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行业从业的这几年中,笔者常常在与圈外人闲聊时遇到一种情况,即旁观者着实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对于Web3如此狂热?」
虽然兴起的区块链技术、DeFi,甚至是NFT的热潮已经充斥在各大媒体之上,大家也不再像开始时对于这些名词很陌生,但仍没有办法理解行业人士对于这些产业的热情来自于哪里。
不是说他们不了解这些技术本身或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而是Web3被圈内人视为「比互联网影响更深远的下一波革命」,但对圈外人来说,却看不到它的潜力在哪,或是实际上到底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常常讨论了半天,圈内人被视为“孤芳自赏”,而圈外人则被视为“对牛弹琴”。笔者追根究底的思考后,推论问题可能来自于没有过多讨论“为什么需要Web3”这一核心议题。
本文将尝试回答这艰难的议题,即「到底Web3怎样能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好?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就像一个新兴产品的出现,若产品旨在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人们的痛点,那这个产品注定会失败;而身为挑战者,若解决的能力没有既有方案好,用户也绝对不会愿意采纳。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样的角度论述,一起看看Web3的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与未来的展望。
Web3:一套青出于蓝、极度高效的大规模协作系统
Web3分发平台MetaZone完成300万美元融资:5月31日消息,Web3 数字内容和应用分发平台 MetaZone 宣布完成 3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专注于元宇宙领域投资的两家机构 Sfermion 和 CMT Digital 共同领投,Tess Ventures、IOSG Ventures、IVC (Infinity Ventures Crypto)、Polygon Studios、MHC Digital 和 LucidBlue Ventures 参投。
MetaZone 允许创作者和开发者铸造 NFT 的 3D 数字内容和并在元宇宙分发,每个创作者的 META 都被分配了一个代表其价值、所有权和访问权的 NFT。这些 NFT 可以购买并用于在数字土地上安装应用程序,供该土地的所有者和访客使用。[2023/5/31 11:49:13]
先讲结论,笔者认为Web3的出现,解决的就是人类发展史最古老的问题:「如何使人类的合作更有效率」,所谓文明的进步,其实就是一部人类逐渐提升合作效率的历史。
更有效率的合作,将会为人类带来更进步的科技、更繁荣的社会、更理想的生活。
欧易Web3钱包与Avalanche生态借贷协议Benqi达成官方合作:据OKX Web3官方推特消息,欧易Web3钱包与Avalanche生态借贷协议Benqi达成官方合作关系,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欧易Web3钱包的Discover板块搜索并进入Benqi,借入或贷出AVAX链上的加密资产并获得挖矿与利息收益。此外,用户也可以连接欧易Web3钱包在Benqi进行链上资产借贷。
据悉,欧易Web3钱包将与Benqi在2月联合举办交易活动,用户可以在欧易Web3钱包的DEX板块直接交易Benqi的官方代币QI。[2023/2/7 11:51:40]
而Web3的出现,建构了一套比既有方案更加高效的人类协作模式,但是这要从何说起呢?
这就要先从比特币的历史讲起:当时正值2008年次贷危机,因为中心化企业搞出来的一连串的全球金融问题、造成金融市场崩盘、全球金融恐慌,政府不得不出面挽救、而使所有人都被拖下水…
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有鉴于中心化的权力腐败,因而创造出区块链技术,想要构建出一种去中心化、无需信任的系统,以去除中心化主体作恶的风险。
演变至今日,Web3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在于二者:成功建构了一套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大规模协作系统。去中心化避免了中心化权力集中的作恶风险;去信任化而仅以「契约」写定操作规则,提升了整体协作的效率。
Way Network已完成IMTP开发,可为Web3应用提供广义跨链通信:1月20日消息,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全链互操作协议Way Network已完成子协议IMTP的开发。Way Network除了能做zkBridge用于资产跨链之外,还能为Web3应用提供安全而快速的广义跨链通信。
Way的子协议Interchain Message Transmission Protocol (IMTP)是一种由zkSpark进行证明的链间信息传输方案,用于为DeFi dApp提供链上仓位预警、消息通知,为社交dApp提供链上Direct Message,为链上邮箱或链上签字dApp提供低延迟通信。[2023/1/20 11:22:43]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若要完成大规模协作,一直以来受限于技术限制,不得不仰赖中心化体制的协调:
人类从狩猎、到农耕部落社会,进而一步步的发展成国家,甚至是现在的全球化,可以看成是一部「合作」关系的历史。而这部「合作」的历史中,掌握权力关键的主体一直都是中心化机构。
中心化的好处是调整应变的速度较快、反应更即时,但同时过大的权力也就提供了作恶的诱因,甚至是发展出如2008年全球性危机的风险。中心化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无可奈何」的元素。
现在我们来谈谈「去信任化」及「契约化」的重要性。合作效率推进了人类历史,但物种间的合作并不是人类独有的产物,以演化基因最接近人类的黑猩猩而论,他们的社会也存在明显的合作模式,但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
Nansen 推出 Web3 研究门户网站 Nansen Research Portal:9月14日消息,区块链数据分析平台 Nansen 推出 Web3 研究门户网站 Nansen Research Portal,将提供加密货币生态系统、项目、基础设施和行业的研究,包括 NFT、游戏、DeFi、稳定币和 DAO 等,该门户网站的合作方包括 QCP Capital、Amber Group、Cumberland。[2022/9/14 13:29:53]
黑猩猩一生中最多只能深刻认识另外100多头黑猩猩,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他们所能信任、所能合作的对象;而人类不一样,人类发展出来的制度与文明,使我们就算不认识对方、不信任彼此,也能因为相信同一套制度理念,而完成大规模的协作。
黑猩猩的合作奠基在「身份」关系,只有认识你是谁,才可能有信赖关系,进而合作;人类的合作奠基在「契约」关系,就算互不相识,只要相信的是同一套契约体制、制度规则,就能够彼此合作。
这就是Web3的惊人之处。2008年比特币区块链的愿景,在此时的DeFi中已经达成初衷;人们通过去中心化钱包,仅是用无法代表身份的「钱包地址」,就能与智能合约互动,进行各种不同复杂的交易、金融活动甚至是现在多样化的NFT应用与操作。
Web3门户生态基础设施Mannheim将于3月25日推出其Rubik公共测试网:3月21日消息,新一代Web3门户生态基础设施Mannheim宣布将于3月25日推出其Rubik公共测试网。据官方展示,其推出了1000万HEIM代币的区块挑战激励和8万美金漏洞赏金计划,本次将面向矿工、开发人员和白名单节点开放测试。
Mannheim是基于Substrate开源框架打造的一个Web3门户生态基础设施,支持并包括IPFS在内的多种存储层协议网络,同时采用PBFT和POS双共识节点机制进行校验可信数据,并使用创新研发的POF算法实现数据交互和生态的安全、高效、分布式运作。
Mannheim还提供了一个兼容Spatial Web的API,旨在兼容HVM/WASM的应用、先进的生态开发者工具,为全世界的开发者和用户建立起一个Web2~Web3过渡的门户,实现、加速新开源DAO社区——包括创作者、技术和网络生态社区的发展。[2022/3/21 14:09:25]
Web3的高明在于发明了一套无需信任就能大规模合作的体系,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契约化的构建出如今的生态。
回到本文想要回答的核心问题:「Web3到底怎样能协助人类社会变得更好?且做得比目前既有方案更好?」答案就是「创造出了一套更有效率的协作系统」。
Web3的去信任化和引入智能合约,实际上是比目前全球化的合作程度更近一步,不再受限于何时何地、甚至是何人,去信任化之下,只要符合智能合约的「契约」规则,人们就可以使用Web3完成更高效率的合作、共创产出。
相较于Web2,Web3不但没有中心化作恶的风险,且拥有智能合约,以程序化控制契约而保证执行,最重要的是先天透明的链上数据与开源式代码,将产业生态的建立奠基在合作而非相互堆高竞争力护城河,大大增加了合作的效率与潜力。
Web3现况:现实社会的不完美复制
然而,实际上Web3这新兴的「协作系统」仍是不完美的,因为目前仅能复制现实社会中的部分商业应用。简单来说,Web3因只涵盖「契约」身份,但缺乏「关系」身份,因此在商业应用上有其先天局限,目前看到的过度金融化应用就源自于此。
如上述所言,目前的Web3是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自然是没有涵盖「关系」身份的体制。
「关系」身份,简单来说,沿用上述黑猩猩的例子,因为知道你是谁、在哪里认识你和你有过什么互动、为人怎么样等等因素,通过认识你这个人的关系身份特征,再决定是否要与你进行互动。
相较于「契约」只谈规则,「关系」却牵扯到个人特质,也涵盖了主观的判断。而目前Web3领域是只包含前者而缺乏后者的。
那没有「关系」身份又造成了什么问题呢?这边就要引入另一个简化的金融体系模型,详见如下:
我们可以将金融体系中的商业模式粗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性」、一类是「信用性」;计算性金融的定义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而信用性金融则不符合前者规范,是有加入人类主观认知判断的。
举例来说,最极端的计算性金融就是程序化交易,不论标的是期货、股票或债券,只要是预先用特定程序协定,遇到什么情况、就会怎么做,那就是「计算性」的代表。金融领域最常见的跨国汇款、交易支付,也都是这种「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计算性金融行为。
而信用性金融的代表,最经典的就是「信用贷款」这样的无抵押贷款,与房贷、车贷这种有担保的抵押贷款不同。
但在信用贷款时,决定借款与否,纯粹是根据贷款人的「个人信用」所做出的主观判断的;而「个人信用」怎么来的?来自于你的「关系」身份。
银行在决定核发贷款时,会有一套风险算法,从你是谁、收入多少、存款多少、过去与银行往来行为等等因素,来决定风险程度;
但这些「个人信用」算出来的风险只能大概推论出个人的还款能力,个人的还款意愿其实是完全无法预测的。因此在审批信用贷款时,是牵涉了银行主观的判断的:要核发多少金额、没有还款的风险多大、给定的利率多高等等。
这种牵涉主观判断的「信用性」金融,在缺乏「关系」数据的层面下,是无法通过目前智能合约的方式,预先写出一套逻辑来处理核发信贷的流程的。
由此推论,目前的Web3、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只是现实世界「部分」的复制,因只囊括了「契约」身份,却无法涵盖「关系」身份,因此在目前的链上DeFi中,是只能处理「计算性」的交易,而对「信用性」的交易无计可施。
SBT:完善Web3的最后一块拼图?
近期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提出的SBT概念,可能会补足Web3?一直以来缺乏「关系」身份的软肋。
?
简单来说,SBT是一种不可转移的代币,用来构成Web3上代表社会关系的承诺、证书或是从属关系,将一个人或实体的无数特征和成就,以区块链的形式进行标记。而不论是个人或是企业,都能够发行SBT、也能作为SBT的接受者。前述提到,Web3目前的问题在于仅有契约元素,而缺少了关系身份,因此无法完全复制现实社会的金融模式,仅能处理「计算性」的金融活动。
但SBT的本质,等于是在链上将「关系」身份补足。比如说,若真的想要进行一个链上信贷,就算不知道钱包地址背后这个「人」的信息,但也能通过对方所拥有的SBT性质,比如之前的还款记录、在银行的总资产、在哪里工作等等,来判断。「关系」身份上的各种特质,都能以SBT的形式存在,而让信贷成为可能。
毕竟理论上SBT只要能够完善与银行在提供信贷前对个人身份「特质」的相同调查,链上金融就能跨足到「信用性」金融。
至此,Web3涵括信息、契约与身份关系这三大支柱,将能够完美的复制链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金融制度;甚至连SocialFi这种去中心化社交关系,都能够在链上完善的复制社交图谱,而提供另一种大规模提升协作效率的景象。
当然本文的思想实验简化了许多因素,也忽略了许多考量,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也不一定就能够这么一帆风顺、水到渠成,但我们只是逐步推论,回答「Web3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简而言之,结论就是「Web3在使用SBT完善了关系身份后,将成为一个更高效的人类协作系统」。
虽然本文仅是从金融活动的角度分析,但长期而言Web3的潜力应是能将链下世界的经济行为、制度规则都能在链上复制运行,提供一个更有效率的协作系统。
而未来「关系」身份在引入SBT会何去何从,甚至「关系」身份是否会以Layer2的方式或其他什么技术实践,仍有待业内持续探索。
风险提示: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