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观点 | 区块链技术将如何影响国家治理方式?_以太坊币现在的价格是多少

来源:澎湃新闻,原题《区块链技术与治理方式变革》

作者:闫冰倩

一段时间以来,区块链引起全民的关注和学习讨论。事实上,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的《“十三五”国际信息化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以实现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在随后的两年中,中国区块链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

比特币常常与区块链联系在一起。的确,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不过,与2017年比特币热炒不同,这次社会更多关注的是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不少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将带来世界的深刻变革,其中不乏这样的观点: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自组织”特点,现有的中介机构将逐步被取代;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组织”,公司没有存在的必要,最终形成一个无中心、无中介,自我治理、自主运行的“美好世界”。区块链真的这么厉害?它真的可以完全取代所有中心节点吗?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它又会如何影响治理方式?

“去中心化”≠完全“去中介”

从字面上理解,区块链是由区块串连而成的链。区块上内容的保护和区块的串接借由密码学来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交易等一些信息经网络节点的共识机制确认后,被记录在新的区块上,并链接到现有的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去中心化、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让区块链成为创造信任的机器和构建价值网络的基石。

观点:加密货币将继续存在,现金和传统金融形式不会很快过时:新加坡星展银行(DBS)日前发布了一份深度报告,内容涉及比特币、加密货币的未来以及数字资产对传统金融的影响。这份长达28页的报告描述了对加密资产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它们在数字世界中所提供的优势。该报告还强调了中央银行加大力度追赶并提供数字化现金。它着重介绍了国际清算银行(BIS)对66家中央银行的调查,发现80%的中央银行正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报告得出结论,加密货币将继续存在,现金和传统金融形式不会很快过时。

报告称:“私有数字货币或加密货币已经存在了十多年,已经从边缘的个人投资者的领域转移到了受监管的交易所,并由经验丰富的机构和散户投资者进行交易。加密货币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从隐私和匿名性(使监管机构担心)转变为便利性和安全性。然而,现金的消亡遥遥无期,在货币事务上的主权权利也不会消失。”(The Daily Hodl)[2020/8/20]

传统价值传递,无论是跨行转账还是资产所有权转移,均需经过中介机构根据已有账本对转出方的资产进行核实确认,通过资产过户转移并登记。由此可见,账本仅由第三方中介结构掌握,其信息存在被窃之潜在风险。而且,跨中介机构的价值转移,信息需要在双方之间来回确认,降低了交易效率。

观点:2020年亚马逊股价表现胜过过比特币但不如以太坊:据crowdfundinsider分析,2020年迄今为止,亚马逊股票表现优于比特币但不如以太坊。根据价格数据显示,如果投资者在2020年1月1日对亚马逊股票和比特币分别进行1000美元的投资,那么现在从亚马逊股票中获得的收益将高于比特币。不过,如果投资者在2020年1月1日将1000美元投资以太坊,现在获得的收益将比亚马逊股票高出57%。就市场价格而言,今年比特币与传统股票的走势似乎“更紧密”。具体而言,1000美元投资比特币的话将会获得约660美元收益、投资亚马逊股票将获得约667美元收益,而投资以太坊则会为投资者带来约1041美元收益。[2020/8/17]

与此相反,区块链像一本公开的分布式账本,价值传递可以不通过中介机构。基于算法和数据创造的信任,比中心化信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中心化的信任中介功能将逐渐弱化,为区块链所替代。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等于中介机构消亡。除了信息存储、身份验证和价值传递可以为区块链取代之外,中介机构还有资产与信息的核实与收集、信用担保等其他区块链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并不意味去中介,而只是代替了中介众多功能中进行价值传递的功能。

观点:以太坊DeFi用户年化收益率飙涨,需警惕多重风险:以太坊在过去几周内出现指数级增长。6月19日,前彭博社记者CamilaRusso称,仅在过去7天DeFi锁定资产总价值就增加40%。由于对借入加密货币的高需求、许多DeFi协议实施激励措施以及其他因素,某些以太坊用户在过去一周内的稳定币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已经超过100%。然而,DeFi应用程序提供的高收益并非没有风险。MultiCoinCapital加密分析师兼投资者TonySheng指出试图寻求高稳定币收益率的投资者面临五大风险:1.借贷协议中存在的智能合同漏洞;2.标的资产存在的智能合约漏洞,无论是USDC、USDT还是山寨币;3.导致贷方丢失其加密货币的清算事件,这种清算可以由以太坊或其他加密货币价格的大幅波动引发;4.协议经济设计中的失败,这可能是由不恰当的激励引起的;5.用户错误。Sheng补充说,当你考虑到以太坊生态系统的这一部分相互关联时,DeFi的风险就更加复杂了。这意味着较小协议中的错误/崩溃可能对整个领域产生负面影响:“最可怕的是这些复杂的系统涉及许多不同的智能合约。因此在资产和系统安全方面都存在很大风险。”(Bitcoinist)[2020/6/21]

区块链的信任创造功能不能小觑。信任是社会运作和商业运行的基础,对任一区块链,若在其分布式账本基础上,提前设定好基于博弈论的共识机制和基于数字货币的激励机制,便可以像比特币一样自主运行,而无需任何行政管理。由此可见,区块链将对商业组织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可以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机遇。

观点:目前中国区块链投资主要来自本土,但未来外国投资比例将增加:BitriseCapitalPartners的KevinShao表示,目前中国的区块链投资主要来自本土,但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外国资金:“目前,(中国区块链领域的)投资者主要是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作为早期投资者。然而,我们相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国际化,外国投资机构的比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2020/4/12]

商业组织的浓缩化

比特币仅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种,是典型的公有链代表。实际上,区块链除公有链之外,还有私有链和联盟链两种模式。私有链、联盟链和公有链,分别代表私有的、联盟的和共有的区块链,各区块链的读写权限分别对某个节点、加入联盟的节点和所有节点开放。三者的“去中心化”程度依次加强,由市场发挥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也依次扩大。究竟中心化能“去”多少,“看不见的手”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公司没有不存在的必要,公有链可以完全取代?

第一,在技术层面,对于区块链而言,去中心化、数据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如同不可能三角,无法同时满足。由于所有节点均有读写权限,公有链具有最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然而运行效率最低。例如,比特币每秒不超过10笔,而以太网每秒几十笔的运行速度,注定其难以进行大规模交易。与此同时,公有链必须依托代币的激励机制以实现自运行,导致矿工挖矿重复计算,造成巨大能源消耗。因此,是否完全“去中心化”,需要对公有链运行的资源消耗和由此带来的行政效率的提高作权衡取舍。

动态 | 观点:比特币减半事件是对整个资产类别核心投资理论的考验:区块链研究公司Smith+Crown研究总监Matt Chwierut在最近的文章中考虑了区块链领域的关键发展,这些发展可能会影响一年内价格走势的确定,例如比特币减半事件。他表示,无论减半是否有助于比特币的价值上升,鉴于比特币在整个领域的巨大影响力,这一事件很可能在未来一年成为更广泛的加密市场的主要决定因素。他还谈到这一事件是如何逐渐“形成对整个资产类别核心投资理论的考验”,特别是针对这样一种集体信念,即由整个国家能源消费维持的稀缺工具可以作为一种货币价值储存手段被人们接受。他指出,减半事件没有100%的好结果。熊市将深刻动摇加密货币已准备好被全球接受的信念,牛市将增强那些相信比特币将面临更大泡沫的人的信心。此外,一个矛盾的市场将暗示人们对该资产类别的厌倦。他补充说,这将是进入加密货币十年的关键时刻。他谈到比特币主导地位的逆转将意味着该领域其他资产的价值增加,这反过来将“表明区块链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将带来比比特币本身更大的市场舒适度。”如果这种趋势在2020年出现,对它的认识将推动其加速发展,“产生的递归影响最终可能被证明影响深远。”(AMBCrypto)[2020/1/20]

第二,抛去公有链技术的约束,公司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如今大多的分析习惯从“企业的边界”出发。公司内部生产成本和在公司外部市场化生产的成本比较,以决定哪些业务是“内部的”,哪些是“外部的”,从而确定公司边界。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技术大大降低了合约签署、管理和支付的成本,公司可以将一些非关键业务外包,从而全球价值链的链条将更加细化。然而即便公有链技术发展,让不同业务的协调成本在公司外部与内部一样都趋于零时,也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生产链上不需要公司节点。一些公司所独有的竞争优势意味着在公司内部协调和建立信任,依旧要比公开市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这些竞争优势可能来自其掌握的核心技术,也可能来自各活动组成的系统整体或者制度本身的优势,即使市场可以模仿系统内的任何活动,也无法获得同样的好处。

因此,纵观现有的区块链应用,大多均集中于私有链和联盟链,借助区块链某方面优势来弥补现有商业模式和组织方式存在的缺陷。换一种新的底层架构和信任创建机制,公司将继续存在,并可以将越来越多的易于模块化的业务交由市场来负责,只保留关键能力以实现其竞争优势。公司将变得更加浓缩,边界不断向内延申,公司间的合作也更灵活。这种全新团队协作方式将促进创新和价值的共享。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如果说在区块链之前,第三方中介机构的设立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那么区块链之所以能“去中心化”,不再需要中介机构的背书而实现价值传递,也正是因为信息透明度提高,解决了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交易双方之间建立了信任。可以说,信息对称是一切经济交易活动高效率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信息对称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下,“理性经济人”的利己行为却能最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促进公共福利的提升,这也正是被亚当·斯密称为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情况是信息不对称,或“市场失灵”的情形,需要政府或第三方监督机构介入,通过中介机构这样“有形的手”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政府或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往往耗时又费力,例如对贷款企业资质的核定便需多名工作人员数日工作付出。区块链通过算法来创造信任,使“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作用得以重新发挥,从而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看不见的手”不能在所有领域代替“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编制区块链应用的依据大部分还是要依据现实世界中的法律,例如资产认定;网络上的纠纷和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灾害,还是需要第三方独立机构来仲裁和救济。但是,借助区块链力量,政府治理将变得更加透明、高效和现代化,公共事务的处理更是如此。例如,身份认定,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不可随意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将每个人身份信息记录在区块链网络,构建个人专属的数字ID,进而省去传统身份信息数据管理支出,省去开展身份认定相关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再如医疗,使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患者电子病历,将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链接在一起,保证患者以更低费用获得更精确的诊断。又如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债务,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对账款进行记录和追踪,明确中央拨款和地方借款的去向是否真正落到实处,有效避免账款的不良使用。最后,垃圾分类甚至可以使用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来加以实现。

区块链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体现在治理技术的现代化,而且体现在由此带来的治理关系的根本性转变。一方面,区块链不可篡改性和信息透明的特性,意味着政府可以将治理的权能分化和转移给社会公民来共同治理。同时,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征信系统将促进培育社会公民的自觉性,实现其“自我统治”。另一方面,政府的治理将更透明,精准扶贫等一系列促进公平的政策可以点对点实现,政府和社会公民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未来之路

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诸多技术需要攻关。

第一,区块链在性能上尚不能支持大规模的商业应用。由于需要所有节点的认同,公有链交易速度最慢,而联盟链和私有链的速度相比之下会快些。未来应探索与链下云计算等技术的结合,以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在安全性方面,智能合约的设计以及比特币等一些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易被黑客攻击。例如2018年BeautyChain智能合约出现重大漏洞,黑客通过此漏洞无限生成代币,导致该代币价值几乎归零。代码的开源性带来信息透明,也蕴含了潜在风险,区块链的安全性需经过层层严格把关,合约代码需经历反复测试后再上线。

第三,公有链的共识算法和基于数字货币的激励机制仍有改进空间。例如比特币的挖矿设计和基于数字货币的激励机制,容易导致获得比特币的机会集中在少数矿池或节点上,使得比特币被少数人占有,形成垄断,违背原本“去中心化”的设计初衷和实现真正的“共享经济”愿景。

第四,相应的监管措施还需要跟上,尤其在数字货币交易以及通过首次电子货币公开发行进行融资方面,规避等不法行为,加强区块链节点的可追踪性。

区块链完全“去中心化”不是目的,信息透明与不可篡改性才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潜力所在。面对新技术冲击,正确态度不是打压,而应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思考如何运行新技术来改善运作流程、提高治理效率。在改进过程中,公司进一步塑造和凝练出新竞争优势,国家治理逐步实现现代化。

当然,区块链技术仍在发展初期,一些技术和法律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可能还看不清未来的发展,就像30年前无法想象互联网如今日一样涉及生活之方方面面。但可以想象到的是,区块链技术终将重塑商业世界的组织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同其他技术一起,共同推动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实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46ms0-7:70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