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李礼辉:法定数字货币可精准调节货币供应_区块链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认为,法定数字货币主要有四方面的优势: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替代现钞、节省现金流通的成本的好处,可能是第六版的人民币;其次,能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属性,推进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人利用这种支付系统;第三,可以保证金融交易的可靠性;第四,可以精准调节货币供应,加强货币市场流通的供应。同时,发行数字货币也有三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和盈利能力;第二个问题它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第三个问题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因为数字货币迅速扩大,大量存款会到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有调控的权利,但是也要承担更加直接的责任。李礼辉认为目前区块链发展还处在一个瓶颈状态,即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发要致力于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瓶颈,包括隐私计算技术、真实性监督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密钥技术、多元化技术平台集成以及应用程序的可靠性。”他表示,这几年中国在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方面已经做得很好,甚至超过了美国,但在底层这些所有高价值的基础领域,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李礼辉:法定数字货币最终能否替代传统货币将是市场抉择过程:10月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中国金融》刊文称,目前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只限于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它将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尽管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区别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的行政权威地位优势,但最终能否替代传统货币形式,取代新兴的电子支付工具,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和主要支付工具,将会是一个市场抉择的过程。而影响市场抉择的要素是:使用是否更加便捷,流通成本是否更低,大众是否乐意接受,从而是否能够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新浪财经)[2020/10/6]

声音 | 李礼辉:区块链等技术取得初步进展 有可能应用于新一代物联网和供应链金融:据新浪财经消息,科博会“2019中国金融论坛”于2019年10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化将是是大趋势。他指出,近10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底层技术研发和实验应用在数字信任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有可能应用于新一代物联网和供应链金融。李礼辉还表示,一些技术专家正在研究新一代隐私计算技术,采用多重签名、门限签名、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代理重加密,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手段,力求确保数字信任、数字链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随着新一代物联网规模的扩张,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化是大趋势。我们应该共同开发供应链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高品质的金融服务。[2019/10/23]

声音 | 李礼辉:数字货币不具备取代支付宝等新兴支付方式的绝对优势:据凤凰网财经报道,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表示,数字货币能不能替代全通的形式,取代新兴的货币形式,将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第一,效率要更高。第二,成本要更低。第三,必须具有相应价格的规模。第四,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李礼辉认为,在零售出租市场法定数字货币,并不具备取代支付宝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的绝对优势。[2019/8/8]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3:8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