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PeterRizzo
编译:Amber
在诞生以来的短短十余年间,科技偶像和顶级投资者的站台以及币价的表现为比特币带来了相当可观的「信徒」。现如今,这些比特币的倡导者们甚至已经开始谈论,未来全球经济市场将会面临的一场「灾难」很可能要依赖于比特币这种「未来货币」才能够得以解决。
不过,即便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比特币在经济秩序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事实上人们对其长期发展的看法仍然存在严重的分歧。争论随着2021年大量新投资者涌入比特币,变得更加明显,其中许多人现在更在意比特币的经济模型设计,而不是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突破。
而这就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已不再认为比特币是一个被困在竞争中的新兴技术,反而会将比特币视为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一个掠夺者,比特币存在既定上限等特殊的通缩设计使其不仅与法定货币,而且与其他大多数加密货币有着绝对区别。
那些对比特币理解更深入的传道者们对于当下的热潮已经表达出了不满的情绪,这些人对于目前比特币市场中存在的「自满文化」以及对于加快网络升级步伐的呼声都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态度,并且开始尝试对这种热潮大泼冷水,声称比特币未来仍然是可能失败的。
虽然比特币作为一种投资组合资产正在成为主流,但它仍然是一个点对点的网络,这两个属性不可逆转地交织在一起,对于系统的最终运作来说,每一个都同样必要。从这里开始,更棘手的困境开始出现——即如果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的长期生存能力得到保证,为什么还要对其网络进行改进?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对其资产属性的乐观态度被证明是其网络经济的负担,那该怎么办?
Coinbase发布2023年加密货币市场展望:12月22日消息,Coinbase 发布《2023 年加密货币市场展望》,报告提出了预计将在 2023 年盛行的三个关键主题,分别是:1. 机构投资者转向优质资产;2. 创造性的破坏最终会带来新的机会;3. 基础性改革迎来下一个周期。此外,报告还包括比特币、以太坊、Layer 2、稳定币、NFT、监管等方面的更新。[2022/12/22 22:00:47]
首先,本文的意图不是要引起恐慌,而是通过解析那些今天认为比特币是唯一可行的加密货币的主流意见,将市场上主流的不同声音拆分开来,并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本文将试图把比特币极致主义者分为三大阵营——货币极致主义者、网络极致主义者和平台极致主义者,每一个阵营都对其长期方向持有不同的偏见。
本文将对这些不同的世界观进行扩展,说明它们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微妙的、但有意义的不同步。
观念的冲突
当然,以上三类人群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这个术语表示它的货币是如何在不受任何个人或团体控制的情况下独特地运作。但我们只需简单调查一下加密货币世界,就会发现对这个定义存在分歧。
在比特币内部,它的使用也有明显的分歧,在这里,比特币极端主义者的宗派团体之间的分歧开始变得明显。
主要的是,虽然所有的变种都坚信比特币是唯一的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但他们对原因的看法是不同的。例如,货币极致主义者认为所有的替代方案都是固有的中心化的,但当被问及时,他们的回答都是以比特币的货币政策为诉求。
埃森哲发布《技术展望2022》报告中文版:首提“多元宇宙”概念:金色财经报道,埃森哲近日发布《技术展望2022》报告中文版,对未来十年间将会影响塑造商业世界的重要技术变革进行前瞻预测,“如何迎接元宇宙”是此次报告讨论的核心话题。针对元宇宙的应用前景,埃森哲在报告中提出了“多元宇宙”的概念,认为应该将元宇宙看作一个融合现实与数字世界,并且不断演变和扩展的动态体系:既涵盖云、扩展现实、区块链、人工智慧、数字孪生以及边缘计算等多种技术;同时也包括能够为用户带来创新体验,为企业的组织营运和业务发展带来革新的商业模式。
在“多元宇宙”的理念之下,埃森哲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网路、编码世界、虚实共生和无限算力四大技术发展趋势。在埃森哲看来,这四个领域的技术发展是奠定“多元宇宙”发展的基石。而推动“多元宇宙”迭代升级的驱动力,不仅来自于算力的解放和体验的提升,同时也来自对现有互联网范式局限性的不断突破,以及对安全、伦理标准的建设与完善。[2022/5/6 2:53:55]
简而言之,货币极致主义者似乎认为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因为它有有限的供应和固定的货币政策,没有人可以改变。如果一个加密货币可以改变管理其资产或网络的规则,货币极致主义者会认为该系统是集中的。
不过,在这一观察中显得很明显的是,在持有这一观点时,货币极致主义者正在引入一个纯粹与比特币世界相关的去中心化的定义,而不适用于其他计算机科学领域。此外,这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比特币作为一个网络可以而且确实在改变参数,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在去年。
TokenInsight给予元界DNA评级BB,展望正面:据官方消息,数据与评级机构TokenInsight发布元界DNA项目评级报告,根据元界DNA的项目成就及未来规划,给予BB评级,并评价展望正面。TokenInsight从团队、项目、生态方面对元界DNA做了全面评估,详细报告中英文版本已经发布在TokenInsight官网,并同步与CMC,非小号等知名行业平台。[2020/12/6 14:20:48]
不出所料,这就是网络极致主义者的明显分歧。网络极致主义者主要由更多的长期开发人员组成,他们是在比特币白皮书及其赛博朋克愿景下长大的,他们对中心化加密货币的厌恶程度与货币极致主义者相同,但他们更坚持适用于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定义。
明确地说,网络极致主义者认为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因为审查交易和改变规则的成本很高。比特币可能因其资产属性而具有价值,但这些价值是由一个始终存在颠覆风险的网络来保护的。
无疑,在促成比特币价值的因素上,各组之间有很多共识——包括创造者中本聪的公平发布,用节点验证转换的低成本,以及工作证明促成的新货币发行的自由市场竞争。
然而,对于网络极致主义者和平台极致主义者来说,需要对去中心化进行评估、衡量,对于建立在比特币上的网络来说,需要战略性地限制网络的规模,以处理更大的数量,增加新的功能,并进行实验。
无论是哪种方式,态度上的差异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群体认为去中心化是绝对的,而其他群体则认为它是一种脆弱的、易变的状态。这种分歧被接受后,我们可以进入下一个问题——即每个群体对比特币的长期经济、安全和可行性的态度是什么?
声音 | 狄刚:区块链未来发展的七点展望: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在10月10日举行的2018可信区块链峰会上,对区块链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七点展望:
1.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服务才是其本源;
2.在参考借鉴技术创新的同时要考虑监管平衡;
3.对于区块链的安全,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安全认证测评体系;
4.少谈颠覆,应脚踏实地在传统技术架构基础上结合区块链技术继承式地发展;
5.技术与管理相结合,解决资产上链问题,构建新形态的O2O(on-chain to off-chain)机制体系;
6.区块链应通过渐进式发展,从小而美的闭环场景入手,“聚小成多”逐步走向全开放场景;
7.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迎接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与变革机会。[2018/10/10]
网络和平台极致主义
对于网络和平台的最大主义者来说,答案长期以来一直是,网络的安全性与去中心化联系在一起,而去中心化又受到其采矿能力的保护。事实上,哈希值等同于安全的想法是一个长期持有的信念,在许多对其设计的初步评估中很明显。
正如这些极致主义者群体非常清楚的那样,为了维持其有限的资产供应,网络向矿工发放的新比特币数量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零。由于永远只有2100万个比特币,有一天比特币将不再发放任何新的比特币。
随即,这似乎应该成为比特币信仰者的一个驱动力,因此,人们推断,由于矿工保护网络,这种"补贴下降"是一种责任,只能按照中本聪的提议来解决,由用户支付交易费用。
精选 | 美国首次展望6G:基于区块链的动态频段共享:在洛杉矶举行的MWCA 2018美国移动世界大会上,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委员Jessica Rosenworcel在演讲中提出,6G将迈向太赫兹(THz)频率,同时会引入基于区块链的动态频段共享技术。Rosenworcel表示,CBRS极具创造性、高效性和前瞻性,未来还可实现更智能、分布式更强的动态频谱共享接入技术,也就是区块链+动态频谱共享。他指出,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库,无需中央中介即可安全更新,未来可以探索使用区块链作为动态频谱共享技术的低成本替代方案,不但可以降低动态频谱接入系统的管理费用,提升频谱效率,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接入等级和接入用户。Rosenworcel认为,使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来记录各种无线接入信息,可进一步激发新技术创新,甚至改变未来使用无线频谱的方式。[2018/9/17]
因此,比特币用户支付的总费用有时被称为"安全预算",其含义是,用费用取代新的比特币发行对网络的最终运行至关重要。由此可见,网络和平台的极致主义者在预见比特币交易的费用未来可能会持续保持高水准时,态度会是一致的。
然而,加密货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久之后,一项发展将分裂这两个群体。在2010年代中期出现的替代性加密货币将开始推出,为用户提供新的和实验性的功能,包括一些两个阵营都认为对比特币有价值的功能——如增加隐私和创造或代表新种类资产的能力。
作为回应出现的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论题,即侧链,这是一个迄今为止尚未实现的努力,它试图利用比特币的网络效应和用户基础,努力吸收新的资产和区块链,认为比特币可以作为数字资产的最终平台。
但是,当网络极致主义者认为比特币作为平台的能力是一个更有限的功能,旨在赋予用户新的自由和隐私,而平台极致主义者反而将其解释为一种机制,以牺牲替代网络为代价来设计其经济。
事实上,将变得很清楚的是,虽然网络极致主义者接受了比特币相对于其他网络的固有价值,但平台极致主义者担心,比特币作为一个平台与这些网络竞争需求,这种竞争如果失败,可能会导致其消亡。
但是,虽然最近对比特币的影响较小,但平台极致主义继续主导着加密货币设计生态系统,其中领先的加密货币建设者公开断言,需求是赋予其竞争的加密货币网络作为平台的价值和安全性。
这种前景的定义,很明显平台极致主义者接受了一个区块链只是交易平台竞争的世界,以。1)赢得需求2)建立费用量和3)确保为其各自网络提供动力的基本激励。网络和货币极致主义者则不然。
货币极致主义
然而,由于十年来对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需求的快速增长,货币极致主义者似乎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质疑比特币网络在任何竞争中的想法。
越来越多的比特币极致主义的主导形式,货币极致主义者认为比特币的资产具有内在价值,其网络从内在需求中获益。换句话说,因为比特币有内在的价值,所以其网络上的结算也有内在的价值。
事实上,货币极致主义者预见到,在未来,对比特币的需求会增加到在其区块链上支付结算的程度,而不是可有可无。相反,由于比特币将成为最广泛接受的全球货币,每个人都将不得不支付费用来转移比特币。
尽管如此,正如所概述的那样,这对比特币的发展路线图具有重要意义。毕竟,通过持有这种观点,货币极致主义者实际上是在拒绝这样的想法,即顶级网络需求增长或提高比特币的需求,使其超过自然发生的情况。
他们对其他加密货币的主要批评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货币在作为平台的努力中允许以代币的形式创造新的货币——货币极致主义者说比特币解决的正是印钞问题。他们断言这种做法非但没有好处,反而使这些加密货币无法获得任何真正的需求。
反对这种另类的经济设计,货币极致主义者在比特币费用保持低位的时候欢欣鼓舞,并勾勒出一个可能永远保持低位的未来。
正如《TheBitcoinStandard》的作者SaifedeanAmmous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解释的那样。「不存在人们持有价值1万亿美元的比特币,却无力支付维持网络运行的情况。」
甚至像AdamBack这样的长期开发者,也暗示他们支持这种观点。去年他曾提出,用户可能只是因为网络有价值而付费运行网络,就像他们今天的互联网一样。
换句话说,Ammous和Back等人描绘了这样一个未来:比特币不是绝对安全的——通过一些机制设计来保证与今天的区块奖励相当的费用——而是由用户来保证比特币的安全,他们说用户总是有办法保证其运行并克服攻击。
Ammous甚至认为区块奖励的价值——现在是25万美元——可能只是一种引导工具,对于保护处于起步阶段的比特币网络是必要的。他认为,当补贴在2140年用完时,超比特币化将已经发生,这一过渡将发现全球经济活动以比特币重新定价。
综上所述,远离比特币网络仍然有被攻击的风险的环境,货币极致主义者看到的是人类注定要拥抱和保护比特币的未来。
结论
搞清楚了这些立场之后,我们可以断言,这些群体之间有三个重要的差异,首先是他们对改善今天网络的行动的偏向,其次是他们对建立在比特币网络上应用的态度,最后是他们对其最终设计安全性的信心。
事实上,把不同的最大限度的团体的观点看作是用户可以自由采用的前景,对他们有利,这可能是很诱人的。比特币已经形成了一个周期性的资产,只要这种货币化的趋势不减,可能几十年后比特币的寿命才会成为一个问题。
然而,事实是,在追随货币极致主义者的过程中,比特币显然正在规划一条与其他加密货币开发者所接受的非常不同的道路,他们仍然认为区块链网络除了经济效用之外没有什么价值。
对于仍然持有这种观点的比特币平台极致主义者来说,情绪的变化让他们感到震惊,最近,他们被迫考虑到他们现在可能是文化中的少数人,为不再被广泛接受的问题而努力解决。
笔者断言,这可能是最近有些人开始从比特币拥趸阵营「叛逃」的原因,包括最近那些热心的倡导者,他们会认为比特币的未来已经不再值得期待了,因为用户没有兴趣与其他网络竞争或合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群体在推广比特币的过程中却又在不同的方面做出了努力,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网络极致主义者寻求利用比特币建立扩大用户自由的技术,平台极致主义者推广的模型认为,比特币的价格升值可能不足以确保网络走向未来,而货币极致主义者则专注于比特币的机构采用。
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事,预测100年后的未来是很困难的。那么,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比特币虽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证明了是一个历史性的发明,但比特币作为一项由人类设计和操作的技术,是否能真正摆脱人类的「缺陷」,还有待观察。
归根结底,研究这些差异所提出的真正问题可能是揭示每一种前景的核心偏见——执迷于经济工程学的平台极致主义,执迷于对行动主义的网络极致主义和执迷于货币经纪的货币极致主义。
然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很难不明白为什么平台极致主义的观点最近已经失宠了。相对于一个由经济工程定义的系统,比特币的货币极致主义者似乎至少团结一致地认为,比特币的价值需要由集体性的共识来保护。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