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认为WWW带来了信息革命、Web2彻底改变了交互,那么,Web3就有可能彻底改变协议和价值交换。它改变了互联网后端的数据结构,引入了通用状态层,通常以代币激励网络参与者来实现。
如今,互联网已经折翼。我们既无法控制数据,也缺乏原生的价值结算层。在互联网大力普及30?年后,数据架构却仍然基于独立计算机的概念──数据在服务器上集中存储并管理,由客户端发送或获取。在互联网上的每次交互,都会将我们的数据拷贝发送给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每当此时,我们就失去了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的世界,越来越多的设备都接入了互联网,尽管如此,数据却仍然被集中存储着: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中、在U盘内,甚至在云端。这就引发了信任问题。那些存储并管理数据的人和机构可以信赖吗?他们会被来自内部或外部、故意或无意的腐败行为所影响吗?
每当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互时,我们的生活就会被复制并发送给另一台计算机。此时,远在网络另一端、在服务器高墙之内的数据就不再受我们的控制了。这不仅是涉及个人数据隐私的问题,还会导致商品和服务供应链后端的运营效率低下。当前的互联网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基础设施,采用集中的数据管理方案,因而有许多独特的故障点。从在线服务提供商不断发生的数据泄露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此外,它还进一步提高了文件处理成本,降低了商品和服务供应链的透明度。
这些问题有其历史根源。?先有了计算机,然后才发明了互联网,它通过数据传输协议将这些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在个人电脑的早期,我们曾经把数据保存在软盘上,拷贝完取出软盘,走到需要文件的人面前,再把文件复制到他们的计算机上供其使用。如果那个人在另一个国家,你还需要把光盘寄给他。
互联网和WWW的出现终结了这种情况。通过一种数据传输协议──TCP/IP,数据传输得更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换的交易成本。十年后,互联网变得更加成熟,更具可编程性。我们看到了所谓的Web2的崛起,它带来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Web2让社交互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让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走得更近,让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P2P互动。
但这种互动总是通过中间人进行的:平台,在彼此不认识或不信任的两个人之间充当可信任的中介。虽然这些平台拥有精妙的内容发现机制和价值结算层,在打造P2P经济方面表现突出,但它们也掌控着所有的交易规则,控制着用户的所有数据。
我们今天使用的互联网,主要建立在独立计算机的概念上。数据在可信任机构的服务器上集中存储并管理。这些服务器上的数据受到防火墙的保护,需要系统管理员来管理这些服务器及其防火墙。试图操控服务器上的数据,就像试图擅闯一所安装了栅栏和安防系统的房屋。
在这种背景下,区块链似乎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的驱动力,有人称之为?Web3?。区块链重塑了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方式。它提供了一组共同管理的独有数据。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一独有的状态层让互联网拥有了自己的价值结算层。它让我们能够以防拷贝的方式发送文件,从而实现了无需中介的、真正的P2P交易。这一切都始于比特币的出现。
比特币区块链和其他类似协议的设计原理是,如果要攻破它们,你需要同时攻破遍布全球的多栋房屋,而且每栋房屋都有自己的栅栏和安防系统。尽管有这个可能性,但代价却高昂得让人望而却步。在Web3中,数据以遍布P2P网络的多个副本的形式进行存储。管理规则固化在协议中,并且由所有网络参与者的多数共识所保障,这些参与者的活动则由原生网络代币提供激励。作为Web3的基石,区块链重新定义了Web后端的数据结构──现在,我们真正生活在了一个互联的世界中。它引入了一个治理层,运行在当前互联网之上,使得两个彼此不认识或不信任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达成协议。
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互联网的模样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Web2是一场前端改革,而Web3则是一场后端改革。这是一套由区块链主导的协议,旨在重新发明互联网后端的连接方式,将互联网的逻辑与计算机的逻辑融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将区块链称为分布式世界计算机。它很可能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向前迈进的重大一步。
我们今天使用的互联网,并不具备传输计算机科学所谓「状态」的原生机制。例如,关于用户的身份、所有权情况和权限的「状态」。以点对点的方式简单高效地传输价值,对金融和委托人市场而言是重中之重。如果无法保存互联网的状态,就不能在没有中心化的机构来担当清算实体的情况下实现价值传输。如今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数量级促进了信息的传输,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吞吐量创造出了产品和服务,但我们还需要互联网平台来协调我们的行动,以此作为解决「状态」缺失问题的变通办法。
无状态协议管理信息的传输,像当前Web-only这种方式,意味着信息的发送方或接收方不知道另一方的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缺失现象的,是Web所基于的简单协议。比如数据传输协议TCP/IP,以及后续的相关技术协议堆栈,像是传输电子邮件的SMTP,或用于传输超文本的HTTP等。这一系列协议所规范的是数据的传输,而不是数据如何存储。数据可以集中存储,也可以分散存储,但由于多种原因,集中存储成为主流,通常用于在互不信任的两方之间结算付款。
比特币和类似的区块链推出了一种方法,让每个网络参与者都可以用数字原生格式持有和转移价值,不需要可信的中介。共识协议的设计方式,使得网络能够对过往事件和用户交互拥有集体记忆。因此,比特币解决了双重支付问题,它为回答「谁在何时收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提供了单一的参考来源。比特币,及其底层的区块链协议也因此可以被视为变革者,为更加去中心化的网络铺平了道路。2008年,一份9页纸的白皮书提出了建设开放式公共基础设施的构想,在撰写本书时,其市值已经达到约1500?亿欧元。该数字仅代表比特币的市场价值,还没有考虑建立在比特币支付网络之上的众多行业。它也并不包括此后出现的、由开发者、用户和公司组成的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以及各种公共和私有的代币化网络。
责任编辑:MK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