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稳定币的供应量决定着加密市场的资金面供给,供应量越多,资金越充裕,反之亦然。但如果只看供应量,难免陷入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年熊市中的供应量总体看并不少,但价格却一直走低?是否稳定币供应量跟价格走势并没有什么相关性?
上图中可以看到,2021年BTC双顶时的USDT供应量分别为460亿和730亿,而当前的USDT供应量为660亿,看起来相比去年双顶时的供应量也不算少。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尝试引入稳定币的供应速率,来观察它和价格走势的关系。
区块链开发公司HashCash宣布通过构建原型进军DNA基因组测序:12月23日消息,区块链开发公司HashCash Consultants宣布通过构建原型进军DNA基因组测序,该原型将使用区块链技术保护一个人的遗传信息,在没有隐私问题的情况下共享机密基因组数据。
HashCash首席执行官兼区块链先驱Raj Chowdhury指出:“医学研究专业人员使用基因组图谱更好地了解罕见和常见疾病的潜在机制,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为可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数据加密能力。”(prweb)[2021/12/23 7:59:10]
稳定币的供应速率
美国基建法案的加密资产修正案将通过税收筹集约230亿美元:市场消息,美国参议院两党基建法案的加密资产修正案将通过税收筹集约230亿美元。(金十)[2021/8/6 1:37:35]
我们知道,MACD指标可以用来衡量K线的内在动能,当MACD线高于信号线,差值为正,值越大代表MACD线更快;当MACD线低于信号线,差值为负,值越小代表MACD线更慢。
那么,我们可以将USDT的供应量作为基准指标,给它增加一个MACD指标,用来观察USDT的供应速率。由于我这里希望观察的是长期趋势,所以设定的MACD快线为EMA144,慢线为EMA676,信号线为默认值9:
MakerDAO 通过首个实体融资执行提案:据官方消息,MakerDAO治理促进者和智能合约团队发起的首个实体融资执行提案现已获得通过,或将于UTC时间4月16日执行。该提案建议新增NewSilverSeries2DROP为Maker协议抵押品。NewSilver创立于2018年,主要提供美国房地产的定额抵押贷款服务。投资NewSilverSeries2DROP代币意味着为美国39个州的房地产进行融资。[2021/4/15 20:21:48]
北大邓冰:难以通过限制加密货币退出交易削弱暗网交易: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邓冰在光明日报刊文称,由于比特币没有发行机构,也就不存在像普通货币一样被冻结的危机,因此成为犯罪分子进行勒索的新方式。也有学者认为,暗网问题很难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跨国犯罪的复杂性与匿名机制使得暗网所构成的威胁不受地域限制,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优点给暗网的犯罪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尽管受到流通的束缚,投资者对比特币未来发展仍抱持期许,寄望于通过限制加密货币退出交易的手段削弱暗网交易及其隐蔽性,显然不妥。[2020/8/13]
上图可以看到,在牛市大部分时候,MACD>信号线,值越大代表USDT流入速度越快;在熊市大部分时候,MACD<信号线,值越小代表USDT流出速度越快。
如果放大牛熊转换期间,可以看到分别在2021-10-04、2021-11-23、2022-01-12三次形成死叉:
这说明牛熊转换期间,USDT的供应速度在减慢。如果以此信号分批卖出,可以起到不错的逃顶效果。
在2020-03-12大跌之前,此指标也同样出现了死叉信号:
此指标的内在逻辑为:长期来看,不管价格是否还在上升,只要资金面的供应速度变慢,价格的根本支撑力也就会变弱,所以可能导致未来的趋势拐头。
不过,用单一指标做投资决策当然还是太冒险了,所以我们再引入稳定币的链上利用率来辅助观察。
稳定币链上利用率
如果长期看我推的同学可能会对此指标很熟悉了,这个指标的说明如下:
Mcap/TVL是稳定币的总市值和TVL的比值,反应了链上稳定币的资金使用率情况。
使用率越高Mcap/TVL比值越小,代表市场情绪倾向乐观;
使用率越低Mcap/TVL比值越大,代表市场情绪倾向悲观。
上图可以看出,在2021-12-02,TVL达到最大值1598亿,同时Mcap/TVL也达到最小值0.53,之后随着TVL一路走低,虽然稳定币Mcap还在升高,但链上资金利用率降低,Mcap/TVL也随之拐头。
这个指标从稳定币的链上资金利用率角度来观察市场,在牛熊转换时,资金利用率也会从升高趋势转变为降低趋势。但这个指标相对滞后,个人认为适合作为稳定币供应速率MACD指标的辅助确认指标。
以上,我们通过观察稳定币USDT的供应速率来识别长期趋势的反转,从内在逻辑上看是是从资金驱动的角度来观察市场走势。另外再用稳定币的链上利用率来辅助确认。在两个指标都明确形成拐头趋势时,就是比较强烈的趋势反转信号了。当然,最好再配合宏观环境等外部因素来综合衡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