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R:DeFi如何演化:四个阶段_ULAND

前言:DeFi从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两年多时间,演化很快,并迅速成为整个区块链行业最具有吸引力的叙事。DeFi会经历什么样的演化?

本文用互联网的演化做类比,第一阶段的诞生更多是对传统模式的模仿。第二阶段有了原生模式的突破。第三阶段重回传统产品以寻求更高规模。第四阶段可能会诞生出目前无法想象的产品。

不管如何演化,DeFi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动能,并将深刻改变金融世界。这种降维打击现在看起来很幼稚且笨重,但不用几年,它释放出来的威力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本文作者是MichaelAnderson,本文由“蓝狐笔记”社群的“SIEN”翻译。

对新人来说,很难相信DeFi领域在仅仅一年时间内发生的成长、改变和成熟。2018年底,随着模型重新发布以及获得来自AndreessenHorowitz的这样专家的投资,Maker重回人们视野。Compound金融也大约在同一时间推出,提供基于以太坊资产的货币市场,且也接受了AndreessenHorowitz的投资,且其在2019年底对Compound进行了更多的投资。

尽管DeFi领域发展迅速,但依然可以简明地理解这一产业。可以用四阶段论来帮助我们定义已经达成的主要变化以及未来的根本发展。这四个阶段的区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公司或市场可能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而有些还停留在之前的阶段。毕竟,DeFi领域的发展从来就不是齐头并进的。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大爆炸”阶段。企业家、分析师以及专家认识到传统金融产品可以移植到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

遗憾的是,“大爆炸”被证明是有些缓慢:第一批产品向怀疑者表明,区块链能处理复杂金融工具,但其速度达不到人们期望。它们说得上是成功PoC协议,但算不上是让人全然满意的产品。

一些“大爆炸”产品,如包括Maker和Compound,支持超额抵押的借贷业务。第一阶段,尽管发展很快,但类似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网络繁荣:像电子邮件和原始搜索这样的产品模拟线下的类似服务,如邮局和黄页,但它们缓慢、笨重且难以管理。

第二阶段

在经过最初的概念证明之后,DeFi进入突破时刻。这是第二阶段。专家们意识到加密原生的金融产品是可能的,且认识到去中心化是优势而非累赘。去中心化之前的产品显示,代币价值捕获机制能够发展起来,我们目睹了synthetic资产和去中心化的现货及期货市场交易的崛起。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等同于一些像雅虎和网景这样公司的崛起,它为网络用户提供了原生应用,不仅是之前存在的类似产品的复制。或许值得注意的是,网景的联合创始人MarcAndreessen也是AndreessenHorowitz的主要合伙人。

第三阶段

在第一阶段,DeFi创新者试图将传统金融产品移至区块链,但是,他们的努力被操作和处理的速度所限制。在DeFi的第三阶段,公司重回传统产品。

利用去中心化潜力的“传统”产品获得越来越多的优势,而且也超越了之前链和账本的限制。监管、用户体验以及扩展性解决方案消除了进入的障碍,与此同时,消费者规模级别的产品变得势在必行。

低抵押的消费者保险和票据保理是这一阶段DeFi的潜力产品。很多公司和项目已经处于Defi第三阶段的早期,而其他项目也在计划进入。如果我们持续用互联网来做类比,这一阶段可能相当于亚马逊和Ebay的迅速崛起,这两个公司都说服了疑问重重的人们相信在线商务可以改变大家的生活。

第四阶段

DeFi的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是最需预测的:我们无法知道它什么时候到来,也不知道它会包括什么。第四阶段会引入我们现阶段无法想象的概念和产品,但当回顾起来时可能看上去很明显。

举最近的例子,数码摄影的发展和平民化加速了社交媒体的爆炸性增长,这一领域与分类广告和电话簿相联系,但更具吸引力、且娱乐性更好,利润更高。

Facebook和Twitter开启了人类联系的新方式。而仅在20年前,社交媒体还几乎不可想像。但如今,它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今天最年轻的工作者在社交媒体之前对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记忆。DeFi的第四阶段可能会对我们的金融生活产生类似的影响。我们会想,如果没有这些产品和服务,我们该如何生存?

对于DeFi来说,未来看上去一片光明。如果有什么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给我们启示,未来的到来可能会比我们所有人预期的要早。从ARPANET原型到大学校园的好奇心,再到商业产品,互联网花费了数十年时间。而经历了这些之后,后面会加速,而DeFi可能也会经历类似的加速。DeFi中的很多重要项目仍然处于第二阶段,一些可能已经抵达第三阶段,还有一些依然处于最初的阶段。

相信在未来,我们会看到有更多的公司、项目和创新出现。我们希望第三阶段的公司会快速成长,谁知道呢?也许在今年结束之前,我们会看到第一阶段末尾的DeFi应用。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了,我们都在等待。------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31ms0-5:2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