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Foresight Ventures | Dfinity:去中心化云计算平台 高性能区块链网络_borderless

撰文:Ventures

Dfinity概览

Dfinity基金会

Dfinity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将互联网重塑为能承载具有超高能力并具有安全性的计算机。Dfinity所主导的互联网计算机「ICP」采取WASM等新技术与新架构,具有防篡改、速度快、规模可达全球数十亿用户的特点,同时支持软件的自主构建,有望扭转科技巨头垄断互联网的现状。

互联网计算机「ICP」

ICP是Dfinity基金会主导的Layer1区块链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公开区块链网络。ICP为智能合约提供了一个无限制的运行环境,智能合约能够以近乎正常中心化网络的速度运行。借助ICP,可以构建任何应用和服务,例如DeFi,例如链上运行的社交媒体网站,同时也可以扩展传统意义上的DApp。

GitHub

https://github.com/dfinity/ic

技术文档

https://sdk.dfinity.org/docs/introduction/welcome.html

社区资源

https://github.com/dfinity/awesome-dfinity

ICP的特点

重点特点:部署方便、去中心化、容灾备份

ICP扩展了普通互联网的功能,使其可以托管后端软件,将整个ICP网络转变为全球计算平台。

使用ICP,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直接在ICP网络上快捷地部署代码来创建应用和服务,而无需进行繁琐的服务器计算机部署和商业云服务购买。

简而言之也就是说,ICP把软件开发方面的部署、架构问题、拓展问题都解决好了,应用开发人员要做的仅仅就是写代码就好。

1.定位

对标Serverless

ICP并没有特别标榜自己是类似以太坊的公链,而是说自己是互联网计算机。ICP的定位就类似区块链版的中心化云平台上的Serverless。Serverless直译就是“不用担心服务器”,顾名思义就是当开发者部署一个应用时,不用担心服务器配置问题,而是类似直接把代码上传上去就可以完成部署。Serverless除了不用担心服务器、交付速度快以外还有几个特点,一是自动弹性,比如在双十一的时候,淘宝需要大幅增加服务器数量,如果采用Serverless,就无需去手动调整服务器,云平台会自动拓展应用的资源;二是按实际使用资源计费,传统服务器是按月或年进行租用,Serverless是按照调用的次数来计费,ICP也如此,因此性价比较高,不会产生闲置服务器浪费资源的情况。Serverless的最大优点和卖点就是开发方便快捷,整体性价比高。云平台现在所做的就是不断支持更多的编程语言,简化软件开发人员使用Serverless的步骤。而ICP的生态相对于传统云平台Serverless的生态,就显得有些不那么繁荣。Serverless原生支持几乎所有的热门编程语言,而ICP采用的是WASM(后文会深入分析WASM)以及一门自研的编程语言。对于这门自研的编程语言,虽然功能十分丰富,但是它的生态必然是不如Java、Nodejs这类语言的。而WASM生态也是非常新的一个东西,目前落地还尚早,在WASM的主战场浏览器,API也还没定稿。所以是现阶段需要一些发展时间,未来各个生态繁荣后大有可为。Serverless是未来的趋势,据AWS的调查,百分之40的组织都在使用Serverless。据阿里巴巴所说,Serverless给阿里的人力成本降低了48%,未来对Serverless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在Serverless这条大赛道上,ICP的对手有AWS、微软Azure等巨头。但是现在Serverless还处于各家混战的情况,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ICP还是有机会通过高性能和高安全性抢占市场份额的。

研究人员:EIP-721标准内“setApprovalForAll”函数风险性极高:4月16日消息,在周杰伦NFT被盗之后,研究人员RomanZaikin、DiklaBarda和OdedVanunu开始调查NFT常用的EIP-721标准,结果发现欺诈者可以引诱用户点击恶意NFT的链接,然后通过该标准内一个名为setApprovalForAll的函数控制受害者账户,该函数可以授权任何人控制NFT,其设计初衷是为了让Rarible和OpenSea等第三方能够代表用户控制NFT。

一旦该函数完成授权,攻击者就可以通过使用合约上的transferFrom函数将受害者名下的所有NFT转移到自己的账户。研究人员表示,该功能在设计上非常危险,用户并不总是清楚他们通过签署交易给予了哪些权限。大多数时候,受害者认为这些仅为常规交易。(TheRegister)[2022/4/16 14:28:11]

对比云平台

实际上,ICP所说的“云平台太过于中心化”未必是完全正确的。对于单个云平台来说,中心化是必然的;但是目前有很多开源项目比如Terraform(https://github.com/hashicorp/terraform)或者ServerlessFramework等各种库与插件,可以做到部分地串联云平台,做到统一运维和部署,通过同时使用多个云平台,可以部分解决云平台过于中心化的问题。但是当选择使用特定的一个云平台的服务后,确实会造成转换平台困难的问题。ICP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且可能因为生态封闭而更加严重。ICP所强调的去中心化实际上依然是区块链的特性中的共识以及节点做到的去中心化。

对比以太坊

回到开发的流程,在ICP上开发实质上和在以太坊上开发没有特别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更加困难。作为一个新的开发者,开发者需要更多的理由才能说服自己去选择ICP。既然以太坊上的受众更大,开发也能找到更多帮助,那开发、发布到ICP乃至其他公链的优势是否真的更大呢?这是每个“以太坊杀手”公链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ICP很机智地选择避免正面和以太坊竞争,而是偏向于对标云平台上的Serverless。

2.编程语言

1.WASM:

ICP所推荐的Motoko能编译为WebAssembly(WASM)。ICP的运行过程中利用了WASM容器来存储数据并执行代码。WASM是一种用于基于堆栈的虚拟机的二进制指令格式。它支持在Web上部署客户端和服务器应用程序。WASM容器就类似以太坊的EVM,相对EVM,WASM更加强调执行效率和性能。在以太坊2.0当中,以太坊也有计划从EVM移植到WASM。

WASM的优点就是性能强、安全性、生态拓展。

2.Motoko:

Dfinity自研的编程语言,类似以太坊自研的Solidity。Motoko拥有很多对于应用的特定优化。

https://github.com/dfinity/motoko

3.Rust:

ICP提供SDK的语言,适合在WASM容器中运行。

4.其他的语言由于没有SDK以及官方开发文档,可能还是需要Motoko或Rust作为胶水来实现与ICP直接交互的部分,因此开发基本还是只能选择Motoko或者Rust。

3.生态

从生态和开发者体验上来说,Dfinity提供的示例程序源码、技术文档、开发工具都很全面。

Polygon推出“Swap For Gas”功能:10月12日消息,以太坊扩容方案Polygon推出“Swap For Gas”功能,允许用户钱包没有MATIC代币时,在Polygon PoS网络上零Gas费地将ETH、DAI或USDT兑换为MATIC代币,且每次兑换数额至少1MATIC,上限则为20MATIC,未来也将实现Polygon PoS网络上更多代币的兑换支持。[2021/10/12 20:23:41]

共识协议

特点

PoS提速并解决计算冗余、随机数信标保证去中心化、staking保证安全性、周期性最终确认保证轻量。

共识过程

不同于以太坊的DApp只是适时调用合约,ICP设想的软件是完全依靠智能合约来驱动服务的。综上来讲,ICP需要非常高的计算性能、减少计算冗余,因此ICP但同时还得在保证区块链网络去中心化的情况下的足够安全,因此这对它的共识算法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1.开始前的节点准备:

节点创建私钥公钥,建立匿名的永久身份。

节点加入网络需要抵押固定的token作为staking。

节点随机的与其他节点组成阀值组

阀值组中,运行分布式密钥协议,每个节点获取该组的「验证签名」密钥。

系统还是根据DKG产生阀值组的共同公钥,并对阀值组进行注册。

准备就绪,开始等待参与共识。

2.共识过程:

选择本轮委员会组*注1*注4

提案委员会打包出块

公证委员会持续接收并验证区块

随机数信标收集签名;等待阀值,产出公证与随机数*注2

R1step0同步正确区块,R1轮开始,回到step1*注3

-*注1重点:非交互式。DFINITY,首先由随机数公开的选出了400个客户端一组的出块组,来打包交易并出块。每一个客户端都会出块,还有一组同时随机数选出的验证者,他们会接受区块,同时运行一个根据随机数判断区块权重的协议,验证者只签名权重最高的节点,期间大家不会交互,不会进行拜占庭共识互相发送签名数据,主要是固定区块时间里不断寻找权重最高的区块即可。在一个区块接受到了超过50%个验证者的签名后,系统会自动聚合区块上的签名,并确认区块为唯一,一但客户端观察到聚合的签名,就会进入下一轮共识。可以看到,整个过程都没有进行拜占庭协议,只是遵序三个原则:

客户端遵序最高权限的原则对区块签名,权重越高的链越会被确认

系统遵循50%以上签名产出随机数信标的原则

大家遵序一看到新的随机数信标马上进入下一轮共识的原则

三个原则剔除了多余的无效区块,获得了唯一的区块,从而近似的达成了一致性共识。整个通讯过程几乎为零,在广播gossip协议的网络中,一个有400个节点的组网,只需转发大约20KB的通信数据,即可产生阈值签名。而一个小组的分布式签名密钥的生成,是在小组创建时就分配好的,不需要在共识阶段产生,一次生成多次使用。类比一下非常相似但由两轮拜占庭共识交互的Algorand。Algo的随机数抽签过程是隐秘式的,也就是说节点只知道自己被选择与否,它却不知道全网中有多少节点被选中。因此Alogo共识前必须遍历一编全部网络,进行一次拜占庭才能知道全部的被选取的验证组,因此这里的延迟时间与带宽使用就很高了。再加上前面讲的超大验证组的拜占庭通讯轮次与签名数据的问题,Algo共识下带宽使用非常爆炸,这种人是没这个能力参与的。

Dash发布Platform v0.17版本并即将部署至测试网:12月31日,Dash官方发文宣布,Dash Core Group已发布Dash Platform v0.17版本,并将很快将其部署至Dash测试网。该版本改进功能包括使用InstantSend进行身份资助等。此外,在部署成功后,Dash Core Group还将发布DashPay钱包新版本。[2020/12/31 16:08:01]

*注2重点:性能和安全性都很高的随机数算法。Dfinity所用的随机数算法是VRF。VRF涉及很多数学演算,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黑箱子,一段是输入,一段是输出。输入是一组客户端的签名,输出是一个准确的随机数。只有在获取了足够多的客户端签名,黑箱子才能输出随机数,再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客户端能知道或预测它的输出。「足够多」签名的阀值为50%,因此这个VRF的过程也叫做「阀值签名」。这个VRF具备三个特点:

可验证:一但输出了随机数,大家都可以拿着客户端的签名对其进行验证。VRF的V就体现在这里。

唯一确定性:一但有超过50%的客户端发送了签名,黑箱子接受到后会获得唯一的一个确定的随机数。这里是因为使用的私钥签名算法具有唯一性,也就是统一密钥对统一数据的多次签名的结果都不相同,只有一个可以合法的验证。

非交互:在产生随机数的过程中,虽然黑箱子需要收集大家的签名,但是客户端之间不需要进行交流,更没法干扰到随机数的从产生。

在已知的密码学算法里,只有BLS算法能做到以上三点,而BLS算法的提出者之一「L」Lynn正是DFINITY的高级工程师。其他的随机数方案,要么验证起来难度极高,要么无法保证唯一性,要么就是没有阀值的设计,必须进行交互,存在「最后一个参与者」就能间接影响随机数偏差的情况。当然这个VRF还是一点问题,选取的一组共识者中如果有超过50%被攻击者掌握,那么他可以间接的干扰到随机数的生成,当然来预测随机数还是基本不可能的,没法直接控制。攻击者还可以不发送签名,让随机数生成过程停止,从而让整个系统宕机。

*注3重点:超快的最终确认。DFINITY的共识是按轮次进行的,每一轮共识的开始与结束的标志,都是观察到随机数信标产生新的随机数,而这个随机数是系统聚合签名产生公证的同时更新的。因此这DFINITY的区块高度必须与轮次一致,每一轮中生产的区块,必须是引用了上一轮的公证签名,不然视为非法。同时公正组只会签名本轮产生的区块,不会对之前轮次的区块签名。总结为两个强制:

只有本轮发布的区块才能被公证;

只有引用上一轮被公证的本轮区块才是合法的;

这保证了出块与公证两个过程,都没法被恶意扣留,因此攻击者没办法偷偷来准备一条比主链更长的影子链,来做双花攻击,因为从影子链的第一个区块起就不合法了。因为存在上述「验证者组单独签名,系统聚合签名产生公证」的公证过程,因此每一轮后基本可以做出唯一性的确认。但也有会出现两个或以上区块同时通过公证的情况,因此一轮结束后还不能做到最终确认,这时就需要在下一轮中继续判断。此时等待出块过程完成,因为出块者可能选择在上一轮同时被公证的区块后面继续生产,所以同时存在几条分叉。验证者会计算权重来判断唯一区块,权重高的一条链就作为唯一确认链,然后验证者才会对他进行签名。因此当本轮出现了新随机数时,也就意味着分叉已经被剪除,而上一轮的区块,包括其中的交易,都获得了最终的确认。快速确认不仅提高了性能,剪除了分叉,降低了系统的冗余度,并且可以让客户端不用存储全部要历史区块数据,任何一个新加入的区块,只要从最近的确认区块开始即可。

DF(dForce)将于今日18:00上线BiKi:根据官方公告,DF(dForce)将于今日18:00(GMT+8)上线BiKi平台,开放DF/USDT、DF/ETH交易对,并同时开放提现,充值已开放。

DForce 旨在为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开放式金融和货币协议应用,构建一个集成的和互通的协议矩阵, 提供一个统一的流动性池的基础设施服务于开放式金融网络。 DF是dForce Network的应用型平台代币,在dForce生态里承担着多种功能,包括费用支付、平台治理、风险管理、衍生资产合成、合作伙伴激励等。[2020/7/3]

*注4重点:弹性拓展性能。优秀的随机数给DFINITY的网络带来近乎无限的扩展可能性,因为整个随机数的产出,包括出块与公证,都是由固定数目的委员会组来执行的,客户端新节点的加入不会影响到运行的速度。DFINITY随机产生多个阀值组的,因此多组间并行运行,从而实现分片,是相当轻松的。以太坊2.0的分片方式也非常近似。但是Dfinity的存储和网络拓展性也是需要拓展的,这方面上节点与节点、存储之间的传输也是有损耗的,带宽未必受得了,如果这个方面无法扩展,仅仅是做到分片的话可能只是表面的优化。

计算与存储

应用架构

从底层开始:P2P层(收集分发数据)→共识层(整理消息,验证后写入区块)→消息路由层(传输信息到目的地)→应用执行层(通过WASM安全沙盒环境进行计算)

开发阶段,Dfinity的开发者工具都会把各个层级抽象出来,复制给开发者一个本地版来方便开发。

应用运行机制

代码编译为WASM模块,部署到ICP的Canister容器(容器中包括了程序本身、状态、用户交互记录)中。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2441370

Canister

类似以太坊中的智能合约,除了运行环境是WASM的沙盒以外本质上没有其他大区别。正如之前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ICP作为一个类似Serverless的服务提供商,上面的应用相比以太坊应用是需要具有更高的实时性的,比如ICP版抖音,因此Canister需要做更多的交互,同时也要保证不宕机、不拥挤卡顿。

存储

ICP的应用状态是存储在内存里的,通过共识阶段来进行管理和确认修改。

在Dfinity的博客上有个经常被提及的词就是正交持久性(orthogonalpersistence)。它所指的依然是Serverless的特点,开发者不用担心数据丢失,不用担心数据存在哪里。这就说明ICP和中心化的云平台是类似的,也有容灾备份等操作。

我们可以看一份Dfinity提供的节点服务器硬件要求。

我们可以看到节点服务器要求16条32GB的内存和3.2TB的SSD。相比与以太坊验证节点4GB内存和290GBSSD(https://nimbus.guide/hardware.html)的配置要求来说算是比较夸张了。当然对于存储来说,更夸张的是Filecoin,需要1TB内存和16TBSSD的配置(https://zhuanlan.zhihu.com/p/337597732)。

ICP的计算和状态存储基本都是跑在内存上的(类似比如中心化云平台SAP的HANA),硬盘可能只是起到一个镜像存储的作用,因此对内存的要求比较高。这就类似游戏服务器和网页服务器的关系,游戏服务器需要处理应用无数多的状态;网页服务器相比之下就比较无状态,可能更多的是每次去数据库读取不同的数据就可以。和Filecoin相比,ICP并不是专注于存储,而是Serverless,存储的数据可能就是常规的应用数据、应用状态以及应用代码本身,所以也不需要那么夸张的存储要求。

动态 | 日本投资公司MoneyForward进行虚拟货币相关投资:据crypto.watch报道,MoneyForward于9月26日宣布,旗下的资本投资项目“Money Forward Fund”将与虚拟货币公司Cryptect进行资本业务合作。这是MoneyForward的第一次投资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双方将通过此次合作,为开展虚拟货币交易的个人和处理虚拟货币税务的税务会计师提供信息,以促进虚拟货币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2018/9/26]

链上应用实现方法

链上应用的项目结构非常类似以太坊。

前端:Web端React或Vue等框架,手机端ReactNative或Flutter

后端:Motoko(Dfinity开发的编程语言)或其他任何能打包编译成WASM的语言(比如Rust)

数据结构:Canister(Dfinity为此开发了类似JSON的接口描述语言Candid)

1.Cancan(类似抖音的短视频平台)

源码网址:https://github.com/dfinity/cancan

Cancan类似ICP平台上的抖音。Cancan的前端是用了Web端React框架,后端是用了Dfinity自研的Motoko语言。Motoko的部分还用到了MotokoPackageManagerVessel这样的高级功能。除此之外也用到了系统的一些API,包含了测试和持续集成,而且注释也写得非常详细。Cancan可以说是在很少的代码量里实现了一个非常标准化的ICP全栈应用,值得ICP开发者学习。

整个应用的状态都是使用了Canister容器和ICP来取代服务器、CDN、数据库等。

前端:React框架的资源都是在一个单独的Canister里(https://github.com/dfinity/cancan/tree/main/src/utils/canister)。

后端与数据库:视频数据和点赞等数据全部都在Canister定义了类型(https://github.com/dfinity/cancan/blob/main/backend/State.mo)。同时要应对百万用户级别的访问,Cancan用了一个Motoko里的高级数据类型:分布式哈希表。由于是类似Serverless的架构,Cancan不用像传统前后端交互一样运作,而是类似能直接在数据库上进行get和post方法(类似谷歌的Firebase)。

总之,从Cancan的例子来看,当学会了Motoko并且熟练掌握这门语言以后,在ICP上的开发会无比高效而且完全不用担心最恼人的部署等问题。

2.Portal(直播平台)

项目网址:https://ja7sy-daaaa-aaaai-qaguq-cai.raw.ic0.app

Portal是一个比较新的ICP上的边看边赚,边播边赚的直播平台,目前正在Alphatest。Portal的源码暂时找不到,但是可以看出来前端用的是React框架。经过和开发人员的交流,可以知道Portal的关键的用户或代币数据都是在ICP上,视频的流媒体等数据的存储和分发是用的Livepeer协议。

前端:React框架,目前来看客户端比较简陋。

数据库:没那么复杂的数据都在ICP上,而最难处理的流媒体视频等数据不在ICP上,而是用的Livepeer。ICP上的数据部分不再赘述。Livepeer自称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视频直播平台,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节点的视频流媒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只是经济系统基于以太坊。Portal使用Livepeer,就类似冷存储使用Filecoin平台,并不能体现出技术上特别大的创新。

总而言之,Portal作为一个直播平台,最关键和难处理的视频分发以及存储都是选择用的Livepeer,和ICP没有关系。Portal与ICP的关系仅仅是部分简单的数据使用ICP存储以及修改。这实际上就是Portal抱ICP的大腿,在宣传其生态的同时,也能给自己打上这么一个ICP平台第一直播网站的标签。

ICP到底强在哪里?

用户角度

抽象的来说,ICP已经足够“快”了,以至于用户都无法感知到它在后端是区块链。可以说ICP和其他云平台在使用上是感受不出区别的。在传统区块链,比如以太坊上部署智能合约的应用会让用户体验非常差,由于要各种确认交易支付手续费,以及网络确认的缓慢。但是在ICP上,由于其POS随机数的共识协议,TPS高,同时有数据结构的各种优化,可以支撑起流畅的用户体验。因此才有各种应用的ICP版,比如LinkedUp、Distrikt。

开发者角度

读取数据:目前普遍是在250ms以下。这个速度基本上是人按下鼠标并放开的时间长短,人基本体验不出来。

写入数据:因为需要达成共识,所以比读取需要更多时间。目前通常是2-5秒。与BTC或ETH相比,这要快了无数数量级。与中心化云平台相比,这可能看起来很慢,但实际上这个速度是还可以接受的。

目前Canister是单线程的,之后Canister如果升级成多线程,那读取和写入的速度也能大幅度提升。从开发应用的角度而言,这个速度不算快,但是对于做一个普通的WebApp绝对够用了。

区块链角度

ICP的架构设计,类似云平台,有更多的节点意味着节点与用户之间的物理距离可能更短,网络会更快,可以做到“更多节点=更多子网=更大的网络容量=应用更高的性能”。具体的技术实现可以参考这篇详细的博客:https://medium.com/dfinity/a-technical-overview-of-the-internet-computer-f57c62abc20f。

ICP的缺点

https://dfinity.org/roadmap/

Canister优化

目前,Canister能给其他Canister发更新请求。如果有A、B、C三个Canister,A要通过B去和C交互,那么就需要A发更新请求给B→B发更新请求给C→C接收请求。但是问题就是这样的响应时间大概需要4秒,对用户体验来说很慢。如果是跨不同子网的话就可能更慢。如果要是有10个Canister需要交互的话,那一个请求需要20秒就是很恐怖的。在ICP里有查询请求,性能是很快的,一次只需要200微秒,但是跨Canister的链式请求没有原生支持。所以为了避免未来跨应用间请求的性能问题,ICP需要更新,提供原生的高性能API。

还有一点就是目前Canister的执行是单线程的,虽然Canister中可以“打包”执行一些指令,但是如果支持多线程的话,也会大大改善性能。但是这些更新和生态中的其他部分息息相关,比如ICP所支持的RustSDK也和Rust这门语言自己的生态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技术上或许需要多方努力才能改进完成。

自定义域名

目前在ICP上部署的APP的域名都是Canister的id在加上ic0.app,比如?https://ja7sy-daaaa-aaaai-qaguq-cai.raw.ic0.app。虽然开发者可以自行通过购买其他的域名来重定向到Canister的长域名,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那么长的域名还是会对用户体验有很大的影响。同时Dfinity论坛里的开发者以及他的客户也对这个问题很有意见,认为是开发过程中的巨大阻碍。这或许是很小的一点缺陷,但是也能展现出Dfinity还需要努力完善这些细节。除此之外,在与Dfinity的开发者交流之后得知,在ICP上创建账户会有两个账号,这对于区块链应用使用者来说是很反直觉的,所以应用开发者通常会单独再创建一个账号。这也是Dfinity在用户体验上能提高的地方。

没有杀手级应用

https://github.com/dfinity/awesome-dfinity

从Dfinity的官方生态Repo中可以看出Dfinity的生态还是不那么繁荣的,没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杀手级应用。虽然ICP的技术很强,但是就是没有爆款产品出现在这个平台上,这样可能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生态越来越差。生态的不完善实际上也和一些标准还未推进有关系,比如下一点提到的代币标准。

代币标准

ICP目前是没有同质化代币以及非同质化代币标准的,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作为一个区块链的公链,链上应用最吸引人的就是其代币的经济系统,而ICP却还没有标准化的提案。对一个开发者来说,没有标准化的提案就意味着开发者的应用可能会在未来,因为不满足标准化而被生态所抛弃。所以这也导致了大多开发者还在观望,可能宁愿在波场做一个应用,拥抱波场生态,也不愿意在ICP做。

总结

Dfinity的ICP是一个高性能,有着云平台Serverless定位的区块链网络。通过优秀的共识算法与架构设计,以及经过各种优化后打磨出的自研编程语言,ICP能保证网络上应用的安全性和高性能。尽管在应用生态和标准制定上,ICP还略有仍需建设,但目前ICP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专注于Serverless功能的区块链网络,能帮助DApp开发者更快地搭建更高性能的应用。

免责声明:ForesightVentures所有文章均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请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后,审慎做出投资决策。

联系邮箱:]

相关资料与引用

https://medium.com/dfinity/a-technical-overview-of-the-internet-computer-f57c62abc20f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465260109330.htm

https://forum.dfinity.org/t/how-does-the-storage-mechanism-in-dfinity-works/2733

https://medium.com/dfinity/software-canisters-an-evolution-of-smart-contracts-internet-computer-f1f92f1bfffb

https://support.internetcomputer.org/hc/en-us/articles/4402245887764-What-are-the-Hardware-Requirements-to-be-a-Node-Provider-

https://forum.dfinity.org/t/few-general-noob-questions-about-the-internet-computer/1938/3

https://www.chainnews.com/zh-hant/articles/626831391302.ht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674226

https://medium.com/dfinity/cancan-the-internet-computers-decentralized-tiktok-is-now-open-source-5eed04547aa1

https://www.reddit.com/r/dfinity/comments/mum43f/how_fast_is_dfinity_exatcly/

https://forum.dfinity.org/t/custom-domains-for-ic0-app-community-consideration/6162/18

https://forum.dfinity.org/t/inter-canister-query-calls-community-consideration/6754

https://academy.ivanontech.com/blog/breaking-down-eth-2-0-ewasm-and-evm-explained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4:90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