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划时代的年份,一场疫情把世界弄得支离破碎,但是数字经济在这个时间段发挥重要作用,老百姓宅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快递解决了很大的生计问题,使得老百姓能够真正的隔离。如果没有这套系统,哪怕政府下命令老百姓宅家里面,那也不能饿死,总要出去买东西,而恰恰是中国广泛的互联网和物流快递系统,真正把中国8亿左右的城市人群隔离在家里几个月。美国也做不到,美国互联网没有这么大保障,物流也没有这么强保障。疫情考验了我们的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也就应运而生,逆势而上,得到了超常规发展。
特别是党中央在疫情期间专门下发了两个与数字经济有关的文件。
第一份是中央于3月份下的新基建文件,新基建本质上就是数字经济建设,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里面既可以跟进,同时我们也有引领的作用。中央在这个当口把新基建抓住,应该说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蒸汽机时代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内燃机时代,我们中国都没有跟上。200年前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是在满清封闭系统里,100多年前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阶段。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时代,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跟上了但不是引领者。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时代,我们不仅能跟进,而且有引领作用。
第二份是中央在4月9日发的关于要素市场的文件,首次把数据作为要素放在里面,跟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放在一起形成要素市场,提出了建设数据交易共享和数据产权保护的数据要素市场的措施。作为数据交易所,如何确定数据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如何区别原始数据的流动、交易买卖和开发,使用了以后产生叠加的新的数据信息再交易的数据知识产权等等都是下一步要认真探索的。
中央今年在疫情下决定推动这件事,有极强的战略性、前瞻性,把握住了时代脉搏,这两个文件对今后几十年都有划时代的作用。
现在讲的数字经济实际上就是5G基础上的“ABCD”——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前1G、2G、3G或者4G阶段同样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由于带宽、速度、时延、能耗、可靠性达不到产业互联网的要求,只是消费互联网的功能。现在到5G之后,这五个指标性能达到了要求,可以应用到生产系统、工业系统,应用到全社会的各类运行场景,包括各行各业。从这个意义上,的确可以说数字经济改变了整个世界。
数字经济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能够颠覆一切,我理解主要是数字经济具有五个全的信息特性:
(一)全空域泛在的信息,各个角度上的数据都能采集过来。
(二)全流程持续的信息,每个时间戳上的24小时每一秒可以把这个信息收集起来。
Tether官方:USDT市值已超过130亿美元:Tether官方数据显示,Tether(USDT)的市值已超过130亿美元。自2020年3月以来,Tether(USDT)的市值已从50亿美元增长了160%。[2020/8/27]
(三)全社会场景的信息,全社会人活动的场景信息。
(四)全智能解析的信息,前面说的三种数据信息都可以被人工智能计算使用以后产生解析分析的数据。
(五)全价值叠加的信息,每一种数据为了这个目标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国家统计所用,为了那个目标的时候可能是进行控制所用,又为了什么目标是自动化的信息,又为了什么目标可能应用到金融管理信息,也就是说信息资源不像一般的资源用了东就没有西,用了西就没有东,它可以为不同的坐标面反复使用,发挥各种价值,所以是全价值链的信息。
这样五个全面的信息实际上跟物联网、跟5G这个时代连着的,没有5G和物联网,刚才说的“五全”信息是不存在的。
这种五全信息有五种特征:
(一)结构型特征,就像盖洛普统计要抓住结构性指标体系一样,它是把空间范围内的所谓泛在的信息是一个事物在空间中的特征的信息,这个特征就是结构型特征。
(二)动态型特征,由于是持续的信息,所以每个时间坐标可以形成一个趋势,可以分析未来,属于动态型的形式。
(三)秩序型特征,由于它全方位的信息,把社会管理,社会制度,规则都体现在里面了,在某种规则下产生这样的秩序和信息,所以它可以成为研究制度改革,未来新经济应该怎么调整,它是自动化秩序化的信息。
(四)信用型特征,由于区块链在里面把各种信息中含有的信用特征都在里面了,所以它一定是可以为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化解产生一个基础性的作用。
(五)生态型特征,它是一个生态的信息,人类是一个生态,地球是一个生态,数字形成数字孪生,数字系统实际上是地球物理系统和人类生活社会系统的镜像效应反映出来了。
有这“五全”信息,五种特征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数字系统能够颠覆一切。它跟城市一结合就变成智慧城市,跟工业结合就变成自动化工业4.0;跟物流结合就是智慧物流,跟金融结合就是科技金融。这个过程仔细想,不管跟工业结合,还是跟人类社会结合,还是跟城市结合,还是跟金融结合,其结合的过程总是要通过三个步骤或环节:
第一,首先要把你想要融合赋能的那个系统对象做到万物发声、万物感知,发出声音,留下痕迹。如果是自动化工厂,与工厂关联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结构型特征要发出声音,发出信息。
第二,万物发声以后就是万物互联,我们华为的5G就是帮助搭建万物万联的网络。
第三,万物万联之后,人和网结合,人机结合,人机结合就有了智能系统,结合到位了就是智慧体系。
第一,上述三个阶段发展的基础是万物发声。没有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要做到万物发声,关键是芯片、检测终端。我们讲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智慧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时代,第二次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电气化。现在5G已经出来了,大家研究关注的往往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开发,但是与芯片研发落后一样,检测、传送、变送的仪表终端系统,中国也是最薄弱的。
工业系统的检测点、社会系统的检测点、医疗系统的检测点,这方面我们跟美国、欧洲、日本的差距比芯片的差距还要大得多,如果这件事情不重视,中国物联网就无法形成,产业互联网就丧失了发展基础,就无法形成应用场景。美国的仪器仪表检测系统产值只占美国工业的4%,但是由于这4%都高精尖很到位,支撑了整个美国工业领先于世界,60%工业运转都是利用了这些高科技的仪表检测和变送系统,实现了工业自动化,各方面功能都特别全。其实一个核磁共振里面有300多个检测系统才能把人身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测出来,总而言之,万物万联中的检测芯片、仪器检测,有五个性能要求:一是能耗问题;二是灵敏度问题,时延极小;三是准确性问题;四是可靠性问题;五是安全性问题。总之这件事情是中国的瓶颈口。
第二是万物万联,华为使得中国在这方面能够一马当先。
第三是算力,因为万物万联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包括整个空间泛在的数据、老百姓社会活动场景的数据,数据在使用的时候叠加新的数据,形成数据库的存储、通信和计算的问题。所以计算的算力的确抓住了社会的核心,如果说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基础的条件是能使万物发声的检测,促使万物互联的纽带是5G通讯,那么实现人机互动智慧世界的关键就在于人工智能,在于算力,在于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综合体形成的算力。
总之,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和国家的竞争能力高低的核心指标就是算力。“算力”包含五个方面:一是计算速度,芯片、服务器、计算机、超算系统都反映这方面的能力;二是算法;三是大数据存储量;四是通讯能力,包括5G基站多少、通讯的速度、延滞、带宽、可靠性、能耗;五是云计算服务能力,包括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的数量。哪个国家5G基站多、哪个国家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规模大、哪个国家存储数据多、哪个国家通信量大、哪个国家算法高明,哪个国家就有强大的通信力和竞争力,哪个国家就“算力”强。总之,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以计算速度、计算方法、通信能力、存储能力、数据总量来代表国家的竞争能力——算力。
从硬件基础设施上说,看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中的服务器数量和5G基站数量来代表数字经济的强弱高低。服务器有三个功能:通信、存储、计算,相当于是一台大型计算机。硬件上就看服务器和基站的多少,一个地区后台使用的服务器多,表明这个地区数据存储量大、通讯量大、计算量大;5G基站多,表明通讯覆盖的程度。总之,软件上就看数据服务能力、算法和算力了。
人从猴子开始算,几十万年前的猴子一直到1万年前的先人,再到现代人,人类的智慧发展有三个标志:一是工具使用发明;二是能源使用发明;三是语言、文字为基础的通讯信息发明使用。
第一是工具。人类发明了工具,从石器到铁器到计算器。
第二是能源。从利用山火,到钻木取火,到炭火、石油、电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等。
第三个就是语言文字。人类有了语言文字才有了思考、记忆、通讯,才有了社会发展。有了思考才学会了计算,一开始是结绳计算,中国人聪明一点,到了农业社会有了算盘,外国人没有算盘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算的。到了工业时代有了计算机,上世纪20年代是继电器式的计算机,后来40年代是电子管的计算机,到60年代出现了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的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次,到80年代是集成电路,就到了几百万次几千万次的计算速度,到现在就变成几十亿、几百亿、几千亿次。也就是现在一个PC机,假如说到了7纳米芯片是可以1秒钟到几亿次了。国家搞超算不是讲一个微型计算机、一个PC、一个笔记本电脑的计算速度,而是讲几百个服务器、几千个服务器叠加在一起的矩阵,这个阵列使得一起计算串在一起。前几年我们的超算到了100亿亿次,达到了世界第一。美国人这两年又超过我们了,韩国人也超过我们了,我们现在排第三。这个超算就算到了100亿亿次,其实我不认为有什么稀奇,因为它是几万个服务器叠加在一起的超算中心,意义不怎么大。意义大的是,如果一个芯片能够一秒钟达到14亿亿次,电脑就超过了人类。现在的人体生物研究,解剖我们人的大脑,人的大脑里面有六张脑皮,六张脑皮中神经联系形成了一个几何级数,人脑的神经突触是每秒跳动200次,大脑神经跳动每秒达到14亿亿次,所以14亿亿次是计算机、人工智能超过人脑的拐点,现在CPU已经可以计算到几亿亿次了,今后十年、二十年里面,芯片如果突破纳米,出现量子芯片,人工智能的计算速度就可能上升到14亿亿次以上。
人类智慧的进步和人类创造的计算工具的速度有关,从这个意义来讲,算力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人工智能的算力最终超过人类的本能,而又能被人类所控制,这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国家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算力,是千真万确的概念。
(此文为此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日前在“2020秋季莫干山大会”上的演讲稿,《中国经济周刊》获黄奇帆先生独家授权刊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