。
文章表示,让众多投资者一夜之间账面清零的背后,是“币圈”的期货合约交易。近年来,除了现货交易,期货合约交易逐步成为虚拟货币交易的重要衍生品。此类合约具有双向交易、高杠杆等特征。从表面上看,此类合约可以对冲风险,但更多投资者把其视为“一夜暴富”的工具。因为,加杠杆后,随着“币值”涨跌,收益也会成倍变化。虚拟货币的交易风险远不止价格剧烈波动,在交易炒作的背后还常常伴随着“庄家”操纵市场价格。业内人士表示,虚拟货币交易没有实物依托,价格容易被操纵。尤其是不少“空气币”发行技术模糊,发行上限不确定,存在巨量持有者,极易被“庄家”操纵价格。高杠杆下的爆仓,众多投资者两手空空血本无归,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却在其中稳赚收益。
此前消息,5月28日晚,新华社发布了《1万台“矿机”一个月能“吃”4500万度电!挖的是“币”还是“坑”?》,就比特币“挖矿”带来的巨大能源损耗提出质疑。29日中午,新华社发布《加密货币,是金融创新还是“庞氏局”?》,再次就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发问。[2021/5/30 22:55:57]
定投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的就是每隔固定时间,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定投。用这种方式定投,一定要设好三个指标:定投的价格、定投的时间和每次定投的金额。
金色相对论 | 链播联合创始人柏晓俊:STO红利与99.9%的币圈项目无关:本期金色相对论中,美国纽约州与中国律师,链播北美联合创始人柏晓俊表示,“STO红利与99.9%的币圈项目无关。”首先,所谓的全球流动性是一个美丽的梦,在一级市场流动性的显著增长并不容易因为涉及到东道国法律的遵循,而二级市场又要遵循传统股票交易市场规则;第二,投资者不再是“韭菜”,市场将属于占有更多资源和资金的参与者,传统金融旧势力也将阻碍新兴融资方式的发展;第三,STO促进了“脱虚向实”的实体资产配置,同时也更需要后续的海外合规运营与维护费用,对项目国际化运营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第四,刑事追诉与民事赔偿风险。如果项目的发起人不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与律师团队,在美国发行STO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因为一些在中国常见的市场营销手段,如夸大公司的融资金额都可能构成美国证券法项下的欺诈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一个近期的案例就是特斯拉的CEO艾伦马斯克在推特上发表说计划将特斯拉私有化而被SEC起诉误导投资者(Misleading? Investors),进而和解并赔偿2000万美元以及卸任公司的董事长一职。[2018/11/8]
定投的价格是我们投资一个品种的风险把控门槛,每个人所能承受的风险不同,对一个项目未来的预期也不同,因此所设定的价格也就不同。
我对定投价格的设置方法,在往期文章中介绍过,就是按总流通量市值评估一个币,划定一个我认为大概合理的单价,然后这个价格就是我定投的价位。以UNI和CRV为例,我对UNI设置的定投价位为5美元,对CRV的定投价位设置为2美元。
我们这里的大多数投资者,估计都是上班族朋友,我们每个月会有一个固定发工资的时间,我们就把这个时间,作为我们定投的时间点。
假设这个时间是每个月的1号。我们每个月拿到的工资,一定会留一些作为日常家用,另外还要留一些用于意外情况的紧急周转,我们除开这些资金后,剩下的钱中再抽一部分进行数字货币的投资。对这部分资金我们一定要给自己划个底线,也就是最多只能拿出多少投资数字货币。
比如,我们设定好每个月,最多只能拿出5000元投资DeFi类项目,而我又只看好UNI和CRV,那么这5000元中2500元可以用来投资UNI,另外2500元就可以用来投资CRV。
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规划,我们对UNI和CRV的定投计划就具体成了:
当UNI在5美元以下时,每个月1号,拿2500元定投UNI;
当CRV在2美元以下时,每个月1号,拿2500元定投CRV。
现在我就以这个方式,来复盘我们对UNI和CRV的定投。
UNI是在9月17日上线的,显然当天并不是我们定投的时间,所以我们要等到10月1日才开始第一天定投。10月1日当天的价格是4美元,明显符合我们的价位,于是我们花2500人民币买入了。买入后,我们要等到11月1日才开始第二次定投。在这期间无论UNI的价位如何,我们都不要动手。
CRV早在8月14日就上线了,但是一直到10月1日这天我们的定投时间到了时,它的价格才跌到2美元以内,所以我们也只能在10月1日当天才开始第一次定投。然后等到11月1日再开始第二次定投。
看完这样的方式,估计不少投资者会觉得不合实际,太死板,那么我们可以把定投的时间点改的灵活一些。对UNI而言,把它第一次跌到5美元的时间点,设为第一次定投的时间点,把CRV第一次跌到2美元的时间点,设为第一次定投的时间点。但这样只是修改定投的起始时间,并不修改定投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仍然为1个月。
查看这两个币的价格走势,我们就会发现UNI第一次到5美元的时间点为9月22日,CRV第一次到2美元的时间点为9月6日。
经过这样的修改,我们的定投计划就变为:当UNI在5美元以下时,每个月22号,拿2500元定投UNI;当CRV在2美元以下时,每个月6号,拿2500元定投CRV。
于是我们会在在9月22日第一次拿2500人民币定投UNI,要等到10月22日才决定第二次是否定投UNI;在9月6号第一次拿2500人民币定投CRV,在10月6日第二次拿2500人民币定投CRV。
看完这样的方式,有一些投资者会认为这样定投的间隔时间太长,可能会错过不少价位更低的机会,对此我们可以把定投的时间间隔缩短,变为每半个月定投一次,但这种情况最好把每次定投的金额也相应减少,变为每次投资1250人民币。
经过这样的修改,我们的定投计划就变为:当UNI在5美元以下时,每个月22号,拿1250元定投UNI,每个月7号拿1250元定投UNI;当CRV在2美元以下时,每个月6号拿1250元定投CRV,每个月20日拿1250元定投CRV。
于是,我们会在在9月22日第一次拿1250元定投UNI,10月7号拿1250元第二次定投UNI,要等到10月22日才决定第三次是否定投UNI;在9月6号第一次拿1250元定投CRV,9月20日第二次拿1250元定投CRV,在10月6日第三次拿1250元定投CRV,在10月20日再决定第四次是否定投CRV。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把关两件事:
一是当定投时间点到了时,如果价位高于我们设置的定投价,要管住手,不要买。
二是当不在我们的定投时间点时,无论价位多低也要管住手,不要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