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与用户关联密切,但隐私泄露事件让我们对社交平台爱之深恐之深。
当Facebook刚刚推行libra时,我们对社交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始抱有期待,但时至今日,不提及业务应用,即使是平台内的交易仍无法应用区块链技术。
今天我们就以广泛的社交平台为例,试着用区块链技术组合出一个值得思考的区块链社交平台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将最大程度的解决隐私,因此,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交平台的区块链隐私方案。
本文探讨思路很直接,让社交平台可以面对数据隐私保护的问题,让区块链的从业者也可以实现融合互联网应用。或者说,我们试图用区块链为互联网隐私保护找一个突破口,试图用互联网产品为区块链行业找到一个产品盈利依托。不完善之处望读者朋友担待、指正。
社交平台的结构
在区块链行业看到了诸多解决方案之后,我们先要得出一些结论:
1.如果用区块链的链代替服务器,实现例如“高并发”性能突破,是“天方夜谭”。
2.以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能力,实现金融及交易隐私保护已经是很好的落地应用了。
3.匿名并不能实现隐私的全部需求。
4.虽然区块链项目强烈信仰去中心化,但还是需要折中思考部分“中心化”方案。
带着这样的结论,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给社交平台做一个区块链隐私方案”。
社交平台首先是一个App,其次是社交属性,平台的开发分为前端后端,前端的开发完成用户体验,后端则控制数据以及提供前端用户体验需要的能力。
那些互联网世界的社交平台巨头,都已经经过了数年的技术打磨和积累,随着用户量和平台访问量的增加,这些企业在扩容实践上达到了很高的级别。
例如流媒体Netflix2017年就已经拥有9300万的MAU,每天捕获约5000亿个事件,在其数据架构中就显示了Apache Kafka,Elastic Search,AWS S3,Apache Spark,Apache Hadoop和EMR等多个数据工具的主要组件。
Facebook也是如此,为了进行大规模的交互式查询,Facebook还开发了Presto,这是一种可以即时分析进行优化的分布式SQL查询引擎,用来实现数据库的快速反馈。
NA Chain已完成集成式钱包Nastation的更新:据NA(Nirvana)Chain官方推特发布的更新内容,集成式钱包Nastation升级主要包含:PoWF共识算法、预言机、代码结构、RPC命令、区块打包的逻辑算法等优化,增加预言机、持币地址统计、Swap实例、交易回收等功能,自主开发Rocks db viewer,以方便高效的数据观察。NA爱好者更新数据,即可支持中文版Nastation的使用。温馨提示:波场 TRC20 地址的 NAC 以及 NOMC 尚未完成映射,请NA爱好者暂缓提币的操作,具体请等待官方进一步通知。更多信息可关注 NA(Nirvana)Chain 官方推特渠道进行查阅。[2021/11/15 6:52:52]
一个社交平台,前端可能包括账户、内容发布、索引、即时通讯、广告系统、开发者工具等模块,后端是数据库、中间件相关部分。
如果再细化一下,分出来“中台”部分,那结构上可以分为,前台、中台、后端。前台是面向用户的服务架构,中台统筹数据、部门协同,后端控制数据、扩容。
从前台的用户体验来看,用户关注的常规社交功能、活动、地理位置、探索功能、新鲜事、视频照片分享等等功能不胜枚举。此外还要实现UI设计好,App体验流畅。
而数据控制的中台,是协同不同业务,或者利用数据做数据挖掘、交叉对比分析用户,然后将结果输出给产品设计部分优化用户体验,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信息推荐。
一个社交应用的后端会提供很多服务请求接口,例如添加好友、刷新新鲜事、浏览页面等,接口耗时不同,可以将耗时长但非重要业务的请求分到单独的Web服务器上进行处理,给主Web服务器留出更多资源去处理关键业务的请求。
这也促成了构建面向服务的架构时,将一个完整且庞大的服务拆分为一个个的子服务,服务之间通过接口交互。
例如社交平台可以被拆分成了四个子服务:新鲜事、用户资料、广告、搜索,不同的服务之间通过消息通信框架来进行交互。这样还实现了子服务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全局,面对子服务不同的访问压力可以独立拓展等。
Zilliqa将向参与Zeeves忠诚度计划的用户提供8000枚ZYRO代币奖励:Zilliqa宣布与Zyro.finance达成合作,8000枚ZYRO代币奖励将提供给参与Zeeves忠诚度计划的用户。
此前消息,Zilliqa团队与Button Wallet合作开发打赏机器人Zeeves,允许Telegram用户发送、接收、购买ZIL并通过ZIL打赏。[2021/1/1 16:12:58]
后端还会在数据库的设计上进行更多的分区和扩容步骤。
其实,在社交平台的技术架构里,可以看到很多分布式的处理,面对庞大的并发量,社交平台的价格选择进化,正如开发圈有一句话描述的:好的系统架构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进化而来的。
经过每一次的宕机事件修复,这种实践已经让巨头们看到分布式的好处,只是并没有直接使用区块链,因为既有的区块链能力,会将很多问题打回原形。
用区块链思维定义社交平台
所以从上文来看,区块链技术是个互联网的补救技术。找到互联网的痛点是实现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关键。目前观察到的痛点有两处:
1. 保护用户隐私,保证数据归属于用户,且不能用数据反推出用户身份。
2. 中台数据训练输出的能力存在瓶颈,需要更多的数据助力业务。
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时,从需求去推导,去中心化在前端和后端都需要体现。
而原来平台开发时需要的服务器能力,现在就需要一条链来完成。但在区块链的系统里,为了保证安全可信,大部分后端给予的编辑能力,都需要写在区块链上,成为链的协议层,开发时,不需要后端过多的对基础协议方面的调试,而是以协议为基础直接利用智能合约执行任务,后端的作用变成了编辑智能合约,前端则是编辑智能合约和UI设计。所以我们可以把以下的一些特性实现到社交平台里。
无许可进入
无许可进入是所有加密社区的基础标准,其中的“无许可”,可以理解为不需要利用你的账户或者代表你个人的证明去开通进入社区的许可,这就是为什么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地址谁都可以注册。这个功能会呈现一定匿名的效果,使地址及产生的行为与背后的人的信息无关。
数据收集分类分级
虽然匿名等设计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隐私,但社交平台是基于社交的网络,身份必然是有展示需求,所以重要的在于给用户信息分类,有些信息是需要公开的,有些信息是可见不可用,有些数据是可用不可见。
此外,为了实现数据不被他人随意获取,需要实现授权获取,就需要例如本地存储加密数据的方式实现隔离。
链上索引
对链上的数据、侧链数据、layer2网络数据等进行存储及索引,在链上找到信息,然后通过密码学方式再找到更多信息执行任务。
DID
所有用户权益都用户ID绑定,围绕一个DID区分不同的数据范围、价值,实现数据授权,实现用户资产、贡献、激励与账户的匹配。
内容确权
对于部分内容,发布内容后,确认版权以及内容传播有迹可循。
通证模型
利用通证模型,对业务的每一部分进行改造,改造为量化用户行为收益,用激励的方式促使用户可以积极完成更多的用户行为。
加密的即时通讯
对即时通讯进行加密,通过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方式对即时通讯的信息传输加密,表现为单独聊天加密,群内聊天加密等。
广告系统公开可见
广告发布后招标、中标、点击路径、次数和广告收入分配等账本公开。
数据授权流支付
把ABI、API等以使用时间、调用次数计费的方式协议化,将协议同步给用户或者企业中台使用,将数据授权使用可以转化为价值。
数据脱敏和机密智能合约
企业间数据互通实现互相调用数据“可用不可见”,此外,需要先通过协议,对用户数据实现脱敏,即很多数据和用户名称等关键信息不能直接组合到一起,不直接暴露用户数据。
一个社交平台的区块链隐私解决方案畅想
以下的方案很简单,把区块链的可实现方案综合到了社交平台平台的模式里解决固定问题。方案如下:
前台:DID+去中心化钱包+IM+通证激励模型+业务流支付+付费API
中台:机密智能合约的数据中台拓展业务边界
后端:分布式存储、计算、通讯、协议和链共存
这个方案中,前台的变化是更能体现区块链作用的。相比于互联网社交平台平台:
1.DID与该身份下所有的数据所有权相关,对数据所有权进行分散化;
2.去中心化钱包完成资产的绑定、交易等过程;
3.通证激励模型让用户在平台内的行为有了直观价值体现(和互联网平台积分一样);
4.业务流支付可以实现用户对服务“按量”计费;
5.付费API实现了开发者生态和用户数据的数据变现、资源变现。
中台部分使用机密智能合约类的隐私计算方式,让数据可用但不可见,让两个数据共享主体各自拥有数据归属权,但训练能力是实现的。后端部分则让原有的数据库结构和链共存,因为双方从功能上输出的能力相仿,通过分区可以实现共存。
站在双方(互联网、区块链)的利益上思考
从技术方案设想上看,把区块链结合互联网平台可以思路简单,但工程实践一定是漫长的,困难的。互联网平台发展20余年,关于扩容进化的高度已经是区块链技术在短期内无法触及的。
但区块链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却和互联网的一个特点一致,那就是标准化和认知折叠。互联网工具的出现,先解决完用户连接问题,然后开始了用户需求的爆发,这时候不断对用户需求的标准化,让业务和需求简化后高度复制,循环刺激之下,需求不断增加,业务也不断完善。这也是现在的很多传统业务被互联网工具替代的原因。
区块链的工程应用思维里,存在着胖协议推论。协议的出现,就是规则制定者将规则、资源等事物标准化,在智能合约的配合下,可以完成既可信又快速自动执行的过程。
这会是互联网对区块链的重要需求之一,此外,在互联网江湖中,还存在着一个尴尬的现象。那就是对于巨头来说,业务因为数据孤岛现象受限。
巨头间,无论是业务相同领域还是不同领域,竞争都非常激烈,也就代表着,无法共享数据及收益。当数据共享“可用不可见”的方式可以实现,那也就意味着也许竞争企业间也可共享数据,而并不直接侵犯其对方利益。
巨头们则不用在相同领域相互竞争的不可开交,而互相完善业务。似乎可以想象,今日头条的阅读智能推荐也许还可以突破,滴滴的出行大数据可以帮助百度的无人车。这时候阻碍数据共享的边界的,没有技术问题,只有企业文化。
那对区块链行业来说,这样的思路有利在哪里?答案在于行业产品的盈利方式。传统的互联网产品盈利的方式除了广告、用户付费、服务费,另外就是技术服务和资源售卖。
如今区块链行业发展多年,盈利方式却一直很局限,集中在了币、手续费、技术服务三项上。如今的区块链项目,如果不死扛着开发出一些能够应用盈利跑通付费闭环的产品,很难看到希望。
何不融合社交平台等互联网平台的需求,首先是可以面向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或协议等),其次就是可以选择适应大平台的规则,以求得用户和流量。例如通过跨链来实现互操作性的协议,基于微信ID登录来实现一些开发,或者选择在PC端的插件上做轻模式开发。
所以这个畅想,对互联网和区块链行业都是有益的。从互联网社交平台可以延伸到各个互联网App,拯救用户隐私,完成对互联网的补救。打开区块链项目方执拗的思维束缚,选择“工程化思路”,向互联网思考、融合、变异。
道阻且长,顺流而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