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财经 区块链10月13日讯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上最大的七个经济体(G7)正在建立主权数字货币发行和监管官方标准。G7是由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的财长和央行行长机构,他们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正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合作探索如何规范在银行系统中使用央行数字货币(CBDC)。
该报告指出,到2022年底,G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将完成稳定币监管框架以及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技术和实验研究和选择。稳定币是一种可以转换为实际法定货币的数字货币,按照这份报告披露的信息,预计到202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将具备促进两个国家之间进行央行数字货币交易的技术能力。
此外,各国还将研究全新多边平台、全球稳定币计划、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范围,旨在应对当前跨境支付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在不损害货币控制和金融稳定前提下确保满足G7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最低监管标准。(金色财经注:金融稳定理事会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成立一个金融监管机构。)
就在七国集团探索稳定币监管路线之前,作为“央行的央行”的国际清算银行联合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共同编制、发布了一份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报告,旨在详细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类型、以及确定公开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所必需的基本原则。 不过国际清算银行明确指出,这份题为《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理和核心特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core features)的报告不会给出有关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意见,也没有具体说明任何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计划,报告中写道:
“本报告不是关于是否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或何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一项决定,各国中央银行将根据其辖区(与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协商)做出该决定,为这份报告做出贡献的中央银行也没有决定是否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即便如此,这份报告还是列出了三项央行数字货币必要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未来如果中央银行发行此类资产,那么相关生态系统应立足于此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分别是:
(i)中央银行不应通过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来损害法定货币或金融稳定;
(ii)央行数字货币必须与现有货币形式共存并互补;
(iii)央行数字货币应促进创新和效率。
《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理和核心特征》报告还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其他重要组成功能还包括:可转换性、便利性、安全性、速度、可扩展性、合法性和其他几个特征。
而在最新G7牵头的这份央行数字货币报告中,北美、欧洲和日本央行希望央行数字货币能实现与现有货币形式互换,并类似于现金一样易于使用,并以很少或无成本的方式支持多种付款方式。此外,该报告还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应包容传统金融技术、满足全天候即时处理大量交易的需求并不受网络攻击和中断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央行数字货币必须并遵守适用于已流通货币的法律法规要求,继而确保中央银行掌握的监管权力。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称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改善跨境支付,甚至能对抗类似Facebook发行的数字货币Libra,并且支持在新冠病疫情期间以更高效的方式将紧急资金转移给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G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指出央行数字货币不会是匿名和自营性的,这与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虚拟货币有所不同。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已走在世界前列
在2020年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Sibos虚拟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副行长范一飞透露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目前已经处理313万笔交易,交易规模达到11亿美元,试点项目主要在深圳和雄安等大城市进行,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试点项目还会应用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季奥运会上。
毫无疑问,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以深圳罗湖区的数字人民币红包为例,10月12日18:00起,深圳市“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中签者已经陆续收到中签短信,还附有下载“数字人民币APP”的链接,中签者只要点击即可安装。数字人民币APP安装完成后,首先跳出来的是欢迎使用数字人民币的界面,界面上还附有“上滑付款”、“下滑收款”、“法定货币”、“双层运营”四个该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特征。
根据选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为红包领取银行的中签者图片反馈,几家银行的页面基本一致,只是颜色上有所区别,中行和工行均为红色,建设银行为深蓝色,或与银行logo的色调一致。钱包界面下方有“存银行”和“充钱包”两类功能,页面下拉则会出现“数字钱包设置”和“银行卡管理”两项设置功能。其中最亮眼的是操作界面上滑即为付款,下滑为收款,而且收付款界面均有扫一扫和二维码,收款界面下方有“设置收款金额”功能,付款界面则有“碰一碰”和“转钱”两种功能。
就目前来看,各国中央银行、国际间金融组织已经开始非常重视央行数字货币,彼此竞争或将不可避免,一场没有硝烟的数字化货币战争似乎已经打响,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本文部分内容编译自雅虎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