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FT中文网,作者:伍治坚过去十年,哪种资产的回报最好?如果比特币也可以算是资产的话,答案非比特币莫属。从2010年12月31日到2020年12月31日,比特币价格从26美分一路上涨到2万8千美元以上,累计回报超过百分之1100万,年化回报217%,远超同期的标普500指数和美元债券回报。如果我们算上2021年年初一个多月的价格上涨,比特币的回报更高。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优异的表现,是否足以让比特币成为像股票、债券这样的资产类别,让投资者严肃对待,并归入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中?如果在投资组合中加入比特币,我们应该配置多少权重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有哪些理由可以支撑比特币成为一种资产选择?最大的支持理由来自于比特币的供给限量,即总共2100万枚。由于总供给有上限,因此比特币就好像黄金一样: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凭空制造出更多的比特币,挖一点就少一点。这个特性,和目前所有国家央行发行的纸币截然相反。在纸币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央行,都可以无限制印发钞票,来满足其货币政策目标。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世人近距离感受到了量化宽松印钞票的威力。央行以千亿美元计的货币供给,将债券收益率牢牢摁在零位附近,同时推高了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在金融危机结束10多年以后,大家本以为全球央行将会逐步恢复正常的货币政策,将基准利率拉回到比较合理的区间,没想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完全打乱了原来的计划。各主要国家的央行又纷纷把基准利率下调到零,甚至是负区间。同时各国政府推出了比08年金融危机规模更大的万亿级别的刺激政策。每一次遭遇金融危机,政府和央行的应对策略似乎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通过印钱来解决问题,并且一次比一次的规模更大。这样的操作,会不会引发更高的物价水平,甚至是恶性通胀?会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比特币供给有限的特性,在这个背景下就显得非常特别,提供了一种有效对冲,以应对政府滥发货币而造成的投资风险。从过去三年的数据来看,比特币价格确实和美元币值有负相关关系,显示当美元贬值时,比特币可以提供一定的对冲保值功能。除了通胀对冲的价值之外,比特币也提供了跨境支付和资本转移的价值。如果有更多的人和机构接受比特币,那么我们就可能实现跨境支付和转移零成本,实现对于全球银行系统的颠覆性革命。单单这项用途的前景,也足以让比特币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资产。由于比特币不是股票,也不是债券,因此在一个多元分散的投资组合中,比特币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提高投资组合的夏普比率。事实上,比特币确实受到了一些机构和公司的青睐,成为他们投资的目标。比如目前世界上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集团,贝莱德公司就在2020年宣布,旗下三个公募基金将把比特币纳入投资范围。美国的万通互惠人寿在2020年购入价值1亿美元的比特币。2021年1月,特斯拉购入价值15亿美元的比特币,并宣布将接受比特币支付购买其电动汽车。说完了比特币可以被接受成为投资资产的理由,我们再来说说反对理由。最大的反对理由,其实和反对黄金成为投资资产的理由类似,那就是比特币本身不产生现金流,因此无法用传统的金融方法对它估值。像股票、债券和房地产这样的资产,它们都会产生现金流,包括企业自由现金流、分红、利息和租金。基于这些现金流,以及资金成本,我们可以为他们做合理的估值,计算出其内在价值。但是一枚比特币,到底应该值10美元,1万美元,还是50万美元?合理的价值似乎完全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和情绪。这恰恰也是投机和投资之间的区别:没有基本面的支持,完全靠市场情绪来决定资产的价格,看起来更像投机,而非投资。2018年,比特币价格从1万8左右下跌到3千美元,跌去了80%以上的市值。2021年1月,比特币的价格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跌幅曾超过30%。比特币的基本面有在一个月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么?恐怕没有。那么为什么其价格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剧烈的波动呢?可能只能用充满投机性的市场情绪变化来解释。如果我们回顾比特币的价格变化,会发现它并没有起到众人期望的分散风险的作用。举例来说,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股市发生下跌,标普500指数跌去了14%左右。同期比特币的跌幅更大,下跌了44%左右。2020年第一季度,标普500指数因为新冠流行回撤34%左右,同期比特币下跌38%左右。一个能够分散风险的好的资产,在股市下跌时最好能够保持不下跌,甚至价格上涨。但是比特币并没有让人信服地提供这样的价值。反对投资比特币的另一条理由,主要源自于世界各国政府的态度。在上文中笔者提到过,比特币的价值之一,是可以实现免费的跨境支付和资本转移。但实现这一价值的前提,是各国政府允许比特币成长并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机构和银行接受。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比特币会被主流的政府和金融机构认可。这也提高了比特币的交易成本。不管你想买卖比特币,或者投资比特币基金,都要付出比较高的交易和摩擦成本,并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这些因素,都足以让投资者在大规模买入比特币之前,三思而后行。那么在对比了支持和反对意见之后,我们究竟应该对比特币持有何种态度呢?我们不妨再用数据来分析一下。研究显示,在过去10年中,比特币的回报虽然比股票好很多,但是其价格波动也非常大,最大回撤达到了82%。也就是说,投资者如果买入100元的比特币,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手上的比特币市值仅剩18元。由于比特币价格高波动的特性,导致哪怕只是购买了少量比特币,也会极大地增加投资组合的波动和回撤。如果在一个纯股票组合中,替换1%的比特币,那么包含有1%比特币的投资组合,投资年回报会提高7.3%左右,但是同时其最大回撤也会增加到33%左右。如果在投资组合中用比特币替换5%的股票,那么年回报会提高30%左右,但是最大回撤也会增加到62%。而如果在投资组合中用比特币替换10%的股票,在年回报提高50%左右的同时,最大回撤进一步增加到71%。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取舍关系:想要通过比特币提升投资组合的回报,就不得不接受更高的风险。哪怕只是在投资组合中包括少量比特币,整个投资组合的市值波动都会取决于比特币价格的涨跌。对于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涨跌幅度显然太大,很难让人泰然接受。综上所述,比特币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价格上涨。比特币对于美元贬值和通胀风险有一定的对冲价值,但是其本身不产生内生现金流,价格波动带有很大的投机性,而且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其态度暧昧,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比特币的投资属性和未来的价格上涨空间。由于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实在太大,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应该谨慎投资。如果真的想在投资组合中包括比特币,其配置比例也应该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以保证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撤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外媒:传统投资组合的低回报推动亚洲家族办公室投资数字资产:10月26日消息,尽管加密市场经历数月的市场动荡,亚洲的家族办公室仍在购买加密货币,因为其传统投资组合的低回报使数字资产具有吸引力。
毕马威中国和加密货币集团Aspen Digital发布了一份对香港和新加坡30家家族办公室和富有投资者的调查报告显示,92%的受访者对数字资产感兴趣,其中58%已经投资,34%计划投资。本次调研的受访者中,60%的资产规模在1000万至5亿美元之间。香港家族办公室Winland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Keith Wong表示,我们从未对加密货币失去兴趣并将其视为多元化和单独的资产类别。(金融时报)[2022/10/26 16:39:29]
ByteTree 首席执行官:黄金和比特币将成为未来几年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色财经报道,ByteTree 首席执行官在分享的一份说明中表示:在 ByteTree,我们相信黄金和比特币将成为未来几年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因为它们肯定会上涨(我们不知道未来),而是因为在通货膨胀时代,它们可以对冲两个方向的政策错误:通货膨胀拥有比特币;通货紧缩拥有黄金。
经济活动放缓、收成增加和商品价格降温的共同作用似乎暂时缓解了对通胀的担忧。市场开始受到鼓舞,对抗通胀的斗争正在取得胜利,而且我们已接近加息周期的尾声。
此外,今年早些时候,他的公司与专注于加密的受监管指数提供商 Vinter 合作推出了Vinter ByteTree BOLD 指数,该指数“每个月在同等风险加权的基础上将这些资产汇集在一起??”。(cryptoglobe)[2022/7/6 1:53:19]
CoinShares首席战略官:机构投资组合中不配置比特币是有风险的:2月8日消息,CoinShares首席战略官Meltem Demirors表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现在投资组合中没有配置比特币是有风险的。Demirors表示,MicroStrategy正是借助其对比特币的配置而大幅增长。并补充说,这一次,机构投资者的兴趣正在引领比特币的牛市,而散户交易员更关注小型加密资产。(TheDailyHodl)[2021/2/8 19:10:35]
声音 | 比特币分析师:最佳投资组合中应包含33%比特币:比特币分析师Tuur Demeester在Twitter发文表示,什么是好的永久性的投资组合2.0?我的标准是:一个可以持续到2040年不发生改变并仍保留其购买力的投资组合。我的建议是:33%黄金,33%比特币,34%全球股市指数。[2020/2/21]
声音 | Xapo首席执行官:比特币应该占每个投资组合的1%:据bitcoinexchangeguide报道,Xapo首席执行官Wences Casares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称,比特币应该占每个投资组合的1%。因为与其可以提供的高回报相比,其风险非常低。投资10万美元的比特币(1000万美元投资组合中的1%)将使投资者在短短几年内获得2500万美元的回报。如果比特币的价格降至零,则损失的资金不会改变投资组合的整体表现。但是,如果比特币成功,可能会对他们管理的资金产生巨大影响。[2019/4/16]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