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G:加密世界防诈指南-ODAILY_certik

加密货币经常被描绘成一个金融狂野的西部,一个正在创造大量机会的行业,以及一系列新陷阱。

像所有创新事物一样,当您使用加密货币时,您也会面临风险。

我们不仅仅指价格波动。可悲的是,也有一些邪恶的演员愿意发挥真正的创造力,试图从你的口袋里拿出一些来之不易的加密货币。

随着技术的进步,恶意行为者也在进步。加密犯罪分子在如何获取资金和盗取钱包方面变得越来越有创意。保持警惕并保护您的数字资产非常重要,以免成为受害者。

Nansen推出加密原生消息传递应用“Nansen Connect”:6月15日消息,区块链数据分析平台Nansen宣布推出加密原生消息传递应用“Nansen Connect”,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加密钱包登录,根据自己的Nansen钱包标签选择用户名,并根据加密货币持有量和链上行为加入群组,向其他用户发送私信(端到端加密),同时也可以实时监控关键资金收款统计和用户持有量信息,最终建立更高效的场外交易渠道。[2022/6/15 4:29:49]

以下是您在加密货币市场中需要注意的5种主要方式。

美国银行:到2022年,1/3的美国人将使用加密货币:金色财经报道,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发布了一份140页的报告,涵盖数字资产行业,包括NFT、机构投资和增长率。美国银行表示,到2022年,1/3的美国人将使用加密货币。报告称,该行业仍“年轻”,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根据研究,目前14%的美国人口持有加密货币。该百分比代表着使用加密货币作为金融资产、支付工具等的2100万人。报告称,平均的加密货币持有者为38岁的白人男性,年收入约为111,000美元。根据Coinbase提供的数据,平台上机构用户的比例增加了67%,而散户数量仅增加了34%。虽然仅占Coinbase用户的1%,但机构持有该平台资产的50%,并贡献了64%的交易量。2020年第四季度,机构用户交易额为570亿美元,而在一年前,机构交易额仅为90亿美元。[2021/10/7 20:09:59]

1)拉高出货

SEC主席暗示加密货币将面临更严厉监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Gary Gensler周三对议员们表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和加密货币对政策和投资者保护构成严重问题。他在准备向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发表的讲话中称:“我期待与其他监管机构和国会合作,填补加密货币市场在投资者保护领域的空白。”他对从加密货币交易所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等方方面面都表达了担忧。(金十)[2021/5/27 22:48:00]

拉高抛售手段是本文中最古老的金融伎俩之一,随着加密资产市场的出现及其巨大的价格波动和吸引大量受众的潜力,该手段获得了新的生机。

这些装备首先抽出一定的硬币来工作;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并宣传该项目,以将价格推高至更高水平。这是在内部人士已经以低得多的价格获得他们的份额之后。

然后是垃圾场。内部人士协调在市场高峰时或之前出售其资产,让毫无戒心的投资者处理后果,一旦炒作平息,价格不可避免地下跌。

2)拉地毯局

拉地毯局是一种在整个DeFi领域激增的局,基本上涉及基金或项目的开发人员/所有者,他们利用投资者提供的任何和所有资金逃跑。

DAO、dApp甚至一些交易所都成为了这些邪恶计划的受害者,管理层利用部分行业缺乏监管或监督的机会来取投资者的钱。

3)社会工程局

您是否收到过看似合法的电子邮件,声称急需一些敏感信息?

或者,也许您接到了一个未知号码的电话,试图迫使您交出个人详细信息?

不幸的是,社会工程局很普遍,子本身已经扩大了他们的行范围,从冒充税务机关到进入加密货币世界。

这些行为者试图使用从恐吓战术到浪漫等一系列策略,试图让用户分享私钥等信息,然后这些信息可用于窃取资产,而受影响的人几乎没有追索权。

4)空投局

空投已成为加密项目通过向早期用户分发免费代币,在社区内建立一些势头的流行方式。这些既可以作为资产投资,也可以赋予所有者某种治理要求或类似的权力。

最近的一个空投局是:将假代币放入用户的钱包中。当他们试图将这些代币转移到交易所时,他们被带到一个网络钓鱼网站,该网站诱使他们透露犯罪者可以利用的帐户详细信息。

5)网络钓鱼局

网络钓鱼是另一种经典的类型,随着加密资产市场的发展,也获得了新的生机。

直接加密网络钓鱼通常为,让受害者单击电子邮件链接或类似链接,将他们定向到诱使他们分享私钥的网站。

保持警惕,注意安全

数字资产的世界可以是美好的,但是——就像所有在线事物一样——它的潜力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用户和投资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原地址:https://www.qredo.com/blog/crypto-hygiene-101

Qredo中文页面:https://www.qredo.com/zh-cn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5:2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