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链圈”的最重要的技术事件,莫过于以太坊扩容网络Arbitrum的上线,它算的上是第一个上线主网的通用性Rollup扩容方案。6月5日,UniswapV3已经通过提案,成功部署至Arbitrum网络,Layer2Rollup扩容方案再一次来到聚光灯下。以太坊为什么要扩容?什么是以太坊Layer2?什么是Rollup?这篇文章将带你先从底层逻辑了解Layer2,对比不同的扩容方案到底为用户带来了怎样直观的交易体验。链下计算,链上保存
如果你曾在以太坊主网上发起过任意一笔交易,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贵”和“慢”。这是因为在主网Layer1上任何一笔交易都需要通过以太坊上所有的节点做计算和验证,就像是开车从A点到B点,但是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收费站,整体的车速当然会被减慢。
Gnosis联创发表“关于Layer 2局限性”演说, 讨论关于L2技术限制、中立性等问题:3月6日消息,以太坊基础设施公司Gnosis联合创始人Martin K?ppelmann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以太坊丹佛大会ETH Denver中深入探讨 \"关于Layer 2局限性(The Limits of L2)\" 的内容,讨论了关于技术限制、中立性问题、缺少L1僵化带来的挑战、本地资产的安全性,以及针对“以太坊间协议”提出的解决方案。
其中,Martin指出长期来看, 即使被完美实现,L2仍会有一些根本问题: 1. L2只适合状态不会膨胀的应用,比如交易所(只需要交易结果,不需要交易历史),但对于状态膨胀的应用,没办法进行扩容的;2. 在交易成本方面,L2峰值的gas费有时会到1美元以上,即使EIP4844落实(gas能降低90% ),但对于需要gas在1美分以下(sbu-cent)的场景依旧不适用,此外,需求增加后,gas依旧会升高;3. L2在资产退出的问题,如果退出成本超过了用户在L2上的资产价值,小额资产用户可能无法支付退出的gas费,即使所有用户都能负担,但由于宽带限制也会被卡住;4. 部分应用无法被roll up,例如 CirclesUBI、POAP状态太大,无法导出到L1,不可能压缩这个数据并把它放在L1上,所以L2对他们没用。
他还补充道,L2的sequencer非常中心化,中心化的sequencer非常有可能被审查,甚至强制 KYC (只接受来自KYC地址的交易);L2之所以安全是基于L1,L1本身还在发展中, 往后5到10年还会做许多修改,这就给L2带来许多挑战。
此外,Martin提出一个很有趣解决方案,类似于Cosmos的IBC模型,可以做另一个链,跟以太坊运行一样的东西,然后通过无信任的ZK-bridge来连接,组成一个以太坊宇宙(Ethereumverse)。[2023/3/6 12:44:14]
Injective Protocol CEO Eric Chen:打造下一代Layer2衍生品DEX 持续创新的先行者 Injective Protocol:12月1日晚,由Gate.io主办的直播专访节目《酒局币赴》邀请到Injective Protocol CEO Eric Chen直播分享近期最新发展。直播期间Eric Chen与Gate.io合伙人酒儿主要围绕Injective Protocol 针对行业所做的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Eric Chen表示,Injective Protocol最大的变革为在交易领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开源的底层协议,任何人仅需提供一个喂价源便可以通过 Injective 衍生品协议自主发布衍生品交易市场,并且可以享受到0 gas费用.对于用户关心的生态建设参与者或INJ代币持有者可以享受哪些权益的问题Eric Chen也给出了详细解答。详情点击原文链接。[2020/12/1 22:45:54]
近3年以太坊平均Gas费趋势,近两年上涨迅速并且为了防止恶意合约的影响,以太坊设置了Gas费机制,限制了单个区块的Gas上限和每个计算步骤需要消耗的Gas量。Gas费就是用户参与链上操作需要支付的“手续费”,激励矿工处理交易和维护网络,挖到该区块的矿工就可以获得区块内交易的总Gas费。但随着以太坊交易量的急剧上升,网络变得异常拥堵,支付Gas费的ETH价格也升高,导致一次普通的交易就需要支付几十甚至上百美金。为了解决“又贵又慢”的难题,如何扩容以太坊一直是区块链行业明确发展的趋势之一。当下的扩容方式分为链下扩容和链上扩容,其中链下扩容也被称为第2层(Layer2)扩容,它的本质就是——将本应该在链上处理的运算移至链下,计算完成后将结果再传入链上保存,从而提升整个链的工作性能。它的过程逻辑抽象如下图。
以太坊交易费飙升 投资者转向layer-2解决方案导致OMG价格翻番:过去一周,以太坊交易费的飙升导致一些投资者转向 layer-2解决方案,OmiseGo的原生代币价格翻了一番多。行情显示,OMG在过去7天里从1.70 USDT涨到了3.65 USDT,涨幅为115%。截止发稿,OMG价格为3.76 USDT,日内涨幅15.68%。此外,Tether 于19日宣布正式在OMG Network上发行USDT。(Coindesk)[2020/8/20]
也就是通过将具体的计算放在Layer2上完成,再定时将数据回传Layer1,同时进行验证和保存,这样大大减少了直接在Layer1上交易的Gas费。简单比喻,它就像是在路之外建立高架、天桥、开发地下通道,将拥堵的车流进行分流。相较于链上的分片式扩容,链下Layer2目前被认为是以太坊解决吞吐量拥堵的最佳方案,它也不会改变区块链协议本身。当前有5种最广泛的解决方案:1)Channels;2)Sidechain;3)Plasma;Rollup,分为4)OptimisticRollup和5)ZKRollup(ZK汇总)。Rollup方案大PK
动态 | Quantstamp完成对Kakao区块链平台Klaytn的审计:据newswire报道,区块链安全公司Quantstamp已完成对Klaytn智能合约的审计。据悉,Klaytn是由韩国通讯巨头Kakao创建的区块链平台。[2019/7/10]
在以上的5种解决方案中,最受欢迎的便是侧链和Rollup。首先,Sidechain侧链可以通过完全独立的共识机制来处理交易,数据和状态并不与以太坊同步,可以说各大交易所公链例如BSC、HECO等都是以太坊的侧链。虽然这些公链上面的用户十分活跃,但最大的风险便是侧链自身的安全性,一旦侧链上出现故障,资产就很容易丢失。而Rollup汇总的概念在2018年被提出,在去年更是获得了以太坊创始人V神的肯定,称之为“以太坊的关键扩容解决方案和基石”,并将在未来与分片一起承担“ETH全球结算层”的重任。
V神撰写的文章《Rollups不完全汇总指南》中指出Rollup的强大Rollup,顾名思义,就是将众多信息“卷起来”。它可以汇总侧链上的交易信息,将交易信息压缩打包生成一条哈希,再传到以太坊上进行最终确认,并且只有以太坊才能最终确认“真相”。它只是将繁复的计算移至链下进行,释放了更多的链上空间,即使链下的数据遭到破坏,也能提出资产。下表简要对比了侧链和Rollup扩容的优缺点,请点击看大图:
OR还是ZK?
Rollup机制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扩容方式,而状态通道和Plasma方案已经被V神否定。在两种主流的Rollup方案中,最核心的问题便是如何验证交易压缩包中的交易的真实性。OptimisticRollup和ZKRollup运用了不同的思维逻辑,前者乐观地相信交易的真实性,而后者悲观地不相信,因此生成零知识证明来自证清白。下表介绍了两种方案的流程和优劣势,请点击看大图:
在这些方案中,能够占领大部分市场的最终赢家还未确定,但是信息安全和足够的去中心化是最核心的扩容诉求。V神本人也在近期表示:“目前Rollup没有很大的挑战,但是有很多小的挑战,需要解决这100个小的问题,才能提升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蓝狐笔记分析称:“Layer2赛道:短期OP,长期ZK”。ZK在基于提取资金的高效和安全性上很有优势,随着更多DeFi项目的采用,最后可以实现二层的ZKRollup互通。也有分析指出,能够最先上线的兼容EVM的Layer2方案将具备更大的先发优势,提高交易速率的同时降低手续费,DeFi市场也可能因此迎来洗牌。Layer2Rollup方案的各项目包括Arbitrum、zkSync、Loopring、StarkWare表现如何?现在的问题具体还有哪些?记得关注Wootrade公众号,我们将在下一篇的科普中为大家介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