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2020与2021之交,全球和中国区块链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格局究竟如何?中外的发展又有何差异?我们已在哪些细分领域领先、在哪些领域仍有短板?2021年又有哪些明朗的发展趋势可供我们预见?谨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报告,回顾这一年来的产业格局变化、政策变迁、技术突破和应用革新等,进而为区块链从业者判断未来的趋势提供参考。
“认识区块链,其实不仅在于认识它的技术,更在于认识它有哪些特征可能为我们所用。区块链的特征,包括去中心、自信任、永久记忆、公开透明、可编程、保护个人隐私六个方面。这些特征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当你把它们用在我们今天传统的社会、传统的金融、传统的商业环境下,就会发现这些特征能产生极大的颠覆性作用。”日前,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聚劲论坛”上,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主任、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鸿教授指出,区块链的特性,使得它可以在金融、公共服务、社会化组织和认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智慧城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场景。
景德镇陶瓷参展商利用区块链技术助力版权保护:正在举行的2020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一家参展商通过“陶瓷数字身份+区块链”技术,让陶瓷作品版权保护这道难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参展商用一台外形有点像测温仪的鉴证设备对一个瓷盘进行扫描,瓷盘的材料学结构特征以数字形式被记录并上传至区块链平台留存,之后还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对陶瓷数字身份的比对验证。(经济参考网)[2020/10/22]
凌鸿指出,要把区块链技术真正应用起来,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和条件。第一,提供一个网络空间、虚拟空间的应用场景;第二,所有信息和数据的数字化;第三,保证区块链的使用能够带来较大的业务价值提升;第四,与实体空间无冲突。
动态 | 区块链有望应用于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登记中心”:根据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人民银行研究局兼货币金银局局长王信和在任时的发言与著述,一个可能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框架逐渐显露: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和业界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依靠和市场共同合作的方式研发数字货币;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初步界定是由央行主导,在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发行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即M0的一部分由数字货币构成;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或将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架构;区块链有望应用于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登记建立集中/分布相对均衡的簿记登记中心。(证券时报)[2019/8/8]
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有何应用价值?凌鸿分享了五个方面的设想。第一,将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与区块链相结合,发挥数据的巨大价值,让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更高效、更智能、更可信;第二,在数据治理方面,构建一个共享的数据库基础,进行规则化的数据同步,在不需要第三方确认的环境下实现数据共享的安全、可靠、互信、可溯;第三,优化城市惠民服务管理;第四,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创新精准治理;第五,重构生态宜居的理念。
青岛市北区将试点探索区块链政务应用:5月15日,青岛链湾双清区块链应用论坛在青岛中联自由港湾区块链大厦召开。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辉介绍,市北区将试点探索区块链政务应用。业务“上链”后,市民可“零跑腿”和“无纸化”办理,政府可实现各职能部门的数据互享互用。另外,系统将自动为当事人建立信用和资料档案,为信用社会提供依据。[2018/5/16]
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执行总裁王允臻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城市规划发展和技术演变存在时间断层;中心化智慧城市自上而下的架构设计适应性比较低;在实施层面,智慧城市往往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导致管理困难。最麻烦的问题是,传统顶层设计的智慧城市往往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参与,城市居民的需求没有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所有这些问题都在召唤分布式技术。”
在王允臻看来,区块链本质上是重组数字经济和重塑城市体验的一种技术,由区块链分布式技术赋能的城市是一种“自如城市”,人们能够在分布式技术上建立数字居民身份从而保障个人隐私数据,实现多元化用户资源的发现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分布式个性化社区,进一步实现数字城市的治理。“分布式智慧城市能够以一种更加可信、管理成本更低的形式实现治理,它并不是割裂此前的数字化城市,而是在此前数字积累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行更好的数字经济的组织。”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