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商业银行这样探路“区块链+”_数字货币被过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钱箐旎

来源:经济日报

区块链技术作为金融科技核心技术之一,有着广泛应用场景,发展前途广阔。而商业银行作为区块链技术的积极参与者,区块链技术究竟改变了银行的哪些业务?未来又将产生哪些改变?为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调研了浙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商业银行,寻求答案。

“区块链+供应链”:

高科技“账本”助力融资畅通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多中心的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通俗地说,可以把区块链比作一种“账本”。传统账本由一方“集中记账”,而这种新式“账本”可以在互联网上由多方参与、共享,各参与方都可以“记账”并备份,而每个备份就是一个“区块”。每个“区块”按时间顺序线性相连,其结构特征使记录无法被篡改和伪造。

BIS创新中心负责人:商业银行应将CBDC视为提供新服务的机会:金色财经报道,国际清算银行(BIS)创新中心负责人Benoit Coeure表示,商业银行应将央行数字货币视为“使他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新服务的机会,作为一系列更广泛的新技术的一部分”。 对于此前惠誉评级关于“广泛采用CBDC可能会扰乱金融体系”的警告,Coeure称,最有可能的设置将是一个双层模式,即数字货币将由中央银行发行,但由商业贷方分发。此外,Coeure表示,央行数字货币不应该是关于“改变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2021/6/17 23:42:47]

作为无法篡改的高科技“账本”,区块链技术在经济金融领域最直接的应用就是纾解供应链上的应收账款沉淀难题。一直以来,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大量采用赊销模式延期结算,由此形成的应收账款滞压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制约着企业发展。截至2018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14.3万亿元,占主营收入13.99%,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47.4天。

动态 | 重庆出台措施文件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等科技提供线上贷款渠道:近日,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具体措施》。15条具体措施中包括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商业银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支持风险评估与信贷决策,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信息科技提供线上贷款渠道,提高授信审批效率。(重庆商报)[2019/9/12]

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盘活应收账款是关键。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商业银行要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信用、真实交易背景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闭环,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应收应付账款融资。

为具化这一政策精神,浙商银行积极打造应收款链平台,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智能合约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来解决应收账款登记、确权等难题,把应收账款改造成为区块链债权流转工具,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盘活滞压的金融资产。

金色相对论 | 朱江:未来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在今日举行的金色相对论中,关于“根据央行透露的双层架构运营机制,未来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大约会怎样运行”的问题,金山云区块链部门总经理朱江表示,由于未来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大家这里注意一下,在这个模式里面,还没看到金融监管机构的身影,也就是说M0的流通,本来就要注重流通性。单层与双层的区别:单层运营体系,是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而双层,就是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使用双层结构,可以减缓央行的运营挑战,也避免了在落地时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的资源浪费。同时,这还有助于化解风险,也不会导致金融脱媒。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2019/8/15]

对应收款链平台上的核心企业来说,其签发的区块链应收款可在供应链商圈内流转,有利于构建健康稳定的供应链生态圈;对上下游中小企业来说,其收到核心企业签发的区块链应收款后,不仅可分拆流转给上游供应商,还可随时转让给银行进行融资,帮助企业乃至整体产业“去杠杆、降成本”。

声音 | 韩国金融委员会会长:商业银行不应向虚拟货币交易所提供实名账户:据韩联社消息,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主席Choi Jong-ku在会议上重申了对于虚拟货币和ICO的负面立场,他表示:“政府并没有否认区块链这个产业,只是没有必要将虚拟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等同起来。许多人说应该允许ICO,但ICO带来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而且损害太严重和明显。海外对于ICO的态度要么是保守的,要么是禁止的。我们应该说服商业银行不向某些虚拟货币交易所提供实名账户。”[2018/10/11]

“区块链+商圈”:

拓展供应链“微笑曲线”

来自江苏苏州的吴江兴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就是浙商银行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受益者之一。

该公司主营纸箱辅料,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涤纶制造商恒力化纤供货,销售金额占公司销售收入逾四成。此前,兴盛包装与恒力化纤多以商票结算,结算周期长、票据盘活难。“大企业给的订单资金占压公司流动资金,拖久了,企业受不了。”企业负责人回忆说。

爱尔兰商业银行开始制裁该国数字货币交易所:据insidebitcoins消息,Amarach Research和Red Flag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爱尔兰目前持有数字货币的人数约为1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5%。这一数字在四年的时间里翻了三番。然而,爱尔兰数字货币的增长势头可能面临阻碍。据称,爱尔兰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制裁该国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将关闭交易所银行交易端口,爱尔兰数字货币交易所不得不停止相关业务,或从国外银行寻求新的合作伙伴。[2018/6/24]

对此,浙商银行运用应收款链平台为恒力化纤搭建了供应链商圈。在平台商圈上,恒力化纤采用“付款人签发、承兑”模式向兴盛包装等其他供应商签发应收款,并利用自己“闲置”的授信额度,向银行申请保兑。与不易盘活周转的商票不同,供应商们在这一平台上收到区块链应收款后,可以在浙商银行直接变现或提用短期贷款,在线即可完成。

截至9月末,已有近60家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的上下游企业加入恒力化纤的商圈,累计签发金额4.5亿元,提用小企业短期贷款余额约2.3亿元;恒力化纤在携手浙商银行帮助一批中小供应商获取较低成本融资、共享金融科技红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梳理和巩固了自身供应链关系,拓展了自身供应链“微笑曲线”。截至6月末,类似这样的平台,浙商银行共落地1800多个,帮助8000多家企业融通资金1700多亿元,切实疏通了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堵点”。

实际上,作为国内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先行者之一,浙商银行早在2016年就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成为业内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核心业务的银行;2017年,他们又开发了应收款链平台、仓单通等“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产品,并相继建设“财易云”个人理财交易平台、同业资产交易平台等,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全覆盖。

日前,浙商银行的“一种区块链密钥管理系统及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成为为数不多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具有专利的商业银行之一。目前,该行还有多项区块链相关专利正在实审中。

“区块链+福费廷”:

缓解交互低效等多个痛点

同样是先行者之一的邮储银行,在2015年10月成立了区块链技术专项研究组,开展区块链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创新工作;2016年初,经过研究评估后,该行选定了两个业务场景应用区块链技术;他们还给行内的区块链系统取了个系列名称叫“U链”,这是“邮链”的谐音,代表邮储银行区块链。

2016年10月,邮储银行U链托管业务系统成功投产上线,将原有业务环节缩短了60%至80%,令信用交换更为高效。2018年6月,邮储银行U链福费廷系统成功投产上线,实现了跨行国内信用证全流程链上交易、国内信用证项下贸易金融资产信息撮合、资产交易和业务全流程管理四大核心功能,并于2018年9月完成首笔区块链福费廷跨行交易。

福费廷业务是在远期国内信用证项下,开证行/承兑行做出付款承诺后,包买银行无追索权地买入信用证项下未到期款项的业务。该业务规则复杂、材料多、时效性要求较高,传统业务模式下需线下交单、审单等流程,并存在规则不同、交互低效、流程复杂、信息不对称等“痛点”。

邮储银行U链福费廷业务系统采用了基于超级账本的区块链技术,运用区块链的分布账本、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技术特性,推动实现福费廷业务的信息共享,提升跨行业务的处理效率,以及提高业务处理安全性。

具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对于福费廷业务上的应用帮助在于:第一,资产持有行可以在线与信用证开证行、包买银行达成三方共识,完成债权让渡,提升了业务的处理效率。第二,在债权让渡、单据凭证等智能合约的帮助下,能够支持多方就数据一致性的理解,有效增强交易主体互信,降低信用风险。第三,交易撮合功能可提高机构之间的询报价和交易达成效率。第四,通过区块链技术共享账本可实现交易平等、信息透明及协同共赢。第五,支持API接口接入方式、Web页面访问多模式,接入平台方便快捷。该系统上线以来,业务累计金额超过100亿元。

邮储银行有关人士表示,目前,该行正在开展U链福费廷业务系统2.0版本升级改造工作,包括与其他联盟链的跨链组网功能,跨链完成后,将会继续扩大邮储银行福费廷交易规模,完善系统生态。“邮储银行要进一步拓展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将行内优势业务能力产品化,聚焦细分市场,做大业务规模,建立支持多种部署方式的邮储银行区块链服务平台级业务模式。”该人士说。

?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11:7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