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解读央行数字货币:欲替代现钞,主要面向小额零售场景_比特币

近日,随着央行数字货币越来越多设定细节的公开,其再度成为区块链行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热议对象,从种种发言中可以看出,央行数字货币会是一种基于国家信用的法定数字货币,明确采用中心化管理方式,并与人民币同样具有支付和流通属性,并对金融政策宏观调控、经济体系运行效率具有更大的优势。同时,央行数字货币推出的主要目标是取代流通现金,其在具备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的同时,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计划在小额零售场景大规模应用。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前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的这番表态引起了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高度关注。

休眠8年的巨鲸卖出2720枚ETH,换取449万枚DAI抵押进DSR池:金色财经报道,据Spot On Chain监测显示,开头地址为0x562的巨鲸在休眠8年后在35至20小时前以1651美元的平均价格卖出2720枚ETH,换取449万枚DAI。然后,该巨鲸以当前5%的比率在MakerDAO的DSR池进行抵押。[2023/8/28 13:01:00]

据了解,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系中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经济金融领域政策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之一,钱颖一、吴敬琏、易纲、黄奇帆等众多知名学者与官员都是该论坛成员,因而每次论坛的发声都会被视为中国经济金融政策的重要风向标。

由于前几个月Facebook发行数字货币Libra的新闻在全球传播得沸沸扬扬,以及可能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数字货币成为本次论坛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穆长春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事实上,央行正在开发数字货币对金融行业而言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自14年起就在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推动下成立了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从时间来看可能与13年下半年比特币的暴涨有直接关联。

从此前央行的种种表述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会是一种基于国家信用的法定数字货币,明确采用中心化管理方式。相比如今流通的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虽然体验具有支付和流通属性以及具有无限法偿性,用户体验上可能也与电子支付方式类似,但它对金融政策宏观调控、经济体系运行效率具有比前者更大的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在2年前就表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不仅仅是为了取代纸币现金流通,而是更好地服务于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提升支付结算效率并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在本次论坛进一步指出数字货币的几大优势:

第一,可以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的手段。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将使货币创造、计账、流动等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并在数据脱敏以后,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分析,为货币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参考,并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的手段。同时,央行数字货币也能在反、反恐融资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第二,有利于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水平。法定数字货币不仅是货币数字化,还能通过与智能技术的结合、智能合约的设计,较好解决交易双方信任问题以及信息流与资金流同步的问题,由此大幅度简化传统金融机构间的交易流程。

第三,提升支付特别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开放的支付环境。从支付功能看,通过运用法定数字货币,可以使法定货币流通的网络极大扁平化,实现支付系统底层全面的互联互通,大幅度减少兑换环节,提高跨境资金的流动性,解决传统的跨境汇兑链条长、到账慢、效率低等问题。

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具体使用场景与技术方案,过去几年一直处于探讨阶段甚少披露,不过本次论坛中穆长春等诸多央行官员都详尽地谈到该话题。

从穆长春的相关发言中可以看出,小额零售支付将是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应用场景,为此央行数字货币需要满足、高拓展性、高并发需求,即TPS至少达到30万笔/秒,这对其技术架构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穆长春表示,区块链技术与集中账户体系都曾在央行的考虑范围内,其中针对央行数字货币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问题,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曾开发了一个完全采用区块链架构的原型产品,但后来发现采用纯区块链架构无法实现零售所要求的高并发性能。因此,央行决定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并采取双层运营体系。这个表态也间接反映出,央行的数字货币技术架构可能尚未定型。

同时,央行数字货币采取双层运营架构,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即由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等特定商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这个过程会相当依赖于商业机构现有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

一方面,这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目前我们是属于一个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DC/EP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比赛。所以这是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穆长春表示。

在流通过程中,央行数字货币会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使得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又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同时,穆长春表示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这是因为M1、M2现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如果再做不仅无助于提高支付效率,还会对现有的系统和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换句话说,央行数字货币更大程度上想替代现钞的使用,而不是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类电子支付方式。「现有的M0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恐怖融资等的风险。特别是在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民众对于现钞依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穆长春说道,「所以我们DC/EP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

不过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实现相当于现钞的便携程度,这将是其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此外,央行数字货币能实现何等程度的匿名性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穆长春还表示,为了不对现有的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央行数字货币是不计付利息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央行数字货币还可以为央行实施负利率提供条件。

虽然穆长春在本次论坛对央行数字货币使用了「呼之欲出」这样迫切性的字眼,但考虑到尚未开发完毕,以及其立法需要经过起草准备、审议论证、意见征集等复杂流程,其真正进入商业场景预计至少还需要1-2年时间,具体设定应该还存在许多变数。

最后,虽然央行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的关联可能不大,也很难对比特币等主流加密货币的市场产生冲击,但它无疑也反映出数字货币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包括比特币、央行数字货币在内的数字货币体系将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将越来越大。

作者:龚荃宇

来源:链捕手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6:12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