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链上观的第20篇原创文章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镜,让妖魔鬼怪全部现了原型,关注多了,闹心。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恐慌焦虑,害怕中小企业撑不住,担心失业潮降临;我们对社会众生相暴露出来之后丑陋面,在网上进行激烈地道德审判,却承受着“无力感”的反噬;我们对网上自媒体的各种一线消息进行情真意切的转发评论,却陷入了消息“真假难辨”的混沌感之中。在受够了朋友圈肆虐的负能量之后,我尝试换个角度,来深度思考疫情之后,即将带给社会和人民的科技和产业新机会,输出一点正能量。非典之时,恰逢互联网爆发,在媒体舆论压力的驱使下,国家认识到了将互联网工具纳入治理体系的必要性。新冠肺炎来临,这一次国家的疫情预警系统、媒体舆论环境、公益民生服务都遭受了一次空前的压力测试,目前来看,数字化治理同样也会被纳入国家下一阶段的治理体系当中。在我看来,此次疫情后国家会加速推进数字化治理,推进5G、物联网和区块链产业的快速融合,就像在非典之后,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0117年前的SARS非典疫情之后,我们最大的收获并非战胜非典病。事实上对抗非典的特效药到现在都没研制出来。我们真正收获的是一场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问政”风潮。非典灾难中,我们社会的经济生活、医疗系统、民生服务、舆论治理等方面均承受了较大的“稳定性”压力。非典之后,政府得到了“以人为本”的启示:一方面,政府信息开始走向公开透明,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工作服务流程进行互联网改造;另一方面,国务院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全国范围内搭建应急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公共卫生中心等。这让普通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汇聚民智,建言献策,充分享有参政议政的民主权益。云南成立网民调查团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河南洛阳三位资深网民破天荒的出任人市代表委员;每逢两会,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等主流网站也会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政协委员意见征集”等互动平台。网络问政在此后的很多年内,在非典之后的多次自然灾害中,这一套治理系统都发挥了极大的效用,包括06年的禽流感、08年的汶川地震等。为何面对此次“武汉疫情”,这一套治理体系失灵了呢?02其实准确说,并非“失灵”,而只是只是系统落伍了,需要升级。我在上一篇文章《反思武汉疫情,国家疾控中心预警系统实施该“升级”了》一文中指出,旧的疾控预警系统自下而上的上报系统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系统存在根本上的效率低下问题。本质上,这是疫情的蔓延速度和主管部门的审批决策效率在赛跑,二者存在的差距在当下移动互联网空前活跃的舆论环境下,都会演变成群众汹涌的不满情绪。其实,去除阴谋论和小道消息影响,理性分析来看,武汉疫情暴露出了的问题有两个:1、有限医疗资源挤兑压力;2、海量疑似病例无区别隔离下的交叉感染。说白了,疫情传播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武汉当地医疗系统所能承载的能力上限。此种情况下,政府也提出了一个省包一个市的治理策略,从各个层面有的放矢进行疫情管控治理。成效怎样还得进一步数据佐证,但就当前应急策略来看还是值得点赞的,说政府里面有高人一点也没错。我们能看到,除了湖北重灾区之外,其他各省市在对抗疫情中采取的公共治安、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病源阻断等种种举措还是可圈可点的。就目前披露出的各项病例数据来看,不少省市新增病例都有出现拐点的趋势,这可是在武汉500万春运人口输出的庞大压力之下做到的,我们在按捺不住问责情绪呐喊的同时,一定得看到当下疫情防控上积极出彩的一面。
但换个角度来看,此次疫情冰山一角下的种种治理不力问题,也有很大的“升级”空间:1)疫情预警系统应急效用问题。正是由于层层审批的上报系统和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存在的效率差,让病借着春运肆虐到了全国各地。这其中武汉政府的初期治理不力自然难逃其责,但背后疾控预警系统的组织效率改革问题同样迫在眉睫。预警系统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规避和降低风险,效率问题自然应摆在第一位,现在都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了,而预警系统还卡在“人”的协同环节,不应该;2)疫情数据颗粒化过粗的问题。尽管腾讯等主流媒体都开辟了专题页面来实时更新国家及各地卫健委披露的疫情实时追踪数据,但这个数据只是只能从结果上加剧大家的焦虑,其实大家更需要的是如何能避免病二次传播的数据。这就需要解决数据颗粒化太粗的问题,用更精细化的数据,辅助用户远离病源。比如,确诊病例小区地图、同乘确诊病例、以及确诊病例GPS定位关联等等。以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和身份实名化的覆盖阶段,做到这一点应该也不难,事实上也有一些社会化力量提供的类似辅助工具,但我们更需要看到国家的决心,对吧;3)造谣传谣网络舆论治理问题。谣言的诞生往往是在官方消息尚悬而未决的时候,,如果官方媒体信息披露不及时,谣言就会出来填补空白。这种小道消息是信息的黑市,更容易得到大众的广泛传播。加之现在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下,自媒体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微信公众账号基本都是私域流量,一篇消息被一个几十万粉丝的大号发出后,瞬间便可超过10万+,其传播足够扁平和快,等有关部门反映过来消息早已通过网络扩散开来,这个时候再来删帖,谣言恐怕也被“坐实”了,负面传播影响泼出去了咋可能再收回。事实上,瞧瞧人民日报的带货能力,大家还是相信官媒的公信力和传播力的。如果官方对新闻消息的传播能够做到更及时,且能分层精准覆盖,没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通过大数据筛选网民进行相应新闻推送,对一些网络愤青以推送积极正能量的救助信息为主,而对一些理性网友则更多披露当下遭遇的困境。归结到底,大家饱受诟病的一刀切删帖管控问题,本质上是新闻传播的治理体系不够数据化、精细化导致的。4)社会捐款资金流向透明度问题。面对此次疫情,国内大企业、明星还有很多热心民众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捐款热情,包括海外华人也都心系国内疫情情况。昨天看到一个澳洲华人购票后把口罩物资放在座位上运回国内的消息,看得我热泪盈眶,我从来没怀疑过我们这个民族上下齐心的团结凝聚力。这种情况下,红十字会处理分配不好大家的救助物资,怎能不遭到舆论唾弃。毕竟,初心是行善,谁也不想一腔热血喂了狗。而要解决物资流向透明化和分配效率且合理的问题,就要面临一个供需方的速配型治理难题。这就需要每一笔救助款和物资都能被数据化,受难需求方的实际危害需求也要尽可能的数据化。只有这样,作为物资的集聚和分配中心,才能做到透明、公正、高效的实施救助。你看,疫情笼罩下肆虐发酵的舆论情绪根本上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消息扁平化病式传播和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不匹配导致的排异反应。该如何升级这套治理系统呢?答案只有一个:数字化治理。03钟南山院士说,非典之后,几次重大疫情和禽流感,政府的信息公开都非常及时,且政府对民生方面的决策和投入都有所倾斜。事实上,在2014年以前的互联网语境下,政府搞信息透明化无疑是奏效的。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兴起来,大众获取信息主要来自传统互联网门户网站或论坛,信息的传播比较依赖平台焦点位置的曝光和推荐,内容基本是先审核再展示,媒体可对舆论进行有序管控。而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语音和视频记录生活的方式降低了人人参与互联网意见表达的成本。而平台仅靠AI人工智能来辅助审核,一个热门内容从发出到10万+,再到官方介入管控,黄花菜都凉了,该传播的广度早就传播开来了。我们现在的舆论环境是失控的,再妄图靠传统中心化的开闸模式显然行不通了。身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数字化治理能力来减少舆论炮弹和国家治理之间可能存在的摩擦。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就曾雇佣了一家叫剑桥的大数据公司,这家公司搜集了9000万人的网络社交数据,给用户做数据画像,了解了选民的性格、偏好及立场。然后给网络愤青推送鸡汤,告诉他们特朗普能让美国重新伟大,而对知识精英则推送理性高深的经济社会分析,对民主党派的支持者则推送希拉里家族有关的负面信息。你看,特朗普才是用数字化治理民意的高手,聪明的执政党理应将采集自民的大数据应用于民来维护社会稳定。涂子沛老师在其大数据第三部曲《数文明》说到,互联网、算法技术、人工智能的兴起,让人类的数据能力产生了爆炸式的跃迁,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在我们面前。国家铺设4G、5G基站,覆盖摄像头、传感器等,全方位实施数据采集,数据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套共生系统,人们时时刻刻都在产生数据。但光有大数据还不行,现在数据价值之所以欠缺挖掘,原因在于:1、数据归属权难划分;2、数据容易本大批量低成本的无限复制。这正是为什么,国家明明已经具备了收集大数据的能力,但却没办法合理、高效利用数据的原因。这需要一个能够将数亿用户产生的庞杂数据进行验证、确权的工具。1、给数据加身份和时间戳验证其唯一性进而赋予其价值;2、数据传播过程中公开透明、无法被篡改且可被追溯,确定其归属权。04正如开篇所言,这个工具正是区块链技术。去年10月24日,国家做顶层设计破天荒的将区块链技术定义为核心技术突破口;今年0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区块链+”模式,促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02月05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明确指出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脉络其实很清晰了,国家其实是有先见之明的,早就在布局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了。疫情爆发之前,大家分析原因是国家欲借助数字经济社会,让人民币和占据世界霸权的美元分庭抗礼。这是对外,奠定国家科技发展地位的野心,势在必得。疫情爆发之后,大家才真正明白,这其实也是国家借助区块链技术提升国家数字化治理水平,化解组织运作效率和社会治理难题矛盾的关键,当务之急。为什么会是区块链技术呢?1)区块链技术能助力政务流程透明。以往网络问政的治理模式告诉我们,政府只强调信息公开透明还不够,公众不要政府觉得透明,而要公众自己觉得数据透明。因为政府此前透明都是结果透明,至于政务流程中发生了什么,公众并不知情。区块链技术能把一些政务流程摆上政务链,过程中卡在了哪个环节,到哪个层级出现问题了,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出来。事实上,政务流程开放透明意义远大于结果透明本身,能让公众享有更大的知情权;2)区块链技术能提升组织协同效率。国家在政务流程上一直着力简化,缩减会议流程,缩短证件审批流程,实施电子政务等。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国家政务流程确实有明显改善,但审批环节少了不等于审批过程就智能化了,中间只要有人员的主观干预就可能存在效率障碍。区块链技术能把组织协作智能合约化,各个审批环节只需要做验证和确权操作,其他的均由智能合约自动化处理,这样一来可从根本上提升组织协作效率;3)区块链技术能加速数据资产化。一般可批量复制的数据是没办法资产化的,而区块链可以给数据加上特殊的身份戳,让数据变得唯一变成可交易的价值资产。一张火车票在实名制之前只是一张乘车凭证,但实名制后就成了用户的出行数据。区块链技术能对粗颗粒的数据进行属性重铸,让数据具备帮助政府决策的关键效用,还能让数据在商业社会中挖掘出价值最终服务于用户。因为原先数据颗粒粗的时候,商业机构都是偷偷摸摸使用用户的数据,一旦数据资产化系统借助区块链技术得以实现,这一切都会得以改观。4)区块链技术能增进公益、民生、金融等垂直产业效益。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协议可以和传统各个产业进行融合,用其分布式验证特性、不可篡改特性、透明化特性等对现在饱受诟病的各个垂直行业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区块链+公益,可以多维度呈现捐助物资的实时流向和分配情况,能释放公众捐赠踊跃度;区块链+民生,可以减少国家福利到普通民众之间的中间流程,避开因人工参与可能存在贪腐行为,让给民生福利能够更高效落实;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一直都存在贷款难,贷款审批流程复杂的问题,区块链系统可以引入审批节点投票机制,提升贷款审批效率。以上。05党的十八大国家就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下一步的意志很明确:应用“数字化”治理能力迎接全新数字经济社会的到来。为达成这一目标,你们眼中魔幻的国家,接下来很可能在区块链产业领域走出魔鬼般六亲不认的发展步伐:1)此次疫情结束后,国家会率先领队实施区块链治理方案,探寻区块链+政务、区块链+民生、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落地可能。在国家队的强势带节奏下,区块链技术会逐渐被主流商业社会所认可,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也将争先招兵买马,匍匐上阵践行区块链+;2)不出意外,国家会加速推进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发行。DCEP表面上看会取代M0,实际上是为,垂直产业的区块链技术落地搭建了底层基础设施。当每个人手机里都装有可传输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时,会把现在区块链小众市场抬上一个全新的大层级;3、伴随5G和物联网的技术的不断成熟普及,国家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会得以提升,数据资产化的目标也会实现,愿景中的数字经济社会会最终到来,区块链技术最终会彻底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先别嗨,达成这一目标,国家定的截至时间是2035年前后,万里长征路才刚刚开始,你我随时有上车的机会。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抗击疫情是一场硬仗,同时也是一次民族自省的绝佳机会。愿我们都能从无意义的情绪漩涡之中挣脱出来,享受大国与小家的温暖;愿我们都能从民族危难的暂停时刻,深度思考收获一份真知灼见;愿我们都能感知时代发展的脉搏,成为下一个数字化时代的弄潮儿。区块链价值认知布道者,区块链新思潮旗手,资深区块链从业者。这里没有高大上的概念,也没有生僻的技术说明,只有最通俗的商业、最敏感的视角、最独特的见解。本人尚且是区块链行业的小学差生,文章所思所想,皆是碎碎念,圈内人您莫笑,欢迎切磋,圈外人您莫喷,码字不易。作者微信号:tmel0328微信公众号:liansg01如需转载请加我微信申请开白名单,若认可我的观点,也可加我,拉您加入链上观读者交流群。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