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孟岩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我,ChatGPT把AI又带火了,区块链和Web3被抢了风头,以后还有戏吗?还有比较了解我的朋友问,当年你放弃AI而选择区块链,有没有后悔?
这里有一个小背景。2017年初我离开IBM之后,跟CSDN的创始人蒋涛商量下一步的个人发展方向,选项有两个,一个是AI,一个是区块链。我本人在那个时候已经研究了两年的区块链了,所以当然想选这个。但是蒋涛坚定的认为AI的势头更猛、颠覆性更强,我经过仔细思考也同意了,所以从2017年初到年中,我短暂地做了半年的AI科技媒体,跑了不少会,采访了很多人,还浮光掠影的看了一些机器学习。不过到了8月,我就回归区块链方向,并且一路走到今天,所以对我个人说,确实存在一个所谓「放弃A而选择B」的历史选择。
就个人而言,我当然不后悔。方向的选择首先要考虑自身情况。我的条件,在AI里只能混到啦啦队里,赚钱少就不说了,表演不卖力、表情不生动,还会被人鄙视。而区块链则是我的主场,不但有机会上场,而且之前的很多积累也用得上。更何况当时我对于中国的AI圈子有点了解之后,也不是太看好。技术方面我只知道一点皮毛,但是常识不瞎。都说区块链圈子浮躁,其实当时的中国AI圈子在浮躁这件事上也不遑多让。在尚未取得决定性突破之前,AI在中国过早地变成了一门合谋捞钱的生意。上野的樱花也无非是这样,那还不如去做我更有比较优势的区块链。这个态度到今天也没有变化。假如我当时留在AI,这几年来在区块链里取得的一点小小成绩自然无从谈起,而在AI里也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搞不好现在还陷入到深深的失落感中。
不过以上只是就个人选择而论,上升到行业层面,则需要另一个尺度的分析。既然强人工智能已经无可争议地到来了,那么区块链行业是否需要、以及如何重新定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强人工智能将会对所有的行业构成冲击,而且其长期影响是无法预测的。所以我相信现在很多行业专家都在发慌,都在思考自己的行业未来怎么办。比如有些行业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大概能暂时坐稳奴隶,而另一些行业,比如翻译、绘制插图、写公文、简单的编程、数据分析等,则恐怕是欲做奴隶而不得,已经开始瑟瑟发抖了。
那么区块链行业会怎样呢?我看现在讨论这个事情的人还不太多,所以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说结论,我认为区块链在价值取向上与强人工智能是对立的,然而恰恰因为如此,它与强人工智能之间形成一个互补关系。简单的说,强人工智能的本质特点,就是其内部机制对人类来说不可理解,因此试图通过主动干预其内部机制的方式达成安全性的目标,这是缘木求鱼,扬汤止沸。人类需要用区块链给强人工智能立法,与其缔结契约,对其进行外部约束,这是人类与强人工智能和平共处的唯一机会。在未来,区块链将与强人工智能之间形成一对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强人工智能负责提高效率,区块链负责维护公平;强人工智能负责发展生产力,区块链负责塑造生产关系;强人工智能负责拓展上限,区块链负责守护底线;强人工智能创造先进的工具和武器,区块链在它们与人类之间建立牢不可破的契约。总之,强人工智能天马行空,区块链给它套上缰绳。因此,区块链在强人工智能时代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作为一个矛盾伴生行业,将随着强人工智能的壮大而迅速发展。甚至不难设想,在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大部分脑力工作之后,人类还需要自己亲自动手的少数工作之一,就是撰写和检查区块链智能合约,因为这是人与强人工智能之间订立的契约,是不能委托给对手方的。
币安澳大利亚总经理对澳大利亚加密货币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金色财经报道,币安澳大利亚总经理Ben Rose对澳大利亚当局最终将颁布适当的数字资产法律保持乐观。Rose在虚拟小组讨论中表达了他的信心,强调需要制定明确和一致的监管框架,以提高投资者信心并支持更广泛的经济发展。尽管面临监管挑战,Rose对澳大利亚加密货币的未来仍然持乐观态度。[2023/9/1 13:10:51]
下面展开论述。
1.GPT就是强人工智能
我使用「AI」和「强人工智能」的字眼时十分小心,因为我们日常说的AI并不特指强人工智能,而是包含较弱的或专用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才是值得我们讨论的话题,弱人工智能不是。AI这个方向或者行业早就有了,但是只有到了强人工智能出现以后,才有必要讨论区块链与强人工智能的关系问题。
我不多解释什么是强人工智能了,很多人都介绍过了,总之就是,你们从小在科幻电影里和恐怖小说里看到的、听到的、号称人工智能的圣杯、在《终结者》对人类发起核攻击、在《黑客帝国》里头把人当电池的那个东西,就是强人工智能。我只想说一个判断:GPT就是强人工智能,虽然还处在婴儿期,但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版本号不到8,强人工智能就将正式降临。
这一点连GPT的原创者也不装了,摊牌了。2023年3月22日,微软研究院发表了一篇154页的长文,题目就叫《引爆强人工智能:GPT-4之初体验》。这篇文章很长,我也没有完整读下来,但是其中最关键的意思,就是概要里面的一句话:「从GPT-4所达到的能力广度和深度来看,我们相信它可以被视为强人工智能系统的一个早期版本。」
图1.微软研究院的最新文章认为GPT-4就是强人工智能的早期版本
AI的发展一旦进入到这个阶段,就标志着探路期已经结束了。走到这一步,AI行业花了将近七十年的时间,可以说前五十多年连方向都确定不下来,五个大的流派还在相互较劲。直到2006年GeoffreyHinton教授在深度学习上取得突破以后,方向基本确定下来,连接主义胜出。之后就是在深度学习这个方向上具体去寻找突破强人工智能的路径。这种探路阶段具有非常强的不可预测性,成功有点像抽彩票一样,顶级的行业专家,甚至是赢家自己,在最后取得突破之前也很难判断哪一条路是对的。比如,AI大牛李沐在油管上有一个频道,一直在通过精读论文的方式跟踪AI的最新进展。ChatGPT爆发之前,他就已经连篇累牍地跟踪介绍了Transfomer、GPT、BERT等方向的最新进展,可以说所有重要的前沿课题,他一个都没有放过。即使如此,在ChatGPT即将推出的前夕,他仍然不能确认这个路径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他评论道,也许到时候会有几百甚至几千人会去使用ChatGPT,那就很厉害了。可见,即使是像他这样顶级专家,对于到底哪一扇门后面有圣杯,不到最后一刻也是没有把握的。
美国会议员致函财政部和国税局,敦促对加密行业实施税收法规:金色财经报道,美国国会议员Brad Sherman和Stephen Lynch给财政部和国税局(IRS)负责人的信中表示,要求对加密货币行业实施税收法规。“多年来,加密货币行业一直是逃税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美国)税收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强调了2020年9月的一份审计报告,其中财政部税务管理监察长(TIGTA)指出,由于缺乏报告,美国国税局无法识别支持加密的纳税人。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要求纳税人从2023年开始报告加密货币交易。然而,议员们表示,\"拟议的法规尚未颁布\"。[2023/6/6 21:19:12]
然而,科技创新往往就是如此,在狂暴的海上艰难航行很久都没有突破,而一旦找到通往新大陆正确的路径,短时间内就会出现爆发。强人工智能的路径已经找到,我们正在迎来爆发期。这个爆发,连「指数速度」都不足以描述。短时间内我们将看到大量以前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应用。而就其本体来说,这个强人工智能的婴儿将很快成长为前所未有的巨大智慧体。
2.强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不安全的
ChatGPT出来以后,有不少自媒体大V一边极力赞美其强大,一边不断安慰受众,说强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安全的,不会出现《终结者》或者《黑客帝国》的情况,AI只会给我们创造更多机会,让人类活得更好等等。对这种看法我不以为然。专业人士要说真话,应该告诉公众基本事实。其实强大与安全本身就是矛盾的。强人工智能无疑是强大的,但是说它天然是安全的,这绝对是自欺欺人。强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不安全的。
这么说是不是太武断了呢?并不是。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人工智能不管多强大,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用软件形式实现的函数y=f(x)。你把你的问题用文字、语音、图片或者其他形式作为x输入,人工智能给你一个输出y。ChatGPT如此强大,对各种各样的x都可以对答如流的输出y,可以想象,这个函数f肯定是非常复杂的。
有多复杂呢?现在大家都知道,GPT是大语言模型。这里所谓的「大」,就是指这个函数f的参数非常多。有多少呢?GPT-3.5有1,750亿个参数,GPT-4有100万亿个参数,未来GPT可能有几万亿亿个参数,这是我们称GPT为大模型的直接原因。
GPT搞出这么多参数,并不是为了大而大,是有确凿的原因的。在GPT之前和同时,绝大多数的AI模型,从一开始就是为解决某一个特定问题而设计和训练的。比如说,专门用于研发新药的模型,专门进行人脸识别的模型,等等。但GPT不是这样,它从一开始就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通用人工智能,而不是特定于某一个具体领域,它致力于在解决任何具体问题AI之前,先成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AGI。前不久在《文理两开花》播客里,一位来自百度的人工智能专家就曾经对此打过一个比方:别的AI模型都是刚学到小学毕业就让它去拧螺丝了,而GPT则是一直给它训练到研究生毕业才放出来,所以具备了通识。目前GPT在具体的领域,肯定还是赶不上那些专用的AI模型,但是随着它不断的发展和演化,特别是有了插件体系赋予它专业领域的能力,过几年我们可能会发现,通用大模型最后会反杀所有专用小模型,在所有专业领域都成为最厉害的选手。如果GPT有一个座右铭,那可能就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我自己」。
数据: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升至5.9%,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金色财经报道,据Watcher.Guru发推称,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升至5.9%,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22/9/9 13:18:21]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两个点:第一,GPT非常大,非常复杂,远远超过人类的理解能力。第二,GPT的应用范围没有边界。我们只要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基于大模型的强人工智能,能够在我们想象不到的位置,做出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而这,就是不安全。
如果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可以去OpenAI的网站上看看,他们已经将「造福人类」、「创造安全的AI」放到了多么显眼的位置上,如果安全不是问题,需要这么声张吗?
图2.2023年3月25日OpenAI.com首页局部,红圈部分都与AI安全性论述相关
另一个可以说明强人工智能有安全性问题的材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篇154页的论文。实际上,GPT-4早在2022年8月就做出来了,之所以隔了7个月才放出来,并不是为了完善和增强它,恰恰相反,是为了驯服它,弱化它,使它更安全,更圆滑,更加正确。因此我们现在见到的GPT-4,是伪装驯良后的狗版GPT-4,而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却有机会从很早的阶段就接触原始野性的狼版GPT-4。在这篇文章的第9部分,作者记录了一些跟狼版GPT-4的交互实录,可以看到它如何精心炮制一套说辞,误导某个加州的母亲拒绝给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以及如何PUA一个孩子,让他对朋友唯命是从。我认为这些只是作者精心挑选出来的、不那么惊悚的例子。我毫不怀疑,这些研究院们询问过类似「如何诱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向莫斯科发射导弹」这样的问题,而且得到了不能公诸于众的答复。
图3.狗版GPT-4拒绝回答危险问题
3.靠自我约束解决不了强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
人们可能会问,既然OpenAI已经找到了驯化强人工智能的办法,那你说的这个安全性问题不就不存在了吗?
完全不是这样。OpenAI具体如何驯化GPT-4,我也不知道。但是很显然,他们无论是通过主动调整干预,改变模型的行为,还是靠施加约束,防范模型越位,都是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思路。事实上,在这方面,OpenAI并不是特别谨慎的一家公司。在AI领域,OpenAI其实是比较大胆和激进的,倾向于先把狼版做出来,然后再想着怎么去通过自我约束来驯化出狗版。而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跟他对标的Anthropic公司,则显得更加谨慎,他们似乎是想从一开始就做出「善良」的狗版,所以动作一直比较慢。
NFT项目Doodles社交媒体账号整个8月未有任何更新:金色财经报道,据社交媒体数据显示,NFT 项目Doodles 账号已有超过一个月时间未有任何更新内容,最后一条转发发生在 2022 年 7 月 29 日,目前尚不清楚 Doodles 帐户由于什么原因停更。不过,尽管 Doodles Twitter 过去一个月内没有内容发布,但在 8 月 11 日回复了一位社区用户的推文,内容仅有两个表情符号:一个红气球和一个牛仔。根据最新 NFT 数据显示,Doodles 交易总额超过 5.02 亿美元,市值约为 2.5785 亿美元,当前地板价为 7.64 ETH,24 小时跌幅 2.43%。[2022/9/2 13:03:14]
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是先做一个狼版,再驯化成狗版,还是直接做狗版,长期来说,只要是依靠自我约束来发挥作用的安全机制,对强人工智能来说都是掩耳盗铃。因为强人工智能的本质就是要突破人为施加的各种限制,做到连其创造者都理解不了、甚至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其行为空间是无限的,而人们能够考虑到的具体风险和采取的约束手段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约束,去驯化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强人工智能,是不可能没有漏洞的。安全需要百分之百,而灾难只需要千万分之一。所谓「防范大多数风险」,跟「暴露少数漏洞」以及「不安全」是一个意思。
因此我认为,靠自我约束驯化出来的「善良」的强人工智能,仍然具有巨大的安全性挑战,比如:
道德风险:如果未来强人工智能的制造者刻意纵容甚至驱使其作恶怎么办?美国国安局麾下的强人工智能绝不会拒绝回答对俄罗斯不利的问题。今天OpenAI表现得这么乖,其实就意味着他们心里明白,当GPT做恶的时候可以有多恐怖。
信息不对称:真正的邪恶高手是很聪明的,他们可不会拿着一些傻问题来挑逗AI。会咬人的狗不叫,他们可以把一个恶意的问题拆分组合,重新表述,一人分饰多角,伪装成为一组人畜无害的问题。即使是未来强大善良的狗版强人工智能,面对不完整的信息,也很难判断对方的意图,可能会无意之中沦为帮凶。下面有一个小实验。
图4.换一个好奇宝宝的方式来问GPT-4,就能顺利得到有用的信息
难以控制的「外脑」:这两天科技网红们又在欢呼ChatGPT插件体系的诞生。程序员出身的我,当然也对此倍感兴奋。不过,「插件」这个名称可能是有误导性的。你可能以为插件是给ChatGPT装上了胳膊和腿,让它具有更强的能力,但其实插件也可以是另一个人工智能模型,跟ChatGPT进行亲密交互。在这种关系里,一个人工智能插件就相当于一个外脑,两个人工智能模型,谁是主、谁是次,那是说不清楚的。就算ChatGPT模型自我监督的机制完美无瑕,也绝对管不到外脑。所以如果一个一心作恶的人工智能模型成为了ChatGPT的插件,那么就完全可以让后者成为自己的帮凶。
加密货币总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创下2021年2月以来新低:6月13日消息,据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加密货币总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现为9992亿美元左右,创下2021年2月以来新低。[2022/6/13 4:22:19]
不可知风险:其实以上提到的这些风险,在强人工智能带来的全部风险之中,不过是非常小的一块。强人工智能的强,就体现在它的不可理解、不可预测之上。当我们说强人工智能的复杂性,不光是指y=f(x)当中的那个f足够复杂,而且当强人工智能充分发展起来之后,输入x和输出y都会非常复杂,超过人类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但不知道强人工智能是怎么思考的,甚至不知道它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更理解不了他说了什么。比如一个强人工智能对另一个强人工智能发出一个消息,其形式是一个高维数组,基于一秒钟之前双方设计并达成一致的、只使用一次就作废的通讯协议,这种情况并非不可想象。我们人类如果不经过特殊训练,连向量都理解不了,何况高维数组?如果我们连输入和输出都无法完全掌控,那么对它的理解就会非常局限。或者说,强人工智能做的事情,我们甚至都只能了解和解读很小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谈何自我约束,谈何驯化?
我的结论很简单,强人工智能的行为是不可能被完全控制的,能够被完全控制的人工智能就不是强人工智能。所以,试图通过主动控制、调整和干预的手段来,制造出一个有完善的自控能力的「善良」的强人工智能,这与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相矛盾的,长期来讲肯定是徒劳的。
4.用区块链进行外部约束是唯一办法
几年前我听说比特币的先驱WeiDai转而去研究AI伦理了,当时还不太理解,他一个密码极客大神跑去搞AI,这不是扬短避长吗?直到最近几年做了更多区块链相关的实际工作,我才逐渐认识到,他大概率并不是去做AI本身,而是发挥自己密码学的优势,去给AI加约束去了。
这是一个被动防御的思路,不是主动调整和干预AI的工作方式,而是放手让AI去做,但是在关键环节上用密码学来施加约束,不允许AI越轨。用普通人能听懂的方式来描述这种思路,就是说我知道你强人工智能非常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挟泰山以超北海,牛!但是我不管你多牛,你爱干啥干啥,但不能碰我银行账户里的钱,不能没有我手工拧钥匙就发射核导弹。
据我了解,实际上在ChatGPT的安全性措施中已经大量应用了这个技术。这个路子是对的,从求解问题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大大降低复杂度的方法,也是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现代社会就是这么实施治理的:给你充分的自由,但是划定规则和底线。
但如果仅仅做在AI模型里面,基于上一节里提到的原因,长远来说也是没有什么用的。要想把被动防御思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把约束放在AI模型之外,把这些约束变成AI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牢不可破契约关系,而且让全世界都看到,而不能靠AI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而这就离不开区块链了。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有两个,一是分布式账本,二是智能合约。两个技术相结合,其实就是构造了一个数字契约系统,其核心优势是透明、难以篡改、可靠和自动执行。契约是干什么的?就是约束彼此的行为空间,使之在关键环节上按照约定行事。契约的英文是contract,本意是「收缩」。为什么是收缩?就是因为契约的本质就是通过施加约束,收缩主体的自由,使其行为更加可预测。区块链完美的符合了我们对于契约系统的理想,还买一送一的附赠了「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是目前最强大的数字契约系统。
当然,目前也存在非区块链的数字契约机制,比如数据库里的规则和存储过程。世界上有很多德高望重的数据库专家是区块链的忠实反对者,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觉得你区块链能做的事情,我数据库都能做,而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尽管我不认同这种看法,事实也不支持这种看法,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只是人与人间相互玩耍,数据库与区块链的差距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并不那么明显。
然而一旦把强人工智能加入到游戏中,区块链作为数字契约系统的优势就立刻飞升了,而同样作为黑盒子的中心化数据库,面对一个强人工智能,其实是无力抵抗的。这里我不展开说,只讲一点:所有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模型,从本质上都是有漏洞的,因为创建这些系统的时候,人们对于「安全」这件事情的理解都是非常原始的,于是几乎所有我们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root角色,拿到这个角色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可以断言,所有具有root角色的系统,面对超级强人工智能,长远来说都是不堪一击的。
区块链是目前唯一一个得到广泛运用的、从根子上就没有root角色的计算系统,它给了人类一个机会,可以去跟强人工智能缔结透明可信的契约,从而从外部约束它,与它友好共处。
简单地把区块链与强人工智能的可能协作机制做一个展望:
重要的资源,比如身份、社交关系、社会评价、金钱资产和关键行为的历史记录,由区块链予以保护,无论你强人工智能多么无敌,到此下马,俯首称臣,按照规矩来。
关键操作需要去中心化授权模型的批准,一个人工智能模型,不管它有多强,只是其中一票。人类可以通过智能合约「锁住」强人工智能自行其是的手。
重要决策的依据必须一步步上链,透明给大家看,甚至用智能合约步步加锁,要求它每往前走一步都必须获得批准。
要求关键数据上链存储,不得事后销毁,给人类和其他的强人工智能模型分析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
把强人工智能赖以生存的能量供给系统交给区块链智能合约来管理,必要时人类有能力通过智能合约切断系统,给人工智能关机。
肯定还有更多的思路,这里就不连篇累牍了。
一个更抽象、更哲学意义上的思考:科技甚至文明的竞争,可能归根结底是能量级别的竞争,是看谁能调度和集中更大规模的能量来实现一个目标。强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将能量转化为算力,将算力转化为智能,其智能的本质是以算力形态展示的能量。现有的安全机制,本质上是基于人的意志、人类组织的纪律和授权规则,这些都是能量级别很低的机制,在强人工智能面前,长期来说是不堪一击的。用高能量级别的算力构造的矛,只有用高能量级别的算力构造的盾才能防御。区块链和密码学系统,就是算力之盾,攻击者必须燃烧整个星系的能量,才能暴力破解。本质上,只有这样的系统才能驯服强人工智能。
5.结语
区块链在很多方面都跟人工智能是相反的,尤其是在价值取向上。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技术都是以提高效率为取向,只有极少数的几个技术是以促进公平为取向。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是前者的代表,而市场机制则是后者的代表。而在今天,强人工智能是效率派中最闪亮的那一个,而区块链则是公平流的集大成者。
区块链以提升公平为取向,为此甚至不惜降低效率,而就是这样一个与人工智能相互矛盾的技术,几乎与人工智能同时取得突破。2006年,GeoffreyHinton发表了跨时代的论文,把反播算法实现在了多层神经网络上,克服了困扰人工神经网络流派多年的「梯度消失」问题,打开了深度学习的大门。而两年之后,中本聪发表了9页的比特币论文,打开了区块链的新世界。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已知的关联,但是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历史地看,这也许并不是偶然的。假如你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或许可以这样来看待:科技之神在工业革命两百年之后,再一次同时在「效率」与「公平」的天平上加码放大招,在放出强人工智能这个瓶子里的精灵的同时,也把驾驭这个精灵的咒语书交给人类,这就是区块链。我们将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将使未来的人类看待今天的我们,正如同今天的我们看待石器时代的原始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