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到315晚会,数据隐私泄露信息占据大幅版面。
近两年国内外企业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
2021年3月,智联招聘猎聘平台上的大量简历发现流向黑市,招聘行业成为的高发地;
2021年,全网被"蚂蚁呀嘿"这类视频刷屏,民警指出“换脸软件”采用AI换脸技术,使用时很可能存在风险;
2020年10月,央视新闻曝光了一则新闻,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用2块钱就能够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
2020年4月,2.67亿个Facebook账户信息在暗网出售,这些信息包含用户敏感信息,不法分子很有可能将其用于网络钓鱼或者发送垃圾邮件;
2020年2月,美高梅酒店1060万旅客信息被泄露,其中还包括一些名人、科技公司老总、政府官员等;
2018年6月,美国市场和数据汇总公司Exactis,采集了大约3.4亿条记录,大小2TB,可能涵盖2.3亿人,几乎是全美的上网人口数据被泄露;
慢雾:NimbusPlatform遭遇闪电贷攻击,损失278枚BNB:据慢雾安全团队情报,2022 年 12 月 14 日, BSC 链上的NimbusPlatform项目遭到攻击,攻击者获利约278枚BNB。慢雾安全团队以简讯的形式分享如下:
1. 攻击者首先在 8 天前执行了一笔交易(0x7d2d8d),把 20 枚 BNB 换成 NBU_WBNB 再换成 GNIMB 代币,然后把 GNIMB 代币转入 Staking 合约作质押,为攻击作准备;
2. 在 8 天后正式发起攻击交易(0x42f56d3),首先通过闪电贷借出 75477 枚 BNB 并换成 NBU_WBNB,然后再用这些 NBU_WBNB 代币将池子里的绝大部分 NIMB 代币兑换出;
3. 接着调用 Staking 合约的 getReward 函数进行奖励的提取,奖励的计算是和 rate 的值正相关的,而 rate 的值则取决于池子中 NIMB 代币和 GNIMB 代币的价格,由于 NIMB 代币的价格是根据上一步闪电贷中被操控的池子中的代币数量来计算的,导致其由于闪电贷兑换出大量的代币而变高,最后计算的奖励也会更多;
4. 攻击者最后将最后获得的 GNIMB 代币和拥有的 NIMB 代币换成 NBU_WBNB 代币后再换成 BNB,归还闪电贷获利;
此次攻击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奖励的时候仅取决于池子中的代币数量导致被闪电贷操控,从而获取比预期更多的奖励。慢雾安全团队建议在进行代币奖计算时应确保价格来源的安全性。[2022/12/14 21:44:29]
包括Facebook、Nexflix、腾讯、淘宝、当当等一线互联网公司,无一幸免
数据:以太坊域名服务ENS注册总量突破260万:金色财经报道,据Dune Analytics最新数据显示,以太坊域名服务 ENS 注册总量已突破260万个,本文撰写时达到2,607,455个。此外,当前已注册主域名数量为407,729个,参与注册的独立地址量为572,224个。[2022/10/1 22:44:09]
像一个间歇性出现的噩梦反复来袭,个人隐私不再是隐私,我们逃无可逃。
与之对应的是,我们在互联网世界中海量数据的产生:?
每60秒,
Facebook用户上传147,000张图片
Netflix共有404,444小时的视频被观看
Twitter上发布了347,222条新推文
Instagram上发布了347,222个信息
Zoom上208,333个用户参与会议
……
数据永不眠?
世界经济论坛将Ripple列为合作伙伴:8月24日消息,世界经济论坛(WEF)在官网上将Ripple列为合作伙伴,并表示,Ripple正在开发和支持未来的用例,这些用例将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催化新的数字经济。(The Crypto Basic)[2022/8/25 12:46:30]
来自DataNeverSleeps第八版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1998年图灵奖的获得者JimGray曾经断言,现在每18个月新增的数据量等于有史以来数据量之和。它们被不断地分析利用,创造出新的可能性,但这双看不见的“手”,不断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潜藏的风险让我们没有安全感,那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呢?
目前大数据行业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谁能解决大数据行业的瓶颈,谁就有机会获得互联网世界的生产资料入口。?
本篇文章,将分析为什么区块链技术有机会成为“解决之钥”:
某用户在Aave借入4200万USDT,使利率从3%飙升至36%:去中心化交易协议0x前产品负责人?Tom Schmidt?表示,某用户在Aave借入4200万USDT,使利率从3%飙升至36%。[2021/5/21 22:28:59]
1、数据行业面临的3大问题:源头不清、数据孤岛、隐私安全
2、区块链技术是否最优?
PART1大数据行业门前的三座大山
麦肯锡对“大数据”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4个特征:海量数据规模、快速数据流转、多样数据类型、价值密度低。
在数据领域有一句话叫“Garbagein,garbageout”,说出了第一个问题:基础数据缺乏,低质量数据泛滥。有效信息被淹没在大量噪声信息中,我们体验比较深的,比如一个社群信息量很大,但真正高质量的信息来自于少数KOL的输出。?
信息的转发和复制、垃圾邮件营销以及网络水军,是数据垃圾的生产者,他们也会随着技术提升而迅速增加,导致数据源头整体质量下降。
PlanB:从3月1日起辞去工作并全时致力于比特币:加密货币分析师PlanB发推表示:3月1日自己将辞去工作(PlanA)并开始全时(24/7)致力于比特币(PlanB)。[2021/2/9 19:17:45]
第二座大山:数据孤岛,共享动力不足
是否能形成开放的数据共享生态,是大数据行业成败关键。资产流动和波动是有价值,而未来数据流通的价值将是前者的倍数效应,但数据流动共享面临的阻力其实远超我们的想象。
1、BAT级别企业:数据量足够大,但不会轻易放弃数据中隐藏的商业利益。拿谷歌浏览器为例,我们都知道谷歌的搜索效果最好,实际上各家浏览器的技术相差不大,背后造成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是谷歌的用户更多,积累的数据量够大,其他家只能陷入用户少数据少优化空间有限的恶性循环中。
2、对于政府,掌握的数据比如纳税信息、比如城市监控信息、国家级别安全信息,有一定的敏感性,所以对于数据开放也相当谨慎。
第三座大山:数据隐私安全
什么是隐私?
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单个用户的某一些属性”,只要符合这个定义就可以看做隐私。
比如家住国贸CBD的小兰喜欢买日韩化妆品,某宝发布了北京地区女性购物偏好,显示国贸女性更愿意买日韩美妆,这显然不属于隐私泄露。因为“隐私”这个概念更侧重单个个体,所以,小兰的姓名、地址和购买记录属于隐私范畴。
所以从隐私保护角度讲,群体的趋势信息不算隐私,而单人个体用户信息属于隐私,但如果可以从数据中准确推测出个体信息,那也算隐私泄露。
层出不穷的数据泄露新闻、能准确说得出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的推销电话,让我们身处“裸奔”的恐惧中。
PART2区块链解放数据
1、隐私安全:
区块链的本质,是历史数据不可篡改的账本。在区块链技术没产生前,如何让数据确权?就是使你的数据真正成为你的?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我们产生的数据,都变成巨头公司推高市值的资源。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能让每个人的大数据可以确权,靠什么确权?靠密码学、非对称加密技术,你有了私钥,这个数字属于你,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份或匿名、或公开,你的数据是否需要被有偿使用?
其关键之处,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加密时的密码与解锁时的密码不一样。
“比如,张三把他的的身份证号码,在区块链上被转换为一串密文。他在房间办理入住时,仅需将身份证号码密文发送给酒店,酒店将信息同区块链应用上的加密数据比对,不需要知道他的任何真实信息,只要加密数据结果相符就可以保证入住。”
区块链的加密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数据流通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它能通过数据上链确权的形式保证来源的真实可靠,方便转移和交换,同时保护了数据和隐私的安全,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网络便捷交易,实现数据价值。
2、让数据产生更多价值:
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小颗粒度消费,可以将数据拆分成小块,智能合约可以用于保证特定条件得到满足时进行交易。目前全国20多家数据交易所中,贵阳数据交易所已经实现盈利,会员数量突破2000,225家优质数据源,可交易数据产品近4000个,包括金融、政府、电商、电信等30多个领域……
区块链为数据提供了一个可以安全流转的空间,让个人获得自我数据的掌控权。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最终个人数据能自己拥有掌控,一个可信任的数据资产流通环境就能建立。
在未来高度分布、去中心化的场景中,区块链技术将承担全球去中心化数据流通,数据资产管理、交易、支付、智能合约等业务。未来的互联网数据很有可能构建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并在上面叠加网络层、应用层,成为下一个时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也支撑着数据的流通。
————————————————
参考来源:
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保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7145097873467500&wfr=spider&for=pc
大数据环境下隐私保护的研究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18-0029-03?
https://www.xzbu.com/8/view-7460962.htm
数据可视化—互联网世界的每一分钟
http://t.cn/RFMMwCRhttps://zhuanlan.zhihu.com/p/260677236
区块链如何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来源:CSDN社区?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673075/article/details/81906732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