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ightNews消息,杭州互联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因NFT数字藏品交易引发的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王某诉称,其通过该公告公示的购买渠道,抢购了一份A公司发售的「NFT数字藏品盲盒」,在填写手机号及个人信息后付款999元。但A公司一直未予发货,并在10天后强制退款给王某。王某认为,A公司此举侵害其合法权益,故诉至法院,要求A公司履行合同,如不能履行,则赔偿其损失99999元。被告A公司辩称,为防止部分用户利用外挂软件进行非正常抢购数字藏品,以及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抢购规则,平台在发售商品前特地发布了抢购公告,并载明注意事项。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交易对象为NFT数字藏品,故需要先确认NFT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最终法院认为NFT数字藏品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可交易性等财产权客体特征,同时还具有网络虚拟性、技术性等网络虚拟财产特有属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涉案合同并不违反中国法律规定,亦未违反中国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现实政策及监管导向,应当受法律保护,故驳回王某诉讼请求。
声音 |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区块链技术显著降低了法律维权成本:据浙江新闻消息,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上线全球首个司法区块链,从源头解决电子证据存取证难题。她还指出,区块链技术显著降低了法律维权成本。“以往,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纠纷因证据搜集成本高,被称为‘最打不起的官司’,运用区块链技术判案后,有望得到根本性逆转。”[2018/11/9]
声音 | 蚂蚁金服产品专家:与杭州互联网合作是首次应用跨链技术:据证券时报消息,蚂蚁金服资深产品专家徐惠表示:蚂蚁金服与杭州互联网合作,是其首次应用跨链技术。多个涉及确权、维权的联盟链都将陆续接入互联网法院的司法链,形成一个丰富的链上生态。[2018/9/19]
声音 |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司法区块链可通过六个维度解决数据认证问题:据36氪消息,对于具体如何解决数据生成的认证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务副院长王江桥表示,杭州互联网司法区块链可以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前、事中、事后等六个维度解决数据“生成”的认证问题,实现电子数据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2018/9/19]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