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Web3究竟红在哪里,它的出现能为人类社会带来什么?_YucanSwap

在加密行业从业的这几年中,笔者常常在与圈外人闲聊时遇到一种情况,即旁观者着实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对于Web3如此狂热?」虽然兴起的区块链技术、DeFi,甚至是NFT的热潮已经充斥在各大媒体之上,大家也不再像开始时对于这些名词很陌生,但仍没有办法理解行业人士对于这些产业的热情来自于哪里。不是说他们不了解这些技术本身或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而是Web3被圈内人视为「比互联网影响更深远的下一波革命」,但对圈外人来说,却看不到它的潜力在哪,或是实际上到底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常常讨论了半天,圈内人被视为“孤芳自赏”,而圈外人则被视为“对牛弹琴”。笔者追根究底的思考后,推论问题可能来自于没有过多讨论“为什么需要Web3”这一核心议题。本文将尝试回答这艰难的议题,即「到底Web3怎样能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好?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就像一个新兴产品的出现,若产品旨在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人们的痛点,那这个产品注定会失败;而身为挑战者,若解决的能力没有既有方案好,用户也绝对不会愿意采纳。接下来我们就从这样的角度论述,一起看看Web3的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与未来的展望。Web3:一套青出于蓝、极度高效的大规模协作系统

先讲结论,笔者认为Web3的出现,解决的就是人类发展史最古老的问题:「如何使人类的合作更有效率」,所谓文明的进步,其实就是一部人类逐渐提升合作效率的历史。更有效率的合作,将会为人类带来更进步的科技、更繁荣的社会、更理想的生活。

Web3社区NounsDAO将在一周内进行财务分割:金色财经报道,因Nouns NFT的持有者开始进行最新的”愤怒退出”规则,Web3社区NounsDAO将在一周内进行财务分割。根据加密俱乐部新颁布的“愤怒退出”规则,如果20%的Nouns NFT要求分叉,他们可以从主要群体中分离出来,并带走该项目30,620枚以太坊(价值约5000万美元)的份额 。每个Nouns NFT的账面价值约为36.5枚ETH(59,600 美元),当前分叉的金库为7,598枚ETH(约1240万美元)。[2023/9/9 13:28:31]

而Web3的出现,建构了一套比既有方案更加高效的人类协作模式,但是这要从何说起呢?这就要先从比特币的历史讲起:当时正值2008年次贷危机,因为中心化企业搞出来的一连串的全球金融问题、造成金融市场崩盘、全球金融恐慌,政府不得不出面挽救、而使所有人都被拖下水…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有鉴于中心化的权力腐败,因而创造出区块链技术,想要构建出一种去中心化、无需信任的系统,以去除中心化主体作恶的风险。演变至今日,Web3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在于二者:成功建构了一套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大规模协作系统。去中心化避免了中心化权力集中的作恶风险;去信任化而仅以「契约」写定操作规则,提升了整体协作的效率。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若要完成大规模协作,一直以来受限于技术限制,不得不仰赖中心化体制的协调:人类从狩猎、到农耕部落社会,进而一步步的发展成国家,甚至是现在的全球化,可以看成是一部「合作」关系的历史。而这部「合作」的历史中,掌握权力关键的主体一直都是中心化机构。中心化的好处是调整应变的速度较快、反应更即时,但同时过大的权力也就提供了作恶的诱因,甚至是发展出如2008年全球性危机的风险。中心化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无可奈何」的元素。现在我们来谈谈「去信任化」及「契约化」的重要性。合作效率推进了人类历史,但物种间的合作并不是人类独有的产物,以演化基因最接近人类的黑猩猩而论,他们的社会也存在明显的合作模式,但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黑猩猩一生中最多只能深刻认识另外100多头黑猩猩,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他们所能信任、所能合作的对象;而人类不一样,人类发展出来的制度与文明,使我们就算不认识对方、不信任彼此,也能因为相信同一套制度理念,而完成大规模的协作。黑猩猩的合作奠基在「身份」关系,只有认识你是谁,才可能有信赖关系,进而合作;人类的合作奠基在「契约」关系,就算互不相识,只要相信的是同一套契约体制、制度规则,就能够彼此合作。这就是Web3的惊人之处。2008年比特币区块链的愿景,在此时的DeFi中已经达成初衷;人们通过去中心化钱包,仅是用无法代表身份的「钱包地址」,就能与智能合约互动,进行各种不同复杂的交易、金融活动甚至是现在多样化的NFT应用与操作。Web3的高明在于发明了一套无需信任就能大规模合作的体系,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契约化的构建出如今的生态。回到本文想要回答的核心问题:「Web3到底怎样能协助人类社会变得更好?且做得比目前既有方案更好?」答案就是「创造出了一套更有效率的协作系统」。Web3的去信任化和引入智能合约,实际上是比目前全球化的合作程度更近一步,不再受限于何时何地、甚至是何人,去信任化之下,只要符合智能合约的「契约」规则,人们就可以使用Web3完成更高效率的合作、共创产出。相较于Web2,Web3不但没有中心化作恶的风险,且拥有智能合约,以程序化控制契约而保证执行,最重要的是先天透明的链上数据与开源式代码,将产业生态的建立奠基在合作而非相互堆高竞争力护城河,大大增加了合作的效率与潜力。Web3现况:现实社会的不完美复制

运动时尚品牌彪马PUMA将于6月13日正式开放Web3空间“Black Station”:金色财经报道,运动时尚品牌彪马PUMA官方推特账户PUMA.eth宣布将于6月13日正式开放“Black Station”,据悉“Black Station”是PUMA 品牌自己推出的所谓“3D游乐场”,也是一个独有的Web3空间,旨在为PUMA NFT社区提供一种体验品牌的全新方式。此前PUMA已推出PUMA Pass NFT,持有该通行证的用户可以获得独家Black Station产品投放和体验机会。据OpenSea最新数据显示,本文撰写时PUMA Pass NFT地板价约为0.1298 ETH,当前交易总额达到1894 ETH。[2023/6/4 11:56:21]

然而,实际上Web3这新兴的「协作系统」仍是不完美的,因为目前仅能复制现实社会中的部分商业应用。简单来说,Web3因只涵盖「契约」身份,但缺乏「关系」身份,因此在商业应用上有其先天局限,目前看到的过度金融化应用就源自于此。如上述所言,目前的Web3是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自然是没有涵盖「关系」身份的体制。「关系」身份,简单来说,沿用上述黑猩猩的例子,因为知道你是谁、在哪里认识你和你有过什么互动、为人怎么样等等因素,通过认识你这个人的关系身份特征,再决定是否要与你进行互动。相较于「契约」只谈规则,「关系」却牵扯到个人特质,也涵盖了主观的判断。而目前Web3领域是只包含前者而缺乏后者的。那没有「关系」身份又造成了什么问题呢?这边就要引入另一个简化的金融体系模型,详见如下:我们可以将金融体系中的商业模式粗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性」、一类是「信用性」;计算性金融的定义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而信用性金融则不符合前者规范,是有加入人类主观认知判断的。

数据:一季度Web3领域攻击事件总损失金额约2.95亿美元,环比下降77%:4月12日消息,据区块链安全审计公司Beosin旗下Beosin EagleEye安全风险监控、预警与阻断平台共监测,2023年第一季度,监测到Web3领域主要攻击事件61起,总损失金额约为2.95亿美元,较2022年第4季度下降了约77%。2023年第一季度的总损失金额低于2022年的任何一个季度。除攻击事件外,2023年第一季度还监测到主要Rug Pull事件41起,涉及金额约2034万美元。

DeFi为本季度被攻击频次最高、损失金额最多的项目类型。42次安全事件总损失金额达到了2.48亿美元 ,占总损失金额的84%。80.8%的损失金额来自Ethereum,居所有链平台的第一位。本季度损失金额最高的攻击手法为闪电贷攻击,8次闪电贷事件损失约1.98亿美元;攻击手法频率最高的为合约漏洞利用,27次攻击占所有事件数量的44%。本季度约有2亿美元的被盗资产得以追回。本季度资金追回的情况优于2022年的任何一个季度。被攻击的项目中,仅有41%的项目经过了审计。[2023/4/12 13:58:53]

Web3平台Ecosapiens完成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金色财经报道,Web3平台Ecosapiens完成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Collab+Currency领投, Celo的首席财务官Alex Witt、Moonbirds的前首席运营官Ryan Carson、Boost VC、Slow Ventures、Menlo Ventures和Alumni Ventures Blockchain Fund等参投。[2023/4/5 13:44:54]

举例来说,最极端的计算性金融就是程序化交易,不论标的是期货、股票或债券,只要是预先用特定程序协定,遇到什么情况、就会怎么做,那就是「计算性」的代表。金融领域最常见的跨国汇款、交易支付,也都是这种「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计算性金融行为。而信用性金融的代表,最经典的就是「信用贷款」这样的无抵押贷款,与房贷、车贷这种有担保的抵押贷款不同。但在信用贷款时,决定借款与否,纯粹是根据贷款人的「个人信用」所做出的主观判断的;而「个人信用」怎么来的?来自于你的「关系」身份。银行在决定核发贷款时,会有一套风险算法,从你是谁、收入多少、存款多少、过去与银行往来行为等等因素,来决定风险程度;但这些「个人信用」算出来的风险只能大概推论出个人的还款能力,个人的还款意愿其实是完全无法预测的。因此在审批信用贷款时,是牵涉了银行主观的判断的:要核发多少金额、没有还款的风险多大、给定的利率多高等等。这种牵涉主观判断的「信用性」金融,在缺乏「关系」数据的层面下,是无法通过目前智能合约的方式,预先写出一套逻辑来处理核发信贷的流程的。由此推论,目前的Web3、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只是现实世界「部分」的复制,因只囊括了「契约」身份,却无法涵盖「关系」身份,因此在目前的链上DeFi中,是只能处理「计算性」的交易,而对「信用性」的交易无计可施。SBT:完善Web3的最后一块拼图?

美加州州长签署区块链行政命令,旨在为Web3公司创造透明的监管和商业环境:金色财经消息,根据CA.GOV官方新闻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Gavin Newsom周三签署了一项区块链行政命令,以促进负责任的创新、支持加州的创新经济并保护消费者。它旨在为web3公司创造一个透明的监管和商业环境,协调联邦和加州的做法,平衡消费者的利益和风险,并融入加州的价值观,如公平、包容性和环境保护等。根据该命令以及2020年通过的《加州消费者金融保护法》,该州将为区块链相关公司创造“透明和一致的商业环境”,包括加密资产项目和相关金融技术项目。

Newsom在声明中说:“加利福尼亚州是全球创新中心,我们正在利用这项新兴技术为成功建立国家–刺激负责任的创新,保护消费者并利用这项技术造福公共利益”。[2022/5/5 2:50:46]

近期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提出的SBT概念,可能会补足Web3一直以来缺乏「关系」身份的软肋。

简单来说,SBT是一种不可转移的代币,用来构成Web3上代表社会关系的承诺、证书或是从属关系,将一个人或实体的无数特征和成就,以区块链的形式进行标记。而不论是个人或是企业,都能够发行SBT、也能作为SBT的接受者。前述提到,Web3目前的问题在于仅有契约元素,而缺少了关系身份,因此无法完全复制现实社会的金融模式,仅能处理「计算性」的金融活动。但SBT的本质,等于是在链上将「关系」身份补足。比如说,若真的想要进行一个链上信贷,就算不知道钱包地址背后这个「人」的信息,但也能通过对方所拥有的SBT性质,比如之前的还款记录、在银行的总资产、在哪里工作等等,来判断。「关系」身份上的各种特质,都能以SBT的形式存在,而让信贷成为可能。毕竟理论上SBT只要能够完善与银行在提供信贷前对个人身份「特质」的相同调查,链上金融就能跨足到「信用性」金融。至此,Web3涵括信息、契约与身份关系这三大支柱,将能够完美的复制链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金融制度;甚至连SocialFi这种去中心化社交关系,都能够在链上完善的复制社交图谱,而提供另一种大规模提升协作效率的景象。当然本文的思想实验简化了许多因素,也忽略了许多考量,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也不一定就能够这么一帆风顺、水到渠成,但我们只是逐步推论,回答「Web3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简而言之,结论就是「Web3在使用SBT完善了关系身份后,将成为一个更高效的人类协作系统」。虽然本文仅是从金融活动的角度分析,但长期而言Web3的潜力应是能将链下世界的经济行为、制度规则都能在链上复制运行,提供一个更有效率的协作系统。而未来「关系」身份在引入SBT会何去何从,甚至「关系」身份是否会以Layer2的方式或其他什么技术实践,仍有待业内持续探索。风险提示: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3:20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