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李礼辉认为,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已经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等多个领域。谈及如何评价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他认为区块链底层技术尚未成熟,规模化可靠应用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目前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在自贸区内探索将数字货币作为结算工具:7月28日,北京市政协常委会围绕“全力推动‘两区’建设,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协商议政。北京市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建议,充分发挥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把中关村银行打造成数字银行,以数字货币的守正创新为基础满足区内企业支付结算、投融资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数字货币支付即结算、交易链条可追溯、资金流向可追踪等特性,在自贸区内探索将数字货币作为结算工具,提升企业间贸易结算的效率、降低成本;打造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金融交易系统;积极鼓励有实力的核心企业与中关村银行合作探索打造企业级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结算平台,试点建立封闭企业场景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提升企业跨境贸易、结算效率;并以此为基础,协助央行探索进一步建立更广范围的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在新一轮的全球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争夺中取得先发优势,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北京日报)[2021/7/28 1:21:04]
在李礼辉看来,有必要建立数字金融创新的沙盒实验制度,积极探索数字金融业务监管的新模式、新规范。在数字金融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努力争取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建立统一的数字金融国际监管标准。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CBDC或对收付业务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9月13日消息,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表示,货币收付业务面临激烈竞争与变革挑战。在国际上,这方面的竞争也在加强。尽管Libra尚未推出,但这种竞争态势是需要关注的。更重要的是,现在不少国家正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CBDC)。这也将推动货币的表现形态及其收付运行体系与运行机制等发生深刻变革,并可能对收付业务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另外,主要经济体都在加强货币收付,包括“加密货币”(数字资产)监管,这都将对收付业务的发展带来挑战,需要高度关注。(经济观察报)[2020/9/13]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李礼辉:尊敬的肖主席、李会长、王主席、顾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声音 |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可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供应链金融:据新浪财经报道,科博会“2019中国金融论坛”于2019年10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在演讲中表示,在供应链金融方面,针对核心企业信用无法覆盖的小微、民营企业,可以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打造供应链金融,获取核心企业上下游、交易对手及生态圈的客户。利用区块链可追溯、可留存,不可篡改的特点,解决链上各方的信任问题;同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交叉验证,解决银行跟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贸易真实性难核验的问题,助力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9/10/23]
很高兴出席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掌握自主可控技术加快数字技术标准化建设》。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总书记的讲话从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高度,指明了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关键路径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数字金融发展的战略方针。
声音 | 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区块链应注重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据中新网上海报道,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在所著的《世界金融大变局下的中国选择》首发仪式上表示,区块链仍处于初创期、探索期,不可盲目夸大、轻言颠覆,不应聚焦于挖矿造币和资本炒作,应该注重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2019/1/6]
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已经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等多个领域,如何评价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我的看法是区块链底层技术尚未成熟,规模化可靠应用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我们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在底层技术上,作为一种技术创新,区块链的数据库、点对点对等网络、密码学算法等基础组件的技术是相对成熟的,但是我们要把基础组件的技术集成在一起还需要满足新的要求。同时,区块链特有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新技术,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
声音 | 中国银行前行长: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 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据第一财经消息,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12月21日举行的 “第三届金融科技论坛”演讲表示,金融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算法程序,必须具备足够的可靠性和公正性,还必须得到权威、可信的检验和认证,才能大规模应用。应用大数据技术发现信用,创造信用,发掘小微企业和平民大众的信用价值,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中,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2018/12/22]
发达国家关于数字金融的姿态和动向值得我们重视。美国特别关注数字金融市场的规范,美国的监管重点是规范数字金融市场,防范数字金融工具被用于非法领域。201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把ICO纳入监管,经过监管审批发行的coin属于证券,未经监管审批的ICO属于非法证券发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批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比特币期货交易。201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司金融部、投资管理部、市场交易部联合发布声明,加密数字货币的参与方涉及证券交易却不进行注册或者申请豁免就会面临这家机构的执法,这家机构对数字加密货币的管制策略是通过个案执法、非系统性来解释证券法,从而谨慎有序积极理清监管的原则和界限。
德国、法国关注数字主权,2019年10月29日,德国、法国公布了由德法核心企业参与的“盖亚-X”,旨在为欧洲建立一个安全的可信赖的数据基础设施,德国经济部长说这个基础设施将有助于我们重获数字主权,能够为数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法国的经济与财政部长说,这个项目将包含数据存储、数据集中和数据分享。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最令我担心的是对公约和消费数据的处理,大部分是由美国的企业完成的,正在形成一种依赖关系。默克尔主张立足长远,尽可能多的从欧洲的角度进行数字化的整体布局。英国关注数字金融的创新实验,早在2015年就首创了沙盒监管的模式。在沙盒机制下,金融科技企业可以突破现有监管的约束,进行数字金融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营销方式的创新实验。
中国要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实施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
一是掌握自主可控技术。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研究,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上,我国目前缺乏自主产权。大部分应用项目采用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适用性的调整开发,在并发用户数、吞吐量、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优化,适应业务的需求,实现身份验证、隐私保护、节点管理等功能。对国外开源程序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技术依赖风险,而且必须遵守开源平台注册地的司法管辖和法律的约束,这就潜藏地缘性风险。
2019年11月,美日达成数据协定,这个协定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原则上禁止国家强迫企业公开原代码和算法。中国是个数据大国,也是个算力大国,但是我们是个算法弱国,我们好多原代码,基本的底层算法程序过多的依赖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以,应该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力争掌握数字技术的主导权,明确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政策对于数字企业研发和人才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中资+外资”,“大中+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关键领域,建立全球性的竞争优势。
二是加快标准化的建设和制度创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数字金融的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区块链金融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刚刚起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立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节点技术委员会,节点标准有11项,涉及术语、参考架构、隐私、个人信息保护、安全风险和漏洞等方面。国际电信联盟设立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相关问题库,涉及安全保障、安全威胁、安全框架等方面。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标准研制,围绕区块链在物联网的数据管理、数字资产管理、政府部门应用,以及加密货币等领域。我们应该抓紧完善关于区块链金融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和认证审核制度。在法律上我们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以及它的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以及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建立数字金融创新的沙盒实验制度,积极探索数字金融业务监管的新模式、新规范。我也特别认同肖主席提出的观点,数字金融势必进一步强化金融全球化。在数字金融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努力争取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建立统一的数字金融国际监管标准。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谢谢各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