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产的概念越发宽泛,但其存在的风险问题始终不容忽视。
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反监测分析中心主任苟文均在2021首届陆家嘴国家金融安全峰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反高峰论坛上表示,虚拟资产在满足一些人的隐私、货币信任和财富增值需求的同时,其去中心化、匿名性、无国界的特点,加之跨境支付所面临的资本管制和反合规性要求,被广泛用于勒索、贩、、、恐怖融资、逃税、跨境转移资金等非法交易活动。
苟文均指出,由于虚拟资产发行无实物基础,也使其沦为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便利工具。随着虚拟资产规模的扩大和参与者的增多,其与金融体系的耦合性不断增强,滋生地下经济活动。近些年来,国内外都有大量利用虚拟资产违法犯罪的案例,对投资者权益、经济秩序和金融安全构成新的严重威胁。
欧洲央行官员:大型加密公司需要更严格的规则和更多的国际监管合作:金色财经报道,欧洲中央银行 (ECB) 监事会成员Elizabeth McCaul周三在一篇博文中表示,像FTX和币安这样的全球主要加密货币公司需要更严格的规则和更多的国际监管合作。
McCaul是负责监管银行的欧洲央行部门的成员,他表示,最近的监管尝试,例如欧盟的加密货币资产市场监管 (MiCA),并不能完全解决复杂的国际结构或声称没有总部的“生态系统”公司的问题。加密货币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任何司法管辖区都不应允许实体在不披露其法律地位和业务负责人的情况下开展业务,即使是声称没有总部的公司,例如币安,也需要受监管。[2023/4/6 13:47:01]
“由于虚拟资产特别是虚拟货币对国家货币主权、反欺诈、反和反恐怖融资构成日益严重的挑战,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在强化虚拟资产监管。”据苟文均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对虚拟货币进行整治的国家。从2013年开始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制度与执行层面否定了虚拟货币作为货币、证券在境内交易、自由兑换的合法性。
日本央行官员:G7必须加快建立共同框架来监管数字货币以应对制裁漏洞:3月31日消息,日本央行支付系统部门负责人Kazushige Kamiyama表示,七国集团(G7)的政策制定者必须加快建立一个共同框架来监管数字货币,因为俄乌冲突加剧了避免数字货币被用作制裁漏洞的必要性。
他解释称:“数字货币比传统的使用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支付方式更容易逃避制裁,这可以彻底颠覆全球支付体系。而使用稳定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此我们需要快速更新当前的规则,而目前这些规则几乎没有关于数字货币的规定。(路透社)[2022/3/31 14:28:56]
作为新生事物的虚拟资产,其创新迭代速度极快,这也给虚拟资产的风险监管与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苟文均看来,应从四个方面关注虚拟资产的风险治理问题。
欧央行官员敦促银行业尽快实施即时支付来对抗比特币:据路透讯报道,欧洲央行(ECB)执委莫尔许表示不支持比特币这类数字货币,同时他强调银行业将加快引入即时支付,以对抗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吸引力,让公众除了谈论数字货币所谓的创新之外有别的谈资。[2017/11/30]
第一,明确虚拟资产的非金融属性,完善新兴虚拟资产的监管政策。虚拟资产的衍生、变化并不会止步于目前虚拟货币、NFT、元宇宙中各类物品,其与现实世界存在天然隔离,又具备一定的互通性,极易成为不法分子工具。
“我们应保持一以贯之的高度警觉,以客观、中性、审慎的原则看待虚拟资产的演变与底层技术的发展,明确监管职责分工,提高虚拟资产透明度,探索通过监管沙盒研判虚拟资产的实质与效果,促进符合人类价值、尊重道德和负责任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引导市场放弃‘无政府、无中心’的幻想,合理使用虚拟资产成果,避免泛金融化包装与炒作。”苟文均说。
第二,加强对虚拟资产交易的监测分析,穿透识别虚拟资产交易的实质。银行、支付机构作为法币与虚拟资产的兑换环节,应实名认证虚拟资产交易方,提升对虚拟资产可疑交易和资金转移渠道的识别能力,把关联性集中的地下钱庄和虚拟平台OTC商户作为监测重点,及时报告可疑交易。
第三,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建立虚拟资产交易溯源和场景追踪系统。一是广泛布设地址探针,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与探针地址直接或间接发生交易的账户标签化。二是建立交易场景特征值模型,从海量交易记录中通过聚类等技术手段识别不同交易场景。三是在地址标签化及交易场景特征聚类基础上,综合执法部门、交易平台、境外金融情报机构等共享信息,还原虚拟账户对应的现实主体,对现实身份、虚拟资产账户和交易场景进行串联,使资金监测由虚拟场景拓展至现实场景。
第四,加强与境外金融情报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形成打击利用虚拟资产犯罪的国际合力。虚拟资产本质上是全球性的,反中心将继续深化与境外60家金融情报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协查合作,通过对虚拟资产交易的溯源和场景追踪,复原境内外交易的全链条,支持执法部门追逃追赃、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