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观点 | 区块链对金融领域的“冲击”没有想象中大_区块链游戏币有哪些

来源:小葱区块链

作者:殷耀平

“金融体系会因为区块链发生很大的改变,但绝对不会是颠覆式的”。

近日参加“破界.融合——区块链与数字金融高峰论坛”时,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在谈及区块链对金融格局的影响时明确表示,“我不认为中心化的金融体系会被分布式颠覆掉”。

参与讨论的度小满金融区块链负责人李丰也表达了类似看法,认为谈区块链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仅仅只是一种大胆展望,“现在用‘冲击’这个词,有点过早或者过大,只能说目前我们看到区块链对现有应用产生了一些‘刺激’”。

众所周知,区块链过去十余年的发展都始终和金融领域保持着密切联系。

从最早起源于数字货币,以及资产交易的早期应用,到后来的IC0非法融资的出现和迅速扩张,再到法定数字货币、Libra等稳定币的探索,无一不与金融息息相关。

近两年,依托联盟链技术的发展,国内金融业更是成为区块链应用实践的一个十分积极和活跃的领域,各大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都在做相关探索。

毫无疑问,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金融行业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对于这种挑战可能带来的结果,市场上有两种声音:

一种认为,区块链技术将最终融入传统金融业务,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升级,起到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操作成本的辅助效用;

另一种认为,区块链等新技术将彻底颠覆传统金融业务,形成全新的金融格局。

对此,我们认为“区块链+金融”应用领域的一线从业者最有话语权。

观点:若PayPal稳定币希望与USDC充分竞争,需要在加密交易所上线:8月7日消息,Enclave Markets首席执行官David Wells表示,PayPal宣布推出稳定币PYUSD,目前尚不清楚其对USDC有何直接影响。据悉,DavidWells曾在2017年至2020年为Paxos工作,担任USDP和BUSD的产品负责人。Wells表示,PYUSD和USDC可能会争夺类似的客户群,这些客户群更喜欢使用美国境内受监管的稳定币,而不是离岸稳定币。但PYUSD要想与USDC充分竞争,就需要在加密交易所上线。Wells认为,“目前还不清楚PYUSD何时/是否会在大型交易所上线,所以它可能会专注于跨平台支付用例。长期来看,PYUSD也可能在加密交易市场份额上与USDC竞争,有可能在DeFi市场上竞争。”加密研究公司K33副总裁AndersHelseth对此表示赞同,“我认为短期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是否有交易所采用PayPal的稳定币。”[2023/8/8 21:30:38]

近日在“破界.融合”区块链与数字金融高峰论坛上,来自央行、中钞区块链研究院、微众银行、光大银行、腾讯、百度以及众安科技等单位的区块链技术和产品负责人围绕当前区块链对金融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以及区块链+金融的应用潜力和实践困难等话题都做了深度讨论。

小葱特提炼出精华内容,以便从业者及时了解大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们对区块链+金融应用的阶段性总结和预判。

区块链+金融案例频出,金融受区块链的“冲击”有多大了?

近两年,国内由于联盟链技术的兴起,使得区块链在金融业多个领域的探索和应用取得了更多实质性进展。

观点:因担心监管问题,大多数美国交易所可能不会上线BNB:12月24日消息,Into TheBlock研究负责人Lucas Outumur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交易所可能不会上线BNB,因为他们认为其网络中心化并将BNB视为一种证券。“美国交易所可能不值得冒险上线一种证券,当它是竞争对手的代币时更不值得冒险。”

Fundstrat数字资产策略负责人Sean Farrell也表示,BNB可能不会在大多数美国交易所上线,因为它可能“被监管机构视为证券”。

本周美国SEC将FTT描述为证券,这意味着其他交易所平台币可能很难在美国交易所上线。目前BNB已经在Binance US、KuCoin、Huobi和OKX等交易所上线。[2022/12/24 22:05:04]

例如,央行推动打造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平台,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合作推出的“福费廷交易平台”,工商银行推出的“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等等。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似乎呈现出快速推进的迹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业务规模越来越大。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区块链将在金融行业掀起巨变,颠覆现有金融体系和金融模式。

不过,度小满金融区块链负责人李丰认为,谈区块链对金融体系的“冲击”目前还只能算是一种大胆展望。

他表示,现在用“冲击”这个词,有点“过早”或者“过大”,只能说区块链对现有金融业产生了一些“刺激”,大家已经有些反应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无动于衷。

“虽然我们已经看到ToB和ToG都有释放很多预算,但是反过来看待这个事情,要冷静。或许这些预算能够让区块链按照现有的模式获得短期的喘息…我们看到这些预算会增加很多应用,行业出现了很多案例,但是这些案例的价值在哪里?有没有真正对行业发展产生持续推动力?”

观点:如果比特币基于PoS机制,单凭此因素不会让其如此有价值:黄金支持者、比特币反对人士Peter Schiff在他最近的推特中对基于区块链上验证和存储数据的比特币价值进行了抨击,称基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毫无意义。他将比特币交易数据与一名挖掘者的劳动价值进行了比较,并表示:“他将比特币交易数据与一名挖掘者的劳动价值进行了比较,并表示:“比特币的价值来自验证区块链上编码的信息所需的过去工作的想法是无稽之谈。如果我努力挖一个洞,然后用泥土填满,我的劳动会创造什么价值?没有价值的努力是毫无价值的。”比特币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兼前执行董事Bruce Fenton在一定程度上同意Peter Schiff的观点,他指出了赋予比特币价值的其他因素。他向Peter Schiff解释说他所指的是PoW共识机制,与比特币不同,其他许多基于POW的货币已经完全失败。Bruce Fenton表示,如果比特币是基于PoS机制,单凭这个因素也不会让比特币变得如此有价值。(U.Today)[2020/11/21 21:35:27]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教授也强调“不认为中心化的金融体系会被这种分布式的体系颠覆掉”。他认为,区块链在金融等场景中的应用,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2”。

何平建议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多应该是,在现有中心化的支付体系或金融体系中加入区块链的元素,给传统金融赋能和增价,而不是把它颠覆掉。

“无论是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还是保险类应用,都是要在现有中心化的基础体系当中,增加区块链的元素,寻找到那些中心化体系不能解决的痛点问题,或者做的不够好的问题,引入区块链来解决”。

观点:NEAR协议抢先实施EIP-1559 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开放性网络平台NEAR Protocol (NEAR)已于近日迎来主网。该网络目标是与以太坊竞争,争夺智能合约开发者。与此同时,NEAR也采用了EIP-1559提案,而根据加密货币研究员Hasu的分析表明,NEAR所采用的设计可能存在严重的错误,这会导致市场有强烈的动机来规避其目前的机制,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EIP-1559大大改变了当前以太坊的费用模型,其带来了很多实质性的好处,其中之一是使用户更容易预测费用,几乎完全消除了出价过高的情况。乍一看,NEAR完全是复制了以太坊的EIP-1559。

例如,以太坊中每个区块的最大费用变化为12.5%,区块时间大约为12-13秒,而在NEAR中,每秒区块时间的最大变化为1%。但再细看,NEAR所实施的EIP-1559有两个大的不同:1.用户无法在协议中打赏(激励)区块生产者;2.它向智能合约支付基础费用的30%。综合考虑,NEAR的解决方案不仅不能改善结果,反而会使结果变得更糟。通过禁止向区块生产者支付费用,NEAR的解决方案会鼓励形成一个交易优先权的“黑市”。通过向应用开发者增加一个强制租金,其只会强迫应用向用户退款,甚至可能在此过程中破坏它的EIP-1559。(Deribit Insights)[2020/10/20]

在何平看来,区块链主要可能在三个方面改变金融体系。

首先是改变支付体系。现有支付体系已经受到比特币及其他公链加密货币的影响,未来联盟链上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加密数字货币、通证/积分/其他新名字来影响到现有支付体系,势必会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观点:加密公司或希望加强合规程度以求长远发展:身份验证提供商Trulioo副总裁Anatoly Kvitnitsky表示,验证文件、遵守反(AML)和了解客户(KYC)合规程度,可能是很多加密公司的区别所在。由于加密技术跨越了很多边界,而想在该领域做出成绩的话,一些加密公司可能会希望能采取措施符合监管要求。与此同时,如果加密公司真的想与监管机构合作,将看到更主流的合规方式。(Cointelegraph)[2020/7/20]

其次是改变信用体系。信用是金融的核心基础,而区块链会带来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变化。具体可能从分布式信用生成、分布式的信用传递、有分布式的信用监督以及分布式的信用评估多个方面重构整个信用体系。

最后是改变金融体系的管理。金融体系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是控制道德风险和不对称信息。未来可能是基于区块链分布式的方法进行分布式地管理,因此整个金融体系的管理、包括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都会发生变化。

但,他强调说“这种变化绝对不会是颠覆,我不认为中心化的金融体系会被这种分布式的体系颠覆掉”。

此外,度小满金融李丰也认同,如果大胆去想的话,未来区块链可能会对金融业产生一些很大的改变。

首先,区块链旨在建立分布式信任,目前金融领域已经有基于区块链去构建一些新业务和模式。这种新业务的生长,可能会对现有金融业产生一些变化,由此生长出一些新的森林、新的蛋糕。

此外,采用区块链这种新的工具,或许能解决现有金融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有些业务场景中,传统的绝对中心化的模式可能行不通,利用区块链实现协作治理和流程打通的工作模式可能会更好。

值得强调的是,李丰认为,目前对区块链的吹得很大,但实际作用或产生的效果并没有那么大,因此他认为,“或许区块链的主要战场并不在这里”。

比特币的成功表明区块链在这种不跟实体用户接洽的场景下做得非常好,因此李丰认为,未来如果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场景足够完善和繁荣,数字化、虚拟化的场景可能会是区块链大展身手的地方。

他举例说,也许十年后每个人身上会穿戴100个物联网设备,每个设备都涉及一些交易功能,会产生交易行为…

而这些种种,现有的基础设施显然无法支撑,必然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支撑这套商业平台,构建起一套新的金融基础设施,然后传统的基础设施会被慢慢侵蚀。

这块正是李丰所看好并期待挖掘的“大蛋糕”,不过他觉得可能会很慢,“我们看到的是,数字化在发展,但是没那么快”。

区块链+金融落地实施:难点重重

从现场讨论结果来看,嘉宾们普遍认为,虽然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落地案例日见增多,但并没有对现有金融业务形成所谓的“冲击性”影响,至少还没有感受到任何变革的临近。

综合来看,小葱认为,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国内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基本都是以联盟链的形式,但无论从技术还是应用的角度看,目前联盟链都还尚未成熟,应用自然也无法施展拳脚。

此次论坛上,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范瑞彬也对联盟链的发展现状做了总结,“就现状而言,联盟链肯定还远远没有发展到繁荣的阶段”。微众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始做联盟链底层框架的机构之一,目前国内不少金融类应用都建立在其底层架构之上。

另一方面,现有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在区块链+金融应用上还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并没有规模化推进的迹象。

论坛讨论嘉宾分享了各自在推进区块链金融应用落地实施过程中的种种思考和问题。

据众安科技区块链工程研发负责人范洪月透露,众安科技主要做了两个模块的尝试。

第一块,电子保单的应用。即把电子保单放到区块链上,利用区块链的特性对其进行存证、追溯等应用,未来,这种应用可能会在监管、法院等类似机构成为证据。

第二点,尝试了一个通证领域的应用。发起了一个保险资产协议,目的是帮助用户拉取所有保险资产,即集中拿到在不同平台投保的所有险种,打破各保险机构之间的数据孤岛。

具体实现是,通过发起保险资产协议提供一个标准模板/通道,允许把个人所有的保险、根据运行定义的资产形式统一做到区块链上,根据每个用户的总体保险资产信息,可以结合金融、医院等机构来分析个人资产状况。

范洪月坦言,他们在整个探索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三个大的难题。

第1个是数据可信度的问题。仅仅是保险公司单方面把保单放到区块链上还不够,其他用户并没有足够理由去相信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因为其实在建网数据过程中,人工是最不可靠的一个因素”,针对这一点,范洪月认为需要结合物联网等新的技术,结合机器到机器到方式。

第2个是数据标准化的问题。数据的打通需要依赖数据通道,但如果数据没有形成标准化,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使数据共享过来,也不知道对方数据是什么。

第3个是数据隐私保护的问题。无论是从媒体舆论,还是观众自身,都能感受到目前针对用户隐私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结合密码学技术来实现用户可控的隐私保护,也是一大难题。

此外,这样一项保险资产协议标准要如何去往外推,其他保险机构相互之间面临客户竞争关系,怎么同时来加入并且协作...这些都是推动这一应用落地的难题所在。

京东数科创新科技业务部区块链部产品经理张作义则从业务实践的角度,讨论了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落地的关键点,他认为需要完成“三步”。

第一步首先要完成数字化。先有数字化的信息,才能去做信息的上链,以及一系列链上的一些创新工作。

第二步是人才的培养,张作义认为这点比较困难。据他介绍,京东数科就是原来的京东金融,目前主要做的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金融。这个团队从过去3-4年间,完成了从区块链内核引擎,到外围的BAAS服务,再到上层应用...一整套的区块链完整交付体系。

在推动区块链金融应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他认为非常难的点是,团队既要懂区块链技术,又要懂具体金融业务的逻辑,“这样才能及时挖掘业务需求,并且把区块链的特点结合进去”。

由于这类应用需要和各个参与方形成一个协作网络,就往往需要跟各方去谈,以前的流程是什么样的,有了区块链以后能变成什么样,从而推进落地实施,张作义认为这是最大难点所在,“技术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只有结合了具体的业务和产品才能产生价值”。

第三步,他还指出,整个实施过程还十分依赖于京东自己的资源禀赋。不仅需要底层区块链技术,可能还要带着一些金融业的资源。比如做资产证券化的案例,发行的就是京东白条的资源,相当于是把京东自己一部分资产拿去做证券化交易。

“有了技术、有合适的人才、并且找到真正能可持续产生价值的点,一系列组合起来,才有可能做好”,张作义总结说。

区块链+金融应用未来畅想:下一步该如何往前走?

尽管目前来看,区块链并没有释放出巨大能量,但在场的从业者依旧展现出对区块链未来应用的十足期待,并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后续行业发力的要点。

“虽然区块链现在比较火的只是币的交易,但我们非常坚信,它可以实现其他功能”,京东数科张作义表示,他结合京东自身的实践经验给出了两点建议,认为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是一个双轮的东西”。

第一个,要去寻找真正产生价值的场景,这样才能活下来、才能越活越好。

第二个,找到场景之后,通过场景去提升技术,锻炼人才和队伍,然后沉淀下来一些服务能力和技术能力,以及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通过这样的一个“双轮”,就是在用的过程当中总结沉淀,然后提升综合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会让团队走得更远。

度小满金融李丰强调了一点,应该“以鼓励创新为主,鼓励技术的研究为主...防止建立在虚假繁荣之上”。

李丰认为,当所有的底层繁荣起来、技术完善之后,再到上面去产生商业价值,形成所谓的标准案例,实现商业上的自我造血和可复制利用,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AlphaCoinFund创始合伙人安乾隆认为,未来区块链在全球金融领域的落地,应该是全方面、多层次的。

在他看来,区块链技术去影响当前的金融结构,首先可能是国家层面以国家的力量去推动,类似于DCEP这样的区块链基础项目出发,其次是头部区块链技术公司和传统的金融机构以及巨头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最后应该会在每一个垂直行业涌现出新的创业公司和细分领域的小公司。

安乾隆表示,从投资方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关注在细分领域上做创新的小型企业,认为在这种新型的金融科技细分行业的细分方向上能够跑出新的巨头公司。

发展到现在,区块链已经在各行各业有了比较多的尝试。?众安科技区块链工程研发负责人范洪月认为当下有个问题最值得深入思考,“我们发现,现在的区块链远远不是过去的区块链,那么未来的区块链是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区块链?”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7:6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