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评论 | 疫情促进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更高版本 危机下区块链不再缺席_比特币

作者:互链脉搏,原题《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促进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更高版本》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17日,按照时间推算“新冠病”已经出现,但这一天,武汉还是荣耀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了《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从数字环境、数字政务、数字生活、数字生态4个一级指标及20个分指标,对各城市作了综合评分。武汉力压深圳、北京、广州高居第三位,当时就有说法,在数字时代,武汉是一线城市。

但是在疫情大规模爆发后,湖北红十字会仍需要单位开介绍信才能领取救援物资这种“原始”的做法,让这座城市数字发展的短板暴露。

先不论政务系统数据不打通带来的决策失误,具体到一个生命的场景,个体不知道哪家医院有床位,不知道附近哪里有危险,不知道哪里能买到口罩消水。而这些“不知道”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来解决的。

评论员:引入区块链技术,完善征信体系建设:3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布评论员文章《健身房跑路、美发店关门......疫情影响的预付卡纠纷咋管?》。文章指出,对于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应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针对违规经营建立严格惩戒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例如引入区块链技术,一旦商户出现违规违约行为,将行政处罚上传到信用记录,进而对行为人今后经营予以限制和约束。[2020/3/29]

如果说《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足够准确,那么武汉暴露的数字生态问题在其他城市可能更严重。

而此次疫情结束,对数字化的短板进行改进,将促成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更高的层面。有种说法,2003年的“非典”,推动了中国电商等数字产业的发展,此次“新冠”也将带动新的数字经济生态。这也为区块链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数字经济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初见成效

数字化在此次新冠疫情下已经展现出巨大的作用。

比如初步建设的数字实名制网络,让追踪病人的行踪及接触人更加便捷;

声音 | 加密评论员:Zcash双隐藏交易量激增,占总交易量13.2%:据加密评论员Spencer Noon推文,2020 年 1 月 ZEC 的双隐藏交易(Shielded transaction)占比达到 ZEC 总交易量的13.2%,且这一占比还在持续上升。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双隐藏交易方式在 ZEC 的交易量中占比越来越高,在 2018年底,双隐藏只占 zcash网络的 1-2%,而在Scalping 升级之后,Zcash网络增强了对轻客户端s-tx和ux,所以 s-tx 的份额大幅增长。[2020/2/1]

比如在居民足不出户的状态下,电商和物流的数字化满足日常所需并减少了更多的感染概率;

比如在开工时节,居家办公的情况下,办公方式的数字化弥补部分的经济损失;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云课堂实现在家的学习;

比如还有数千万人通过监控设备将建筑工地数字化,做起了火雷二神山医院的“云监工”;

……

声音 | 知名财经评论员:比特币合理价位应在8800-9300美元:比特币在北京时间今晨出现短时暴跌,根据资深华尔街从业者、知名财经评论员Max Keiser在推特上表示比特币最近下跌可能因为BitMEX解除了高杠杆头寸,此前比特币价格可能是被高估了,因此他推断比特币的合理价位应该在8800-9300美元区间。[2019/7/29]

若没有这些数字化的建设,中国的损失可能更大。

去年10月份,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2018年,全球有47个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0%以上。但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已经世界第二。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报告《中国数字经济如何引领全球新趋势》显示,中国已经稳固奠定了自身作为消费者导向型数字技术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占据了全球零售电商40%以上的交易额,在自动驾驶汽车,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其风险投资规模位列全球三甲。全世界1/3的独角兽企业都来自中国,同时,中国科技企业的运算效率依然保持着世界纪录。虽然中国的总体服务贸易仍呈现逆差,但近年来,在数字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已实现每年150亿美元的顺差。

声音 | 云栖科技评论:数字货币下沉 区块链上升:人民网研究院和阿里云研究中心发布的第96期云栖科技评论提到,随着数字货币下沉,市场普遍认识到,区块链作为一种数字互信机制,很可能将在几乎所有的行业起到支撑作用,毕竟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就是“(可信、可确认的)契约”,这意味着区块链的作用与现代商业社会的本质是有根本性联系的。与此同时,随着区块链在数字身份、智能合约、内容管理和分布式数据存储等多个领域逐渐落地,区块链已经展现出其催生应用创新的能力,很可能成为下一波技术创新浪潮的引领者,受到追捧理所当然。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下沉,区块链与“新数字货币”上升,相信会在2019年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在这背后,是现代商业社会和每一家企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本质价值的认可和善用。[2019/3/21]

具体到此次疫情的中心——武汉,是中国数字建设的领先城市之一。除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武汉位居高位,在腾讯、阿里等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研究中,武汉在中国城市中也居前列。

BitMEX发文质疑以太坊无法过渡至完全PoS 引V神评论反驳:BitMEX今日发布一篇以太坊最新提案的分析,针对使用PoS与PoW的优劣进行了讨论,认为以太坊的PoS提案相较于之前的尝试来说是一大进步,但不认为以太坊能够减少对PoW的依赖。以太坊创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在文章下评论,不同意该观点,个人认为从混合PoS过渡到完全PoS并不存在太多障碍,资金被盗问题会由部分削减机制解决,Casper FFG的目标在于引导合理共识。[2018/4/11]

但是武汉数字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去年5月,腾讯研究院发布《数字中国指数报告》更细的指数显示,武汉在数字金融、数字文娱、数字商业服务方面表现较好。但对此次疫情更重要的数字交通物流、数字医疗、数字生活服务方面,武汉表现较弱。

此次疫情爆发后,武汉及湖北的政务处理被关注最多。关于数字政务,腾讯研究院发布《数字中国指数报告》没有单独到城市。但是整个湖北的表现只排到了第14位,和其GDP第7位的表现不相称。

武汉在数字政务的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污点”,比如去年8月媒体爆出,武汉市政府和微软合作的1.75亿智慧城市项目“烂尾”。2013年,双方签合约表示该项目“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平台,帮助政府在优化配置,应急响应及决策分析上更具洞察力。”

当下,群众对武汉的应急响应,决策分析是有质疑的。

疫情或促进中国数字经济更快发展

此次疫情暴露了中国很多城市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短板,不出意外的话,各方会很快将其补上。

疫情发生期间,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行动。比如1月26日,深圳某公司就承接深圳“防疫重点车辆核查系统”的研发,协助深圳交警排查市民举报的疑似疫区来深车辆。接到任务后,团队仅用48小时即完成需求对接、全功能设计、研发、部署等全部工作。1月29日晚,系统顺利上线并投入使用。该系统协助深圳交警快速精准采集举报信息,并实现举报信息从采集到核查、反馈的线上跟踪全流程闭环;还可有效排除、过滤重复信息,全面提升车辆核查效率,有效减少警力资源的浪费,帮助深圳交警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杭州,某上市公司针对当下疫情状况,公司交通信号配时团队和运维保障团队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全方位保障杭州市内各区域交通信号、电子警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等各子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南昌,某公司协助南昌交通管理局对每日进出城的车辆进行了实时监控,对外省车辆,特别是湖北籍车辆、武汉籍车辆、本省外地车辆进行了有效分类分析和统计,并及时上报,完成每日进出城车辆分析报表;同时,通过对南昌市内正常行驶的车辆进行分类统计、趋势分析,完成每日南昌市出行分析报表,同时上报市局。

此次疫情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暴露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门数据的打通。各个医院的数据、人群流动的数据、医疗物资的数据、救援物资的数据掌控在各个部门或相关企业手中,表现在物资分配、高爆发区域防疫等不足。

部分地区快速进行这方面的建设。比如在广州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于2月2日正式上线运营。该系统基于“南沙城市大脑”,运用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汇总整合疫情重点关注人员、最新疫情数据、资源调度等各类防疫信息,打通各部门的“数据烟囱”,着力打造统一的疫情防控指挥中心。据了解,南沙也是全市率先建成防疫统筹信息化平台的行政区。

数字身份建设。目前公民数字身份数据也是分布在各个平台,包括政务部门和互联网公司,于是造成大量的重复登记,仅仅笔者就被小区、居委会、在地派出所、公司单位、孩子学校等登记相同的信息。但互链脉搏也发现,不少城市通过此次疫情加强了数字身份的建设。比如2月4日消息,湖北省随州市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平台正式发布,平台包含“主动申报与疫情线索提供”、“信息发布与健康教育”、“新型肺炎患者同行程查询”、“网上智能问诊”、“疫情实时追踪”等模块,为随州居民提供智能、快捷的疫情防控通道。这是继2月1日襄阳市之后,湖北省第二个上线阿里“数字防疫系统”的城市。

智慧物流建设。这次疫情中,物资的分配不均是被诟病的问题。缺少一个有智慧的“大脑”将需要的物资分配到需要的地方。造成各种混乱和质疑。实际上,包括阿里、京东等都建设了相对智慧的物流体系,但处在物资分配风口浪尖的“湖北红会”并未采用。

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大系统,除了上述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对于相关产业而言都是机会。比如对于区块链产业,可以在数据打通方面通过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实现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实现数字公民的建设;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智慧物流中各种数据的计算,降低物资分配的不信任。

危与机共存,下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区块链应不会缺席。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7:12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