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是加密货币市场第一大稳定币,其币值与美元1:1挂钩。根据TokenviewUSDT浏览器数据(https://usdt.tokenview.com),截至2022年7月7日,USDT的市值仍高达约660亿美元。
上周,《华尔街日报》对加密经纪商GenesisGlobalTrading机构的销售主管---LeonMarshall进行了采访,Marshall称许多传统对冲基金正在酝酿大规模做空USDT,涉及资金达数亿美金。消息一出,市场对USDT的fud情绪瞬间拉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了做空USDT的行列中来。
这其实已经不是USDT第一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恐慌情绪了。早在2018年的时候,USDT被扒出实际作为质押的资产储备小于市场上流通的USDT市值,人们对USDT的信任度开始下降,纷纷在市场上出售USDT,导致USDT价格下跌,与美元进行短暂脱钩。
慢雾创始人:网传MetaMask发生大规模被盗事件并不属实:4月18日消息,针对社区传言 MetaMask 不安全的言论,慢雾创始人余弦表示,今日 MetaMask 钱包开发人员 Taylor Monahan 的一条盗币攻击长推文(thread)在加密社区广泛传播,但实际其并未特指是 MetaMask 存在漏洞导致,唯一共同点是在 2014 年-2022 年期间创建密钥。有人没仔细看 Taylor 这个 thread,开始传播 MetaMask 不安全的谣言,煽风点火让大家弃用 MetaMask。可见大家是多么的容易恐慌,也有人在带节奏,平时养好安全习惯才是关键。[2023/4/18 14:11:29]
2019年,USDT的发行方Tether公布数据显示,有现金、票据及等价物支撑的USDT占比为74%,也就是说市场上有26%的USDT没有对应的储备金作为质押,一旦USDT出现暴雷,这26%的USDT可能没办法及时兑付。这一消息导致市场再次陷入恐慌,USDT被不断抛售形成负溢价。
网传:币安系统存在套利BUG导致交易所钱包资金外流:12月24日消息,网传币安系统存在套利BUG,该BUG当初币安上线杠杆代币产生,借此可实现部分山寨币无限增发,据传已有部分币安用户套现离场,目前尚不清楚币安具体损失数额。[2020/12/24 16:22:49]
今年5月,随着Terra链上稳定币UST发生暴雷事件,受市场行情和情绪影响,币圈开始形成抛售热潮,越来越多的传统对冲基金开始做空USDT。
而这些对冲基金做空USDT的主要原因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不太看好加密货币前景
随着通胀的不断加剧,美联储正逐步加息等手段来遏制和减轻通胀带来的影响。市场上流动资金的减少会使得投资者远离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高风险投资,币圈的整体热度和流动性会预见性地逐渐减弱。
2、对Tether机构本身的不信任
GDO官方回应网传GDO客户恶意操纵禁止提币的不实传闻:据官方消息,今日针对网传GDO客户恶意操纵禁止提币的不实传闻,GDO官方回应称:“GDO是一家以‘高性能引擎、优秀流动性和丰富的衍生品交易产品’为核心的SaaS服务商,现与全球20多个国家的客户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高性能的撮合引擎、优秀流动性、先进的衍生品产品、网站搭建、域名采买、app前端定制、运维支持等技术服务。
GDO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合规高度重视。如有发现GDO客户有恶性运营等不良行为者,请及时向GDO举报。一经证实,GDO将立即与客户沟通业务整改、或提前终止技术合作。
截止目前为止,GDO客户均正常运营,未出现禁止提币等情况。
GDO希望持续推动区块链行业健康化发展与成熟化运作,对于恶意造谣和传播虚假消息等一切有损GDO品牌形象的行为,GDO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2020/7/20]
USDT宣称其币值与美元1:1挂钩的前提是建立在其抵押储备金充足的基础上,这些储备金涵盖现金、债券、商业票据和银行贷款等资产。一些机构认为,根据Tether此前的储备信息来看,抵押储备金是否充足还有待考证。比如2021年时,Tether公司及Bitfinex就曾因为储备失实而遭到指控,被迫支付了1850万美元的罚款。此外,另一些空头机构则认为Tether公司持有的大部分商业票据都来自于如今负债累累的房地产开发商。
声音 | 火币官方:网传Huobi Global为庆祝五周年推出回馈用户活动为假消息:今日,有微信群中流传“Huobi Global正在庆祝成立五周年”的消息,该消息称,Huobi为庆祝五周年,向用户半价出售HT代币,后高价回购,以此差价回馈用户。并附上了公告链接。经查证,该消息将huobi 直接写成houbi,且网址有问题。向火币官方求证,得到回应称,该消息为假。[2018/9/7]
自5月短暂与美元脱钩以来,USDT的市值就一降再降。根据Tokenview数据,5月以来USDT的市值已下跌约174亿美元。
然而同一时期,Circle和Coinbase发行的稳定币USDC的市值却增长了8.27%,在7月2日达到了559亿美元的最高水平。USDT与USDC的市值比率则接近1.18,是USDC自诞生以来与USDT的市值差距最小的一次。
网传李笑来被曝光陷入兑付危机:有媒体报道,2013年李笑来募集了2000万人民币成立Bitfund基金,用于投资比特币项目,按照当时市价计算大概可以买入3万个比特币。10万元一份,当时很多币圈大佬都参与了认购。可如今约定期限4年过去,李笑来单方面宣布延期1年兑付。多位参与认购的币圈人士站出来说话,其中币信CEO吴钢在微博上表示:“我希望Bitfund能够对lp公开透明,不负初心和托付。”[2017/11/28]
USDC和USDT一样,也是一种锚定美元的稳定币,USDC和美元1:1挂钩,1USDC=1美元。用户每购买1个USDC,Circle就会存1个USD到指定银行(Silvergate银行),并将铸造的USDC发给用户。与USDT不同的是,USDC一直主打合规和透明两个优势。USDC的发行方Circle拥有美国、英国和欧盟的支付牌照以及纽约州BitLicense,是加密资产行业全球牌照数目最多的公司,拥有美元、英镑、欧元进出加密资产的合规通路,另一发行方Coinbase则是全球获得监管牌照最多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市场情绪表明,自5月Terra崩盘后,加密货币投资者对于稳定币开始陆续变得谨慎,作为稳定币龙头的USDT和USDC不可避免地被一些空头机构所看空。但因为Tether公司在资产储备和监管方面有很多信息不对外公开,所以投资者们普遍更担心USDT会出现暴雷的情况。而随着USDT做空态势的不断加剧,投资者更愿意将USDT兑换为USDC进行存储,因为相对于USDT来说,USDC有更为明确的司法监管和机构作为背书,出现暴雷事件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之低的。
考虑到市场恐慌情绪的加重,Circl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remyAllaire也在推特上发表了一系列声明,表示一直与监管机构、顶级担保公司和领先的金融机构合作,将继续致力于透明度和信任,并将继续通过简单、清晰和频繁的更新来加强报告和披露。
这一声明无疑为加密货币用户打上了一剂强心针。Tokenview链上数据监控显示,Uniswap上USDC流动性在7月3日的时候达到了近18个月的低点,为186,154,314.42美元,这意味着市场上关于USDC的恐慌做空行为正在逐渐减弱,有理由相信USDC在后市会趋于稳定。
再来说说USDT,USDT会不会和之前Terra的UST一样发生严重的脱锚事件呢?
事实上,借助UST的经验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一个稳定币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暴雷事件,绝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失去市场信任、大规模出售/兑付出现困难导致的。UST是算法稳定币,单纯依靠市场行为来调节锚定,这一方式目前看来是比较脆弱的,因为在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投资者很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交易行为变得不可控。而USDT作为抵押稳定币,其本身有现金、票据、债券等资产作为抵押,因此相对而言更为稳定和可靠。
5月19日,Tether最新的季度保证意见显示,较目前Tether持有的8.4B的商业票据资产来说,其中有5B的票据资产将会在7月31日到期。一旦到期,意味着Tether的商业票据持有量将大幅减少至3.5B的低点,这符合Tether对社区的承诺。目标仍然是将该数字降至零。虽然商业票据和国库储备通常都是流动资产和现金等价物,但美国国库现在将占Tether储备的更大比例。
另一方面,Tether公司也从来没有发生过赎回失败的案例,也就是说你想去把USDT兑换成法币的话,他们是随时可以兑换的。而出现大规模的兑付对于应用领域广泛的USDT来说是不可能的,作为老牌稳定币,USDT不仅与加密圈深度绑定,也是币圈与现实金融领域沟通的桥梁,因此在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应该仅次于BTC和ETH。一旦USDT出现严重的暴雷事件,影响的会是整个加密圈。因此在USDT深陷做空危局时,作为漩涡中心的Tether公司,对此次事件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应。
6月27日,Tether公司的CTO,PaoloArdoino也发推对USDT的恐慌言论做了澄清,说明Tether公司一直在与监管机构合作以提高透明度。Tether公司也正在逐步减少商业票据的购买,转向购买美国国债,并提高结算的效率。
Tether的一位女发言人也表示,“对冲基金正在通过造谣为做空创造机会”,他们不会对此做进一步置评。
关于USDT和USDC是否会出现暴雷事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加密市场环境的整体遇冷,USDT和USDC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市场情绪等因素造成的外在影响。对于稳定币而言,如何提高公信度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兑付安全和应用场景,则是现在更加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