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
Mars火星区块链
,作者:易柏伶,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发布。
很多人去世之后,他们的形象却依然鲜明“存活”在网络上。
前几年,明星姚贝娜和乔任梁的离世轰动了整个媒体圈和娱乐圈。由于个中复杂原因,除了各大媒体对于事件引发的涉及人权隐私、抑郁症等议题的争议,事件的辐射效应相当强烈,大批粉丝跑到他们的微博,或其他公开账号下面留言和悼念。
如今他们的微博账号依旧存在,上面记录着他们点点滴滴的分享和时光,但时间已经永远固定在了2014年和2016年。
!webp\"data-img-size-val=\"1060,751\"\u002F\\>
姚贝娜的最后一条微博
互联网颠覆了人们的生活,对于现代人而言,社交、娱乐、通讯、交通、购物等生活中几乎方方面面会留下电子数据。人们自打出生下来,但凡与外界进行互动,都有可能形成一个个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可以保存下来。
因此,长年累月,人类不仅在物理世界中存活着一个“现实自我”,在虚拟世界中也会存活着另一个充满情感、释放,人格化的“数字自我”。
更进一步,从信息交换时代到价值交换时代,伴随着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等新技术诞生与发展,每个人的手上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数字货币资产,人类的数字资产愈加丰富。
假设有一天,物理世界中的自我遭遇消亡,网络世界中的数字自我如果没有被删除,将会获得永久留存。
CryptoQuant首席执行官:比特币交易所鲸鱼比率已升至2020年2月以来最高值:CryptoQuant首席执行官Ki Young Ju发推文称,比特币交易所鲸鱼比率在8月份大幅飙升,已达到90%,这是自2020年2月(3月13日黑色星期四之前)以来的最高值。该指标的增加意味着来自加密巨鲸的抛售压力正在上升,Ju提醒用户不要在比特币多头头寸上使用太多的杠杆。(U.today)[2021/8/10 1:46:48]
你有没有想过,那时我们的微信、微博、豆瓣、抖音等充满个人回忆的信息,藏在云端的心爱电子书、电影,游戏世界的金币、皮肤,乃至各大交易所里的数字货币,这些东西该怎么办呢?
近年来,“数字遗产”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这一问题的处理与当今时代存活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无处安放的数字遗产
那么,什么是数字遗产?
数字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数字遗产是互联网在人类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快速成为个人数字档案中心的背景下出现的,包括个人网络相册、文件、信函和视频等形式。
通俗而言,“数字遗产”,其一是指互联网上的数字文化遗产,即以互联网为承载形态的文字作品、资料、图片和影音,形成了一种文化传承的遗产,也就是今天互联网上的读书频道、文化频道、博客、论坛、BBS、空间等里面涉及的创作、记录等等内容。
牛津大学曾有一项研究表明,互联网社交巨头Facebook至今已成立15年,其死亡用户已经超过了3000万,这3000万用户的踪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墓地。专家分析,按照这个速度,半个世纪后Facebook的死亡用户将会比活人用户还多。
动态 | 预计下次比特币全网挖矿难度将大幅上调至9.78T:据btc.com数据显示,比特币未确认交易笔数目前为18980笔,当前比特币全网挖矿难度为9.01T,距离难度调整还有3天14小时,预计下次难度将上调至9.78T,涨幅8.49%。此外,据火币全球站数据显示,比特币现报9986.99美元,日内跌幅为0.57%。[2019/8/1]
然而,大部分人从未思考过或者不清楚数字遗产该如何处理。
据日本NHK电视台《close-up现代+》栏目做过的一项调查,55%的日本网友对如何处理数字遗产感到不安。同时,95.2%的网友不知道拿数字遗产该怎么办。
事实上,数字遗产的处理问题不仅存在于日本,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处理这一问题都没有很好的经验。
数字遗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牵涉到继承制度、通信秘密、人格权保护等制度相互之间的矛盾紧张关系。关于数字遗产,最典型的纠纷案例,要数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于2012年的“Facebook”案。
2012年,一位年仅15岁的少女在德国柏林地铁站被列车撞击而去世,她的母亲想要弄明白到底女儿是被撞身亡还是自杀,要求查看女儿的Facebook账户信息。然而,Facebook却以数据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拒绝了这位母亲的要求。于是,这位母亲将Facebook告上了法院。3年后,柏林地方法院作出一审裁决:Facebook必须授予女孩父母访问其账户的权利。但Facebook表示不服,并上诉至德国联邦最高法院。
谷歌大脑团队的研究科学家:想让过去的自己使用GPU来挖一些比特币:谷歌大脑团队的研究科学家,被称为“GANs之父”的Ian Goodfellow在参加访谈时,被问到想给过去的自己提什么建议时表示,希望使用一部分自己为深度学习而购买的GPU来挖一些比特币。[2018/5/8]
彼时,德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UlrichHermann认为:“死后将私人日记和信件交给合法继承人是很常见的,没有理由对数字数据有任何不同的处理。父母有权知道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在网上与谁交谈。现在父母接管了这个账户,这才意味着他们的女儿正式离开了。”
于是,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于2018年7月12日裁定,Facebook必须允许死去女孩的父母作为女儿用户账户的继承人合法进入。当判决下来时,女孩的账户已经被封锁了5年半。
从Facebook的角度来看,平台较关心的是数据保护和个人的隐私。而从女孩母亲的角度来看,她更挂念的是女儿的死因和生前所思所想。对于最先颁布“GDPR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条例”的欧洲国家而言,这一案件的判决将继承权放置于隐私权之前,可以说是非常典型、极具代表性意义了。
删除or继承,互联网巨头们如何解决?
当我们注册一些账号的时候,真正仔细将隐私条款读完的人有多少?
PingWest报道过这样一个冷知识:每年我们在各种网站、APP上点过“同意”的所有隐私政策、条款,如果要认真读完需要花上76个完整的工作日。然而,这些条款中与数字资产直接相关的一条是:用户仅对账号拥有使用权,账号所有权归平台公司所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贾康:不可能真正禁止比特币 一定要重视区块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2017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中国对比特币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态度,交易所现在被禁止了。他表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中国政府的姿态而已,但比特币和国际联通的交易还是存在的,不可能真正禁止比特币,因为只要能上网它就能交易。对于比特币底层技术“区块链”,他表示,一定要重视,区块链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有点远见的机构得赶快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区块链来创新发展。[2018/1/27]
大部分人都会为了方便而直接选择同意。可见,我们手中处理数字信息的权利早已“被选择”。
除了普通网民,各大互联网公司都需要考虑将要面临的数字遗产问题。国外多数科技和社交媒体公司都针对用户身故后如何处理他们发布的网络内容,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例如,2013年,谷歌推出了“死亡服务”。每一位注册谷歌账户的用户都可以指定一位亲朋好友作为接管账户。按照设置,如果谷歌发现你的账户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在它的世界任何角落出现,谷歌就会给你发送邮件。一旦你在一个月内没有回复,你的谷歌账户就会正式进入死亡流程。谷歌会向你指定的亲朋好友发送你的谷歌账户数据包。Gmail通讯录、谷歌云盘文件夹、YouTube播放列表等等都可以发送到亲朋好友的邮箱里。
如果你不想给任何人发送任何数据,谷歌会帮你删除它能管得到的账户。与此同时,你与谷歌有关的一切都会消失。
2015年2月,Facebook也推出了「代理人」功能。一旦死亡被证明,Facebook旗下各大账号会应资产执行人设置中的要求:要么删除账号;要么移交给代理人继续保留,以供亲友纪念死者,允许代理人更改用户个人资料图片,置顶帖子功能以及要求平台注销该账户等等。
苹果和雅虎处理这一问题时态度更简单直接。苹果在条款中明确指出:用户的账户不可转让,且AppleID或帐户内内容所享有的任何权利将在用户被证明去世后被删除。雅虎旗下的Flickr则采用母公司的服务条款:一旦用户身故,其账号及账号中的内容都将作废。
而国内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数字遗产处理方式同样有所差异。
比如,腾讯旗下的微信与QQ和苹果、雅虎一样,使用“回收”政策。如果用户的账户长时间未登录,腾讯将对这些账户强行回收以免资源浪费。回收账户无法复原,账户上的信息会被永久删除。如果账户里包含资产,亲属可以提供账户资金来源、有效的邮箱、死亡证明等相关资料进行资金转移。
微博的处理方式与谷歌和Facebook相似,可以通过微博客服申请账户保护,官方核实相关信息之后会将去世用户的账户移交到新的帐号持有人。
但不同的是,腾讯和微博都没有用户生前指定“代理人”的选项,这显然不是对“数字遗体”最负责的处理方式。尽管平台会因此省去一大部分运营成本,也规避了可能的法律问题,尤其是数字遗产的法律还未成形时。
国际上有关数字遗产继承的法律星星点点,只有少部分国家有相关立法,大部分国家尚属空白。
2014年8月,美国特拉华州通过了《数字访问与数字账号委托访问法》,成为全美国第一个对网络数字遗产进行全面立法的州。该项法律规定,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有权接收立遗嘱人的数字资产或设备。
俄罗斯在这一块的法律相对成熟。国家遗产继承法规定,网络数字遗产可以被视为可继承遗产分类中的“其他财产部分”。
2017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下,我国开始修订《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依照其规定。”这标志着《民法总则》承认了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
数字加密货币遗产的继承催生新的创业机会
“数字遗产”除了互联网上的数字文化遗产,还应包括人们手里持有的各式各样的数字加密货币。因此,除了数字遗产不可避免的社交隐私问题,当数字货币时代来临,人们面临的还有数字货币的遗产处理方式,毕竟,每个人的数字财产都有变成数字遗产的那一天。
英国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够像财产权这样,令人浮想联翩、百感交集;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够像财产权这样,可由人类以完全排它的方式对外界主张,行使其唯一的、绝对的支配权。”
目前,全球数字加密货币市场已经相当庞大。
据coinmarketcap统计,截至2019年8月22日,全球数字加密货币的总市值超过2600亿美元,其中,比特币以68.8%的占比排名首位,数字加密货币的种类达到2473种。这一数字将会不断上升,尤其在facebook、沃尔玛、中国央行等众多主流机构宣布发行数字货币之后。
数字货币或数字资产或许使商业或交易更容易,但它确实增加了遗产规划过程的复杂度。例如,编写遗嘱和让遗嘱执行人找到所有资产的的方式,使用传统的方法将不可行。
杭州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钱颖刚对火星传媒表示,比特币的遗产其实问题不大,毕竟有私钥可以控制,但是在进行财产公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毕竟私钥不能公示,或许需要技术方面的多重签名之类的。
Bepal钱包CEO胡园泉告诉火星传媒,如果比特币是存储在交易所或第三方中心化平台,这种情况下的遗产传承就非常类似传统的网络数据。而去中心化存储的数字货币,其拥有依据是私钥,遗产传承往往类似生活中现金的传承方式。
从技术角度看,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任何时候涉及到公证环节,要进行自证的时候,都不应该出示私钥,理应通过消息签名的方式完成证明过程。胡园泉称,比特币越来越稀少是一个趋势,不仅仅是持有人死亡这种情况,也会与各种意外的私钥丢失情况,这并不会对比特币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从版权角度看,首都版权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宣宏量认为,不管是数字的还是传统的货币都是不记名的,所以对于这种不记名的遗产,在谁手上就是谁的,丢失了就丢失了,这个是这种资产属性的特性。因此,数字资产一定要有确权,否则,数字资产丢失是无法找回的。
通证经济发起人、CSDN副总裁孟岩则认为,这事情并不复杂,通过智能合约或者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就能解决。
此前,新京报曾报道,称“数字遗产”的处置可以催生一些新的创业机会。
2016年10月,一个名为“与亲书”的项目在武汉成立。一些有意外隐忧的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为他们提供网络资产线索,以及支付宝、微信等账户的财产托管与移交服务。
当前,据笔者了解,OKEX、火币等交易所并未有账户托管和继承人设置的选项。钱颖刚称,或许未来有这么一种技术和中介机构,可以对验证过的私钥进行加密修改,然后像遗产执行人一样,负责执行立遗嘱人的遗产分配。
数字遗产处理是一项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隐私权、遗产继承制度、人格权保护、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解决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遗产传承问题,技术方法可以治标,改善人类对数据和自我的认识才能治本。
数字遗产处理问题不容忽视。随着网络上流落越来越多的“数字遗产”无人处理,黑客盗用,垃圾信息扩散器的风险也会相应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发行的飞速发展,数字货币交易所、钱包等企业都应将数字遗产问题予以重视,提前规划好解决方案,解决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的财产保护需求。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