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to Arrive
Flaneur in Digital Space
法语“Flaneur”一词所指19世纪巴黎城里有钱财支撑而无须劳动的人士
在高效的数字世界,恐怕再难寻得本雅明笔下的闲逛者(Flaneur),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巴黎街头,去发现和享受隐匿于生活细节的艺术。屏幕世界只有“奇观”才能捕获多一秒的注意力,工作量证明成为价格的标的,甚至艺术品资产化的探索为已然高效的资金流涡轮增压。好在传统艺术届和加密艺术圈互相珍视,在“好艺术”的标准上,通过不断地碰撞寻求效率和隽永之间的平衡,以达成共识 。
“回车抵达”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策划的展览,标题旨在描述位于加密艺术空间CryptoVoxels(赤金 ChiJin)虚拟展厅的观展体验,同时,这也是数字生活的日常写真。10位艺术家的作品代表着千禧年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视觉艺术之间紧密互动的各个阶段,甚至在展览的最后,深度参与区块链生态的艺术家王兴展出他创作蓝图的白皮书,是为我们对加密艺术开放性的理解。
赤金在CryptoVoxels
在Metavers(元宇宙/数字世界)的代表项目中,CryptoVoxels是一个像素化的可编辑空间。与追求精美视觉的Decentraland和复杂结构的Sandbox不同,CryptoVoxels的粗糙质地衍生出一套乐高化的空间美学。甚至有些粗暴的体验成了一个激进概念的实验场。很难想象在电子质感的建筑群落中坐落着一座中式庙宇。这座位于地图东北角的赤金ChiJin,一座大佛贯穿红色的建筑,是整个版图中东方气质的风格代表。漫天飞舞的avatar(虚拟形象)围绕在像素搭建的寺庙周围,这是宗教的游戏化转型,抑或是其从内容渗透Metavers的埋伏?
“回?抵达”赤金,虚拟空间提供功能性的场景,展览的开幕是全球用户聚集的理由,CryptoVoxels除了文字和emoji的交互工具,招手和跳舞的肢体语言用以辅助表达情绪。参与者的注意力在画面和聊天窗口来回切换,我们从那些装备华丽的ID判断背后的玩家是一个持币大户,世界的逻辑并没有变。在全球旅行受限的当下,回车抵达的生活方式是后疫情时代的刚性需求,因为它高效,加密,绿色,安全。
10位艺术家,10个时间切片
数码相机的普及是人类数字化迁徙的开端。2000年以后,相册的实体几乎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情感的记忆被封存在硬盘深处,它不再被摆在桌子上摩挲珍视,而是与所有数据一样在需要时被调用。管银霖是一个经典质感的收藏者,他尽量削减作品中的色彩信息以突出技术留存的画面细节。作为展览的开始,佛塔和身体的形象彼此呼应,并在抽象的精神追求和实在的切身体验之间形成张力,我们在这样的尺度中开始漫游。
管银霖 权力中心 2018
在8K影像接近肉眼感知极限的今天,flash动画这个早已停止更新的软件退出了历史舞台。艺术家卜桦用技术给自己限定边界,用flash有限的功能在二维世界创造自己的Metavers。画中的女孩儿是她的自画像,她天真浪漫,翩翩起舞。看看她画里的财富、性与权利,一身学生装的主人公像是一个精灵不染其中,这是“少则得”的东方智慧。
卜桦 北京水深(五) 2010
互联网技术拓展了人的尺度,卫星导航得以用上帝视角俯瞰世界。艺术小组刘波+李郁持续多年的“地图”项目探讨网络信息和现实体验的关系,从早期标注与实际错位,到敏感地标的无法标记,“地图”项目的气球已经抽象为一个符号,确认着数字世界和实体空间的复杂对应。这一次“回车抵达”的赤金是一个例外,虚拟空间中的气球是否指向另一个虚拟的平行世界?
李郁+刘波 地图计划 2021
4G网络的诞生为视频的实时传输提供了可能,网络直播在2010年以后快速发展。与上世纪80年代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境遇类似,直播的内容管理在用户、平台和官方三方的博弈下你进我退。叶甫纳在这个潮流的开始就参与进来,她发起的“展示癖”项目围绕着性别和亚文化的话题进行了一系列直播表演,当她提及“我早期直播的平台都关了”,令人不禁感叹互联网效率背后的巨大代价。
叶甫纳 亚种?2021
出生于1996年的卞滕锦是互联网原住民,这一代人对世界的理解是zoom in/out,基于屏幕的工作方法不再局限于空间和质感,它是无限的,繁复的,是一尘不染的,也是精妙入微的。虚拟身份对他们来说并不负载着宏大的寄托,因为要与“山妹妹”组队玩游戏,她便取名“山哥哥”,并以此昵称频繁露出。本科学习中医的卞滕锦在视觉艺术的创作中善于使用身体元素,与大多数艺术家不同,她作品中的身体元气饱满。
卞滕锦 高保真枯萎咳嗽 2021
社交媒体重构了世界的组织形式,陌生人在互联网上因为兴趣组织成社群,数字的堆积形成注意力的高地,历史的书写开始参考热门话题的大数据。金宁宁通过发起艺术项目在社交媒体中寻求意义的连结:给小熊起名字,用小狗表示友好,二维码是他作品的一部分,扫码加好友构建了社交媒体情境中的关系美学。
金宁宁 FDP4 2021
伴随着德沃夏克的交响乐《自新大陆》,王恩来创作的灯光装置呼应音乐的起伏,陌生的元素组织在一起生成“有意味的形式”。计算机编程试图以理性的逻辑解释世界,而感受力又在逻辑中创建全新的关联,略胜一筹的感性是我们为什么相信艺术的原因。
王恩来 通感——自新大陆 2020
大型的数据改变我们的视觉体验。朱佩鸿+Lilyo用红外感应和编程算法创作3D影像,延续他之前抽象绘画的创作思路,高纯度的色彩单元以有机的韵律与观众互动。打散的粒子构建山水,组成形象,契合了CryptoVoxels的像素空间。
朱佩鸿+Lilyo 我的空间 2021
今天作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正在以NFT的技术赋予每一粒恒河沙以价值。因疫情滞留在美国的史明汇每天做饭,她珍视每一粒大米中凝结的生产劳动,并为每一粒米取一个名字。“万物有灵”是她对世界的理解,万物皆可NFT是未来互联网的技术愿景。
史明汇 005-别洛佐夫斯基 2021
隽永的艺术往往需要复杂的形式来层层构建,博尔赫斯笔下的巴别图书馆正是这样一个没有穷尽的意向。王兴希望能以宏大的叙事在加密世界构建一个巴别塔的理想。试图以代币经济模型设计为切入点,借助去中心化的价值观和技术手段,重新追问艺术还可能是什么?图像之外,经济模型即作品,行为即作品,白皮书即作品。
王兴 《数字巴别图书馆》白皮书 2021
抽身于效率的漫游
敲击F键,CryptoVoxels中的avatar就会飞在空中,这在形式上更接近漫游的所指。置身互联网的高速世界,想法和结果之间只在于点击回?的一瞬。空间在脉冲信号中坍缩,感受力的升级将我们推送至更高的维度。提高效率以充分利用时间被视为是接近永恒的途径,甚至在《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中,作者乔纳森·克拉里已经将讨论的议题染指生命的本能。
艺术家不得不面向前所未有的技术情境做出回应,“艺术”将为互联网提供怎样的价值?是某种金融产品的标的吗?可以是,但不止这么简单。我们有没有可能以艺术为借口,暂时从信息的汪洋中抽身而出,在数字世界中寻回遗失的隽永和闲逛者细腻的感受?
屏幕是现代人的伊甸园,已经有足够多精彩的视觉冲击着观众的视网膜。“回车抵达”提供这样一种选择:如果你此刻置身赤金,会发现这里与周围的建筑相比没有时髦的电子音乐,没有潮流艺术的卡通玩偶,吾生也有涯,而快感无涯,我们需要一种漫无目的的闲逛,在无限的信息中留一块空白,让真正属于艺术的部分在这里生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