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算是一篇紧急更新,因为我打算推翻上一篇文章的预判。现在我建议中线多头止盈离场——转入观望,即,既不做多也不做空。至于短线,我早已反复强调,不在我的分析范围之内。当然,我并不是说BTC一定会开始掉头向下,而是说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而且其概率相对于继续上涨的概率而言,已经使得继续持有中线多头的收益风险比不再划算。具体来讲,未来一段时间BTC有三种可能走势,1)继续上涨,2)大幅回落,3)高位震荡(然后回落),而3+2的概率显著大于1的概率。这就是我建议多头止盈(同时反对做空)的理由。如果大家按照我之前的建议,而且“侥幸地”一直持有到现在,那么这一波中线上涨大概是3w3左右建仓、4w左右加仓,到现在也可以说是比较令人满意了。
元宇宙公链BFMeta完成pre-A轮融资,Goldman Sachs Group (UK)领投:金色财经报道,元宇宙公链BFMeta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具体金额暂未披露,Goldman Sachs Group (UK)领投。BFMeta由总部位于新加坡的Future Development Metaverse Foundation (FDMF) 发起,基于开源移动区块链操作系统Biofest Chain构建,新资金将用于建立全球开发者社区。(europeanmetaverseawards)[2023/4/1 13:39:33]
下面我按照从小到大的级别,来讲讲我之所以认为形态上潜在风险开始超过潜在回报的理由。首先从4H图来看,BTC突破前高(红色水平线)之后立即回踩至其下方,这是一种弱势表现。其次,价格以一根大阴线跌破了一个收敛上升通道的下轨(紫色线)。从绿色圆圈的标注可以看出,这是一根“久经考验的"趋势线,所以其破位令人有些担忧——尤其它与跌回红线下方同时发生。一般来讲,收敛通道很少构成反转形态,因为“收敛"代表多空分歧很小,那么在大阳线A向上突破红色线之后,按理说接下来应该是持续走高,不断推高通道上轨,令两轨之间夹角不断扩大,从而演变成平行通道,进而变成扩散通道,然后反转向下。当然,这是“按理说”——而实际走势并没有这样,而是跌破了下轨!虽然跌破下轨(推低下轨斜率)也是收敛通道扩大夹角的一种方式,但就这里而言(行情处于历史高点),这种方式显然反映出多头并不是太强——进而可能说明突破前高的走势有可能是诱多。换句话说,本应该强势,却表现出些微弱势,则很可能是一个“微妙的"转折信号。
PeckShield:go-ethdenver[.]com系钓鱼网站,或与Monkey Drainer黑客组织有关:2月20消息,据PeckShield监测数据显示,go-ethdenver[.]com 系钓鱼网站,该网站为假冒的 ETHDenver 网站,或与 Monkey Drainer 黑客组织有关。该钓鱼网站请求访问用户的资产和地址 0x6942 标记为 Fake_Phishing8210 的权限,请注意仔细分辨。[2023/2/20 12:17:20]
从周线来看,我之前说2月份高点的那两根K线几乎都是光头K线,所以不太可能是顶部。现在,上周周K线创出新高,而且收出一定的上影线。虽然价格较2月份高点没什么变化,但却已经有了可以见顶的理由。况且,上周创出新高,但K线收盘仅略微高于2月份高点而且收出一定的上影线,这也让我们怀疑它是否是一次诱多走势。从形态来看,上周的冲高可以视为对扩散通道上轨的二次测试(同时也是对2月份高点的二次探顶)。至于之前提到的这个扩散通道的夹角问题(扩散程度不算高),其实还有一种提高扩散程度的方式,那就是下测下轨并略微跌破它(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这种走势有多高的概率)。
Web3客户管理系统平台Laylo完成战略轮融资,Eldridge领投:10月15日消息,Web3客户管理系统平台Laylo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轮融资,Eldridge领投,Third Prime Ventures、LVRN Management、Moment Ventures、以及 Shane Mac(XMTP)、Gil Weisblum(Ranger Global)、Sam Evitt(Method Music)等天使投资人参投。该公司暂未披露本轮融资具体金额,但截至目前其融资总金额已经超过800万美元(去年7月曾获得Y Combinator投资)。(businesswire)[2022/10/15 14:28:41]
再来看月线,我们看到,1月份和2月份K线都收出很长的上影线,虽然两根上影线都被吞没,但显然反映出一定的弱势,最然我们不能排除3月份K线继续收出大阳线,但从事前来看概率可能不是太大。
总而言之,BTC表现出一些弱势迹象,虽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但对于中线多头来讲,止盈离场、转入观望或许是正确的选择。未来数周价格在高位大帽声煤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所以做空并不是一个选项。此外,现在止盈固然可能冒着踏空部分行情的风险,但是想要抓住末端行情(如果还有的话)无异于刀口上舔血,是不值得的。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