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warm经济模型及如何挖矿_CUR币

1SWARM为什么诞生?

长期以来,以太坊网络一直存在数据存储过于集中的问题。根据Ethernodes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6月19日,以太坊网络上63.32%的节点托管在第三方云服务器,这63.32%中有31.5%的节点在亚马逊上。这意味着将近五分之一的以太坊网络需要依赖亚马逊进行运行,无疑有违去中心化的初衷。

为此,以太坊基金会支持开发团队运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开发了Swarm项目,目标是提供充分冗余且分散的空间、足够庞大且稳定的带宽,以供生态链上各种DApp的数据存储和信息交互,核心是为了解决以太坊公链上存在的一些应用问题。Swarm是一项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内容存储和分发服务项目,用户可以通过Swarm节点连接到Swarm网络中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存储和分发。分发功能意味着要求每个节点的具有庞大的带宽,这是与其他分布式存储项目最大的区别。(BZZ挖矿\/:19180775687)

2SWARM是如何分发奖励的?

Swarm挖矿中对于每个Bee节点,预留大小是固定的,缓存大小是可调的。它的大小也与整个Swarm网络的数据容量有关。仅仅因为缓存已经达到一定大小没有任何意义。缓存越大,获得的奖励就越多,所以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我可以说在一个节点上放置一个特别大的容量并没有什么优势。

还有一个称为PinningtoSwarm的功能,它允许您将某些数据固定到用户的本地节点。这个固定数据成为用户存储的一部分,不能从Swarm网络中删除。如果不保留固定内容,则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进行存储。这意味着如果用户想要为邮票钉住过期的内容,他们需要准备额外的存储空间。存储带有过期邮戳的内容。

Reserves是维护Swarm网络的必要组成部分,缓存的存在是为了加速数据传输并降低成本,所以即使没有节点可以缓存,只要有reserve就可以建立一个Swarm网络。(BZZ挖矿\/:19180775687)

3SWARM的Token经济模型如何?

通证分布情况如下:基金会7%,私募42%,公募8%,DApp补助10%,开发团队20%,生态建设13%。

此处的生态建设便指挖矿,其中有100万个通过测试网空投发放,总和6250万个。目前有两个重要信息:首先,官方已确定参与Swarm生态建设无需质押;其次,除了公募8%与空投的100万个,其余在上线后均会释放,未知的是究竟是瞬间释放还是在规定期限内线性释放。

这种Token分配形式有些类似于早期的以太坊,同样都是增发模型,不同的是Bzz的增发遵循BondingCurve机制,即联合曲线。当Bzz价格高于公募价格,即1.92美元,将会激活增发Bzz,按照上述分配等比例发放。而当币价下跌,系统也会自动销毁Bzz以减少流通量。简单理解,BondingCurve机制下,流通量与币价存在一定关联,其目的旨在稳定币价。币价稳定不等同于稳定币,通过BondingCurve的函数关系计算,当币价达到10美元,Bzz总流通量为7000万;而当币价达到674美元,Bzz总流通量也仅为8000万。

简而言之,当流通量超过7000万后,Bzz的增发速度将趋于稳定。由于需要使币价与流通量保持一个固定的函数关系,BondingCurve更是被赋予了类似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功能。目前Swarm会分别在以太坊主链和xDai侧链上发行Bzz,两边通过桥梁连接。当用户需要上传数据时,需要在xDai链上购买邮票,然后通过桥梁将邮票兑换成以太坊主链上的Bzz,最后将邮票销毁。因此链上交易的Bzz与中心化交易所的Bzz之间会存在一定套利空间。因此,Bzz的获取有别于其他加密货币的挖矿模式。传统挖矿,无论是PoW、PoS还是PoC,本质都是通过一种共识机制获取记账的权利,区别只在共识方式不同罢了。而Bzz的发放,它需要链上用户在上传数据时,为获取空间实实在在地支付报酬,这报酬通过前文所述机制转换成Bzz奖励给提供流量带宽和存储空间的生态建设者。(BZZ挖矿\/:19180775687)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3:9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