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经济寒冬 , 加密市场生存之道_DEF

一连好几天没有写文章,实在是因为工作太忙了。

现在整个经济大环境都不好,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一个亮点,我身边朋友所在的公司几乎都没有什么业务。但大家不仅没有更轻松,反而也都是更忙。但这种忙似乎又和业务没有多大关系,更多的是焦虑和担忧的反应。

昨天晚上,我的朋友圈里都在分享任正非先生刚发的华为内部的文章,标题是《全球经济长期衰退,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主要纲领》。

在这篇文章里,任正非对经济的判断大概是到2025年才有可能看到希望,因此华为内部的要求是公司要撑过至少3年。

迪拜允许在免税经济区内进行比特币交易:9月23日消息,Bitcoin Magazine发推表示,迪拜允许在免税经济区内进行Bitcoin交易。[2021/9/23 17:00:46]

任正非在以往的文章或谈话中,讲得比较多的主要是华为自身和内部存在的问题。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这还是任正非第一次在文章中表达对全球经济比较悲观的判断。

在这个时候,任正非写这样的文章我认为是有深意的。这不仅是他对华为员工的警示,更有可能是他希望把这个警示分享出来提醒坚守在各行各业的每个国民,希望大家未雨绸缪,为接下来可能碰到的更加艰难的环境作好准备。

金色相对论 | 王东:DeFi的长期发展,还是要依靠区块链解决实体经济问题:在今日举行的金色相对论中,针对“DeFi中的产品都是真需求?”的问题,路印创始人兼CEO王东表示,现阶段defi主要就是借贷和杠杆。也就是引入风险来放大收益。整体思路和传统金融是一样的,只是产品下层的假设不再基于政府背书或者信用,而是基于智能合约和价格语言机。这是对defi的一个狭义的理解,公有链本身也可以说是defi。

未来defi会很快就开始同质化竞争了,不会有那么多全新的产品出现。现在华尔街的金融产品分类也就是那么多种。

DeFi的长期发展,还是要依靠区块链解决实体经济问题,带来链上财富的显著增加才行。光靠DeF来玩金融模式是无法推动区块链技术进步的。[2020/5/9]

对这个判断我是很赞同的。

现场 |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孙浩:区块链能否推动经济范式的变革还有待观察: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今日于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8区块链发展生态峰会上,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主任孙浩在演讲中,就区块链对于传统业务的颠覆与改革的问题谈到:从创新技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的话,有一类技术不光是经济上的创新,还会勾连到经济范式的变革。历史上的蒸汽机和电机,推动了整个产业周期的一个启动,区块链技术是否属于这一类技术,引发经济的发展变革我个人认为是有待于观察的,就算区块链技术是这种变革性的技术,真正的发挥作用还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从区块链技术目前看,其实是“揣着答案找问题”,还在寻找应用场景。[2018/7/19]

身处当下的这场危机,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上一次我经历的2008年金融危机。

那个时候虽然我还非常年轻,但由于我很早就对经济和投资比较关注,所以在那段时间我特别留意了整个危机发展的全过程和当时世界各国的应对措施。

那个时候,全球虽然处在危机中,并且也有各种矛盾,但当时的各国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在积极协调、发挥自身的能动因素,在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地迎战危机。

美国第一次祭出了大撒钱的方式硬生生把经济拖出了泥潭。

欧洲当年因为危机的延续引发欧债危机后,最终德国对深陷危机的四个国家伸出了援手,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我国当年马上出台了四万亿,还积极出手购入了欧债。

不管这些措施的效用如何,至少表明当年的世界还有相当的腾挪空间能够应对危机。

但这一次,经历这几年疫情的折磨、中美的全面加速脱钩以及俄罗斯乌克兰的战争,世界各国几乎看不到曾经的腾挪空间了。

美国政府尽管嘴上硬撑,但很多数据表明经济已经进入衰退,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得不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加息,让资金面更加紧张。

欧洲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绑架,已经深陷能源危机,火车头德国再也没有能力和担当撑起欧洲。

我们国家这段时间公布的某些数据更是表明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差的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不仅不能互相帮扶,而且还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下相互消耗。这种状况必然全面影响各行各业。

从年初的互联网大厂裁员,到近期出现的公务员减薪和某些地方公共服务的停运,都是这种严峻形势的表现。

具体到加密领域而言,在市场全面进入本轮熊市后,我在文章中和大家分享加密资产的投资时都特别强调,我们一定要留18个月的生活费,保证我们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还能撑18个月。扣除这个生活费之后,我们如果还有余钱才可以用来投资。

除此以外,我还希望提醒大家,在熊市中,尽量不要参与各种投机。它不仅难以让我们持续盈利,更可能在情绪上影响和干扰我们。

另外,我还是保持对接下来几年行情的看淡:到下一个周期,也就是2024年比特币再一次减半时,我们才能看到苗头,到2025年我们估计才能看到下一个牛市。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3: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