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oin技术分析:深入理解存储管理

Filecoin的存储单元称为扇区(Sector)。对传统硬盘结构理解的小伙伴,对这个术语应该比较亲切,传统硬盘的最小存储单元就叫Sector。为了证明Sector的存储,Filecoin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传说中的P1/P2/C1/C2。在处理过程中,一个Sector的计算会生成若干文件,最终会生成replica。相关文件是如何组织的?Cache都是由哪些文件组成,分别是多大?本文就从存储的角度看看这些过程和逻辑。

Filecoin的存储管理的逻辑主要实现在sector-storage项目中。在深入理解Sector存储逻辑之前,先讲讲Worker和Manager。

01 相关术语

Worker - 处理P1/P2/C1/C2的服务,Worker又分为两种:local worker和remote worker。local worker处理本地服务处理,remote worker支持远程服务处理

Manager - 管理多个Worker

Scheduler - 调度器,调度多个Worker,一个Manager通常有一个Scheduler

Store - Sector存储系统

02 Sector存储

Sector处理相关的文件存储在Store中。Store通过sectorstore.json进行配置:

CanSeal表明Store可以用来Seal(存储Seal相关的临时文件),CanStore表面Store可以持久存储Seal的结果(replica)。Weight 是权重,在多个Store选择时使用。ID是Store的UUID编号。

报告:美国64%的成年人对加密货币感兴趣:《美国加密货币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二的美国成年人希望更了解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报告指出,今年加密货币投资者的数量有望翻番,因为大约13%的受访者(1930万成年人)表示计划在2021年购买加密货币,这将使当前的加密货币投资者人数增加近一倍。(Cointelegraph)[2021/4/21 20:44:30]

一个Store中存在三种存储,分别对应三种目录:unsealed (未封存的文件),cache(缓存文件),sealed(封存后的文件)。

03 Worker & Store

sector-storage项目的README中的这张图很好的解释了sector storage的各个模块以及相互的关系:

整幅图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Manager,下部分是Remote Worker。Manager中包括一个Local Worker。stores.Index是所有Sector存储的索引。Scheduler,上部分的中间,管理所有的Worker,并且调度Sector相关的存储。

worker management APIs通过/rpc/v0的jsonRPC接口实现remote worker的管理。通过/remote的HTTP API实现存储的Fetch操作,简单的说,传输文件。specs-storage.Prover/Sealer/Storage是Manager暴露出来的接口,实现Sector的证明,封存和存储。

以太坊开发人员:将在10月15日前完成以太坊2.0功能开发:以太坊开发者、Prysmatic Labs联合创始人Raul Jordan表示,其团队将在10月15日前完成所有功能的开发。Prysmatic Labs和其他软件开发团队目前正在开发的最终功能包括,确保以太坊2.0客户端可以互操作,并且可以由用户互换使用,而不会有失去验证者代币的风险。(CoinDesk)[2020/9/27]

每个连接到Manager的Worker会和Manager同步它的内存/CPU以及显存的信息。Scheduler在接受到新的请求时,会针对请求(Task)的类型以及资源的需求,从当前Worker中挑选最合适的Worker进行请求的处理。如何选择Worker,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selector的相关逻辑。

从存储的角度,重新整理一下,这些关系:

以一个Manager连接两个Worker为例。Worker只能Seal,但是不能Store。为了更清楚展示Worker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一个Worker只做Precommit1,第二个Worker做Precommit2和Commit。

04 Seal Task

理解Seal Task,最好对照了Sector的状态管理一起看。对Sector状态管理还不熟悉的小伙伴,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

Filecoin - Sector状态管理逻辑

接下来,看看每个Seal Task对应的存储数据的变化。

如果其中左边的Worker接收到任务,AddPiece任务会在unsealed目录中创建原始数据。

PreCommit1阶段,简称P1,针对SDR算法,计算若干层数据。如果Sector是32G,需要计算11层。对SDR算法不熟悉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

经过PreCommit1,生成的数据存储在Cache中:

PreCommit2

PreCommit2的阶段,简称P2,生成Replica,计算Column Hash,并生成Merkle树(tree_d, tree_c, tree_r_last)。因为P2,不在同一个Worker处理,在进行处理之前,需要先传输给合适的Worker,处理的结果同样存储在Cache中:

在Commit生成证明后,进入Finalize状态,Finalize可以理解成“归档”。因为在Worker上没有Store能力,删除不需要持久化的数据,需要持久化存储的数据,将传输回Manager。

05 数据存储量

以32G的Sector为例,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存储的数据如下:

原始数据 - 32G

原始数据Merkle - 32G

P1 layer - 32*11G

P2 - Column Hash  & tree_c - 32*2 G

P2 - Replica & tree_r_last - 32G + 9.2M*8

总共:512G多一点。

06 持久化数据

Sector经过P1/P2/C1/C2处理后,也就是说,经过PoREP处理后,需要持久化存储Replica的数据和tree_r_last的数据。tree_r_last的数据需要存储的原因是PoSt要用到。特别注意的是,tree_r_last的数据并不是完整的Merkle树数据,删除了其中一些层的数据。

32G的Sector,对应的tree_r_last分成了8棵子树,每棵子树是8叉树,默认存储的时候,忽略了最低的两层。也就是,去除最低两层的存储量为:

所以每棵子树的存储数据为4G*0.00223 = 9.13M。

也就是说,Sector持久化存储比例在1.0022左右。

总结:

Filecoin存储管理的逻辑主要在sector-storage中。Sector的处理任务,可以通过多个Worker完成。每个Worker的存储目录结构一致,Sector数据可以在多个Worker之间通过Http服务传输。Sector处理过程中,最大的存储需求量在512G左右。持久化存储比例为1.0022。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LTC首发 | Opyn ETH Put逻辑漏洞技术分析

8月5日凌晨四点,有用户在opyn论坛反馈自己的账户余额无故消失,并有用户发现可疑的交易信息,如下图所示: Opyn项目方再对情况初步分析后做出回应表示:已经转移了资金,并正在寻找问题原因 截至发稿前,官方发文回应此次事件:遭到黑客攻击,并已对可能遭受攻击的资产进行转移,但此次漏洞只涉及ETH合约,并不影响其他合约。

DOT首发 | 一文了解2020年热点与PoC等特色云存储项目

本文由Future小哥哥(庚澈)供稿,授权金色财经首发。 个人认为,2020年的区块链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点: 1.BTC的减半走势与多方提案的比特币ETF是否能被SEC审核通过   2.IPFS协议激励层应用Filecoin的进展以及引发的不同存储类项目(Sia,AR,MW,Storj)等的关注 3.ETH 1.0 PoW向 2。

币安app官网下载区块链公司用加密货币发工资 有法律风险吗?

近来,一些读者朋友留言,入职新单位后,公司把工资分成两部分发,一部分是现金,另一部分是各类虚拟币。且新浪财经里的新闻报道也提到: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曾就某区块链公司与员工的劳动争议案进行判决。员工被区块链公司拖欠工资,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区块链金色观察|ETC遭受的廉价51%攻击迷局

金色财经报道,8月3日,ETC官方推特公布了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Bitquery针对ETC遭受51%攻击事件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8月1日0:30-8月2日11:30,ETC遭受51%攻击。 此次攻击由一个独立矿工“0x75d1e5477f1fdaad6e0e3d433ab69b08c482f14e”发起。

[0:15ms0-13:66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