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区块链助力公益慈善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应用场景、挑战及展望_Coinzix Token

作者:OKEx分析师秀秀

编者注:原标题为《区块链助力公益慈善研究报告》

目录:

一.公益慈善事业介绍

1.1公益慈善事业结构

1.2互联网慈善3.0

二.区块链赋能公益慈善可行性分析

2.1当前公益慈善领域的乱象

2.2传统公益慈善痛点

2.3区块链与公益慈善结合的必要性

三、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领域的应用场景

3.1慈善捐赠

3.2信息共享

3.3信息追溯和记账

3.4增信与凭证发行

四、挑战与展望

4.1区块链应用面临的挑战

4.2未来展望

一、公益慈善事业介绍

1.1公益慈善事业结构

广义的现代公益慈善事业除了包含狭义的救济救助外,还包含了教育、医疗、健康、科学、文化社会福利等多领域中的互助及志愿服务。因此公益慈善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人口、法律政策、社会文化环境、慈善组织发展、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方面。

公益慈善事业参与主体:

我国《慈善法》共12章112条,涉及慈善组织的申请登记、监督检查和个人发布求助等问题。其中明确了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三类慈善活动主要参与主体。

慈善组织构成类型:

慈善组织是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它的主要类型有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这其中符合慈善组织条件的,均可以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向民政部门申请认定或登记为慈善组织。成为慈善组织后,该机构能够以“慈善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依法获取公开募捐资格并开展公开募捐活动,依据相关税收法律等规定获得税收优惠待遇。慈善组织要确保慈善项目能够实现慈善效益,并及时进行信息公开接受监督。

上图是慈善组织构成类型的定义和例子,不同类型的慈善组织,在注册资金、发起人数量、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取得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从上图定义来看,只有基金会是将“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写进定义中的,这也是目前慈善组织多为基金会形式的重要原因。据目前“慈善中国”中统计的慈善组织信息中,搜索结果共6793条慈善组织数据,其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数据有2107条。

公益慈善事业的主要事务:

公益慈善事业的主要事务可分为慈善募捐和志愿服务。据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我国公益慈善行业稳步发展》中数据显示,2018年,民政部及相关部委共出台了21项公益慈善领域的法规政策,着力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进入平稳发展时期,2018年新增社会组织70978个,总数达到792016个。其中新增基金会760个,总数达到6882个;慈善捐赠稳定增长,年度社会捐赠额连续两年超过1400亿元,达历史较高水平。互联网筹款增长迅速,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总筹款额超过35.7亿元,有98.2亿人次网民关注和参与。

中央网信办熊希贤:坚持真应用,避免炒概念蹭热点为了用区块链而用区块链:12月26日,2021CCF中国区块链技术大会在海南海口举办,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政策规划处熊希贤发表致辞时分享了区块链创新应用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坚持真创新,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加强对国际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沿的跟踪研究。

二是坚持真应用,避免炒概念蹭热点,为了用区块链而用区块链。要聚焦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点难点问题,挖掘真正适合区块链应用的场景。

三是构建良好生态,坚持胸怀全国,强化全局性谋划,前瞻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协调政企学研用国防资源共主开放友好,和持续的区块链技术生态和多方协同的产业生态。[2021/12/26 8:04:52]

在志愿服务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志愿者实名注册人数突破了10973.2万,志愿团体总数为58.4万,志愿项目总数为209.4万个,1731.5万人次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总数达到了13.02亿小时。另据慈善中国数据,2018年度中国志愿者贡献总价值为823.64亿元,较2017年增长50.36%。这表明社会整体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实践和贡献越来越看重,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和心血。这将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会进一步要求慈善公益事业信息的透明化和监管规则的详细化。

1.2互联网公益慈善3.0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慈善事业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其历史演进之路经过了政府背书公益慈善组织的1.0阶段、企业支持公益慈善组织的2.0阶段、以及目前互联网公益慈善的3.0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移动普及使得具有高度通达性、透明度和使用友好性的新媒体时代到来,数码支付增加了个人接触慈善机构的机会,并随着人民的慈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近几年来公益慈善事业展现出了巨大力量。今天,人们发现自己关心的公益慈善问题时,可以自行在网上参与捐款。

进入互联网公益慈善3.0阶段之后,我国的慈善事业发生了诸多可喜变化。一是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更加成熟,主要表现在数量增长快、领域覆盖广、慈善领域创新创业多等方面;二是公益慈善资源得到巨大增长,近三年稳定在千亿元规模上,全民参与捐赠的新模式扩大了网络筹款规模,推动我国公益慈善走出资源短缺时代;三是慈善组织透明度相对提升,互联网的公开、透明、快速传播的特点,推动了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慈善项目信息传播、受助人信息反馈的发展。

根据Bain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网络慈善事业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中国慈善捐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11%,2017年中国慈善捐款总额达到1560亿元人民币,其中企业捐赠约占总捐赠价值的60%-70%,个人捐赠约占总市场的20%。2016年中国的个人捐助者数量达到9100万,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但这只占中国人口的7%,这显示出个人捐赠的巨大增长空间。

此外,这一时期网络捐款只占个人捐款的不到6%,在需求方面,2017年只有约40%的具有公开筹款资格的慈善组织和2%的非政府组织出现在腾讯的慈善平台上。因此网络慈善筹款的增长潜力也是巨大的。

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区块链将成为实现新数字资产互联网的基础:10月29日,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张辉表示,区块链技术最终将成为实现新数字资产互联网的基础,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所以互联网必须是开放的,可能从一些小型局域网开始。局域网络数量庞大,这也是我们在联盟链社区看到的情况。这些本地区块链网络必须能够彼此互操作。最终,这些局域网可能会发展为互联网水平,能够将数字资产从联盟链整合到另一个区块链上。(新浪财经)[2020/10/29]

二.区块链赋能公益慈善可行性分析

2.1当前公益慈善领域的乱象

当然,互联网公开、透明、快速传播的特点也对公益慈善事业提出了更高的透明度要求。由于慈善组织扮演着由捐赠人到受助人的信任中介的角色,其公信力影响着我国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和信心,网络曝光的慈善组织丑闻更容易引发大范围的信任缺失。

公益慈善丑闻会大大削弱公众的信任和捐赠意愿。2011年是公益慈善的问责年,“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天价餐费”、中华慈善总会“尚德门”事件、宋基会事件等集中爆发,涉及众多巨头公益慈善组织,产生巨大恶劣影响。导致2011年整年的社会捐赠总额较上一年下降了18.1%,涉事的中国红十字会的捐赠收入直接从30.12亿元跳水到5.58亿元。之后,从2011年到2014年,个人捐款总额下降了60%。

从数据就能感知,这些慈善组织存在的管理不严、资金运作不当等问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而近些天来慈善组织的负面信息不断涌现,使社会公众再次对慈善组织产生广泛质疑。并导致慈善组织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吴花燕事件:

今年,贵州省体重仅43斤的24岁女大学生吴花燕去世,而某短视频账号为吴花燕筹集45万元,在吴花燕并未收取这笔钱的情况下,却声称“已将爱心交至吴花燕手上”。以其名义发起筹款的公益平台“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被曝光募款超100万元却只给了吴家人2万元。据悉,“9958”在开启募款时吴花燕本人并不知情,其在筹款文案和发布新闻中把一直在帮助吴燕花的学校和当地政府国家福利全部抹杀映射成冷漠无情的状况,进行煽情筹款。证券时报新闻指出,公益人实名举报“9958”主管王昱屯聚捐款用来理财获益。更有网友发现,该平台还涉嫌用其他已经离世的病童继续筹款,涉嫌诈捐。孩子已逝,在其官网项目进展页面居然显示“出院康复”。而早在2016年新京报就有报道,”9958“5个月中因各种原因暂停给患儿转款36天,其间最长一次延误11天,延误患儿治疗。

仅这一个事例就展现了当前互联网慈善的中存在无慈善募集资格机构或个人的诈捐问题,以及慈善组织在募捐管理与使用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捐、超额募捐、不专款专用、信息披露作假、员工渎职、变相囤积善款牟取私利等。

武汉红十字会事件:

年初冠状病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疫情抗击战开始后,武汉抗疫一线医院医疗物资,包括口罩、酒精、防护服等紧缺的消息时有爆出。此时,社会各单位、机构,以及成千上万的网友正源源不断往武汉捐赠物资,欧科集团成立了1000万元疫情防治专项基金,用于支援新型冠状病防疫工作。而据多家媒体曝光,这些救援物资很多都堆积在武汉红十字会仓库,没有及时有效送往各个医院。《中国经济周刊》的一篇报道直指湖北省红十字会和武汉红十字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信任危机。

广州商学院教授:构建“产业区块链”对粤港澳大湾区“两业融合”的存在四点经济价值:4月20日,广州商学院教授管同伟在广州日报刊文《创新区块链技术应用 构建大湾区“两业融合”大平台》。文章表示,构建“产业区块链”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两业融合”的经济价值在于:第一,提供信任与数据安全保障。第二,帮助区内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第三,有利于提高区内制造业的创新意识。第四,避免同质化竞争、地域经济环境风险以及降低能源消耗与污染。[2020/4/20]

这次事件中,暴露出慈善组织物资分配不符合实际需求、分发派送效率低下的问题。除却一些主观人为因素,数字化程度较低也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物资从捐赠的那一刻起,便没有一个公开全面的系统可以实时追溯物资所在位置,导致必须记者实地走访,才能发现物资已经积压良久。其次,物资的派发、与医院资源的稀缺也没有有效对接,更缺乏公众监管,公众捐赠出的物资无法准确送达医院。

这些行为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给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反映了慈善机构和慈善活动面临的信任和效率危机。

目前在舆情系统里面,公众主要关注的问题有:救助对象是否是最需要救助的的对象,救助对象是否真实;善款是否最大比例真实用到或给到给受助人;慈善机构的运营成本有多少比例出自善款;慈善项目本身是否有效合法,流程是否透明可监管。

2.2传统公益慈善痛点

在捐款逐年增多的情况下而慈善机构仍然存在公信力不高、透明度不够、统筹管理能力不足等痛点,面临着信任和效率危机。

2.2.1缺乏公众信任

慈善公益事业目前面临的最?问题就是公众缺乏信任。我国现有的慈善管理中,外部监管不到位,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随处可见,慈善组织在信息披露方面表现出诸多缺陷。导致慈善公益事业公信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公益事业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监管困难,资金流向不透明。

2.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慈善组织存在管理不严、资金运作不当问题。

3.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不足,导致慈善链条中存在不少可以黑箱操作的漏洞。

2.2.2处理效率低

慈善公益事业目前面临的另外一个大问题则是处理效率低。受到成本困境和慈善组织不健全等问题的困扰,慈善机构内部管理缺乏足够的监督与审计。传统公益信息共享有限,在款项管理、信息记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手工流程也提高了公益审计成本:

1.公益审计成本高

2.款项管理和信息记录共享有限

3.公益款项先进入中心机构账户,再由机构进行操作处理,多层级操作增加了项目成本。

4.物资分配效率低

2.3区块链与公益慈善结合的必要性

2.3.1区块链的亮点

区块链是一种利用块链状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加密,利用智能合约来操作的数据基础设施。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信任,可有效消除高昂的信任成本。其亮点主要有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通证生态激励等。

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

声音 | 证券日报:网贷行业是区块链理想试点方向:据证券日报今日报道,网贷行业的业务特征与区块链的适用条件完美契合,该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信用建立速度和成本,而且可提高业务运营效率。有了区块链,网贷平台可全面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在降低信息搜集验证成本的同时提高平台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而且,网贷行业交易频率大大低于证券市场,对硬件和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是区块链发展初期的理想试点方向。此外,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助力监管层对网贷行业的监管。[2018/7/25]

在区块链系统中,交易一经确认会即时向全网进行广播,每一个节点都将收到的交易信息同步记录在账本上,简化了信息更新的流程,从而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同时,由于各节点拥有全量的账本数据,交易数据实现多节点背书,避免账本丢失的同时也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此外,由于篡改交易数据的成本非常大,分布式数据存储不可篡改的特性也增强了数据可信度,从而也提高了平台的公信力。另外,区块链的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通过“时间戳”技术和链式结构实现数据信息可追溯,每个事件和交易都有时间戳记,成为一条长链或永久性记录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对交易进行追溯。

非对称加密,数据不可篡改

非对称加密指用一个密钥对来进行加密和解密。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通过公钥加密的信息,在网上即使被截获也无法解密,因为公钥加密后的信息不能再通过公钥解密,而必须使用私钥来解密,而私钥只有自己有,就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所以,这种非对称加密的方式可以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也能验证用户身份。此外,区块链上的数据无法被篡改,而且在区块链上的任何篡改都会留下密码学上的证据从而被快速发现。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能够采用完全自动化的流程,不需要任何人为参与,只要满足智能合约代码所列出的要求即可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优势是更高效率、降低成本、交易更准确,且无法更改,此外,智能合约去除任何第三方干扰,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去中心化。

通证生态激励

区块链的通证经济想要把本来免费的社会行为变成被金钱衍生品激励的市场行为,并想象这样可以精准量化,定向生产有价值的行为结果。通证除了承担支付或价值贮藏的角色,还被设计为如股权、金融资产、奖励积分等更复杂、多元的功能。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世界里,激励机制是利益分配和使用的核心点,通过激励机制达成网络共识,从而使得区块链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进而分工明确、积极的完成各项工作,让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免受了各种威胁和攻击。这相当于参与者们共同维护了系统安全性,推动了系统的生态发展。

综上所述,区块链是一种多方维护、全量备份、信息安全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在于解决信息不透明、各环节参与者激励不足、系统整体运转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2.3.2区块链对公益慈善的赋能点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希望区块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日前,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的“国际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项目成果展示与对接”板块设置了“区块链创新创业人才论坛”。这是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首次设立区块链主题论坛,受到了业界内外的普遍关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刘晓蕾认为“兼容审慎”是指可以注入实体经济,但是应该审慎对待。审慎不引发危机,保持金融稳定,包容鼓励创新,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她认为,区块链最大的前提就是数字资产的确权,并列举了目前国内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监管,希望可以一起探索监管方式,以便发挥区块链的潜力,从而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2018/4/16]

信息追溯

区块链能够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均可以存放于区块链上,在满足项目参与者隐私保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地进行公开公示。

在资金捐赠方面,捐赠资金属于一种金融活动,这就满足了区块链价值数据化的要求,所以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可以有效地追溯捐赠款项的去向,可以确保捐款人对自己资金的流向清楚明白可查询,从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可控、专款专用。在物资捐赠方面,上链的物品也是“透明”可信任的,物品层面信任成本可快速降低。配合物联网的普及与广泛的应用,现在物资的数据化和可记录可追溯化变得更加可行可靠。实现物资的实时追溯,便可大大提升物资分发质效。

信息共享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特点,每个节点都保存有链上完整的信息,它可以保证在信息安全透明的同时,更快的进行实时数据共享,降低信息共享的成本和负担。一旦应用区块链技术后,每位捐助者都会有一份“账本”,资金的流向会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标记,记录在每一位捐助者的“账本”中。此举即省去了人工统计之累,也做到了实时更新,实时公示。

保护隐私

可匿名性能保护捐款者的隐私,目前国内个人信息泄露已经非常普遍,而有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当事人,并不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披露,区块链加密技术的使用,能更好地保护被捐助人和捐助人的隐私。只有持有项目私钥才可以看到项目有关的信息,其它人无法获取项目的详细内容。

提升执行效率

智能合约的流程自动化,只需要把相关的条件和要求设定后,智能合约就可以自动执行,公益行为完全遵从与预先设定的条件,更加客观、透明、可信,降低协作成本并降低差错率。对于定向捐赠、分批捐赠、有条件捐赠等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使得资金和物资实现自动划拨,不再需要慈善平台的人为干预,但是各方仍可以随时监督和验证定向捐赠的执行情况。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使用,可以解决传统慈善公益项目中复杂的流程和暗箱操作等问题,杜绝过程中的猫腻行为。

调动生态活力

利用通证激励机制,在链上进行公平的利益分配,规范成员行为规范。通证还可以作为志愿者慈善行为对社会贡献的一种量度工具,其作用很像是勋章、奖状和贡献证明等,而不必计价和进入交易环节。这将扩大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规模,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区块链技术可能对公益慈善事业产生的帮助:

1.建立公开透明的可追溯系统。

2.通过智能合约技术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监管和审计成本。

3.建立各方信用关系,建立信用评估体系。

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等特征以技术方式重构了信任机制,正好对应解决了传统公益慈善项目中所被人诟病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等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公益信任难题。此外,区块链技术也简化公益慈善项目中监督和审计的中间流程,降低慈善事业的运营成本。

三、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领域的应用场景

在公益领域中,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来跟踪捐赠信息,使用数字货币来转移资金以及使用智能合同来确保每笔捐赠款项都合理花费。具体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四个:慈善捐赠、信息追溯和记账、增信与凭证发行、信息共享。

3.1慈善捐赠

区块链技术在慈善捐赠场景下的优势:对捐赠人来说,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捐赠较传统捐赠方式更为方便和安全,不必担心善款被挪用,也无需质疑接受捐赠机构的可靠性;通过区块链技术,捐赠可以在公开特定信息的同时实现匿名捐赠;对慈善机构来说,扩大接受捐赠的渠道可以吸引更多的捐赠人参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可以减少接受善款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时间等筹款成本,提高捐赠的效率。捐赠人可以通过未来央行的数字货币支付系统,向平台上的慈善机构进行捐赠;同时平台也可以接受其他加密货币捐赠。

案例:壹基金为雅安地震接受比特币捐赠

2013年4月,壹基金工作人员在微博上公布了比特币的捐赠地址,通过线上募集比特币再变现的方式在为雅安地震筹集善款。截至4月25日,据工作人员透露,壹基金已获得超过233Btc。由此,壹基金成为中国第一个接受比特币捐赠的基金会。

3.2信息共享

区块链技术在信息共享场景下的优势:区块链技术保持各个节点数据一致的共识机制和开放的特性,天然带有信息即时共享功能,可以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更快、更低成本的做到实时共享有效信息。同时明确链上成员各自权限,避免冗余信息,彻底解决信息重复报送问题,降低信息系统运营成本、减少信息共享负担。

案例:区块链技术帮助政府实时信息共享

2017年8月,伊利诺伊州政府与HashedHealthcare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疗信息管理试点项目。政府各部门通过部署本地化的区块链节点,能够快速实现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与业务系统数据的同步,而无需向中心数据服务器进行上传和下载。这一项目既减少了政府与其他相关方的工作量,也通过加密算法保护了数据隐私,同时也降低了数据共享和维护的成本。

3.3信息追溯和记账

区块链技术在信息追溯场景下的优势: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的特点,天然具有记账和信息追溯的功能。在公益领域,对慈善捐赠进行记录和追溯成为其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在资金捐赠方面,由于捐赠款项本质上具备金融属性,天然满足区块链数据化的要求,所以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可以有效解决慈善捐赠中善款追溯的问题,保证善款使用的公开透明;在物资捐赠方面,配合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线下捐赠物资的数据化和可追溯化也变得更加简单。

案例:京东公益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物资追溯

2017年9月,作为全国首例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物资公益捐赠流程追溯的尝试,由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发起的“守梦天使寻找之旅”公益项目在京东公益物爱相连平台正式上线。通过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实现捐赠物资的全程流转信息上链,保证物资流转信息的透明可追溯,大大改善了网上捐赠者的用户体验。

3.4增信与凭证发行

区块链技术在增信场景下的优势: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存储机制确保没有一个机构可以任意篡改数据,提升了信息的可信度,也为身份信息和其他证明凭证提供了信用背书。同时,也能够帮助各相关方在不依赖中心机构的情况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真实性、原始性进行验证;由于验证所需的数据在所有业务发生时即完成了同步,因此对数据的验证环节能够实现完全在验证部门本地完成,从而提高验证效率。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安全机制,也让凭证验证和管理更加容易。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证明,从而建立全新的信用认证机制,提升公益领域的管理水平。

案例:成都青年志愿服务区块链联盟发行志愿服务证书

2018年4月,成都青年志愿服务区块链联盟成立并发出了全国首张青年志愿服务区块链证书。作为全国首个群团组织区块链联盟,该系统可以记录志愿者活动记录、服务时长、公益积分等数据,并生成唯一、真实的志愿服务区块链证书,为今后志愿者的认证和管理夯实了技术基础。

四、挑战与展望

4.1区块链应用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在公益领域已经有慈善捐赠、信息追溯和记账、增信与凭证发行、以及信息共享等应用场景。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深入应用于公益领域还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4.1.1信息上链前的真实性

尽管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链上的信息不可篡改,但在不具有数据封闭性的应用场景中,区块链作为数据的底层存储系统,对信息上链之前的真伪和权属无法判断。而一旦上链不可更改的特性,对上链前信息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可能会提高机构信息核实的成本。因此,对于区块链而言,只有数据封闭的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出区块链的能力。

4.1.2公益平台改革自驱力弱

区块链慈善无异于把慈善组织的权利关进笼子里,存在个别背靠商业集团的所谓“慈善组织”,其本质并非想“行善积德”,而是帮助关系企业、会员将营业或个人所得以“善款”的名义避税,转头再想方设法将“善款”转入自己的口袋。所以区块链公益慈善的大规模应用,需要行业更高层面,甚至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指导,由上至下地确立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慈善机构中的作用,并加强监督管理。

4.1.3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

缺乏具体的法律规范是区块链应用落地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目前各国法律系统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还处在探索和考察阶段,对其能否在公益领域应用、如何应用、都尚未形成具体的规范。在没有相应立法配套的情况下,智能合约签订中使用的算法如何与现有的法律系统相协调也成为区块链技术全面应用于公益领域的一大挑战。若不被法律认可,则智能合约也将缺少法律追索权,合约双方权益也就无法得到法律保障。

4.1.4通证的法律风险

由于各国的文化、认知、经济等差异,势必造就了对新生技术的态度与政策差异。鉴于对新生科技的风险未知性,目前全球各国对于区块链项目的发展均没有相对统一的市场管理原则与法律监管环境。这其中以区块链项目通证表现最为突出,比如有些地区合规、有些地区禁止等。比较混乱的全球政策环境,也是融合扩大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4.2未来展望

区块链可以解决传统公益慈善项目中被人诟病的透明度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公益信任难题,提升慈善机构的公信力,降低相应的监督和审计成本,让慈善公益事业更加完善的发展。随着区块链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它将开启全新的区块链慈善的4.0阶段,为慈善公益事业带来新的契机。届时,慈善领域的信息披露机制、善款追踪机制、政府的信息监管机制和对慈善机构的审计机制,慈善组织在定位和业务重点、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运营模式、组织财务和信息披露方面都将发生变革。

当前,区块链+慈善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捐赠方式,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普及,区块链会被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和捐款者应用。

参考资料:

中国网络慈善事业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puHcJDePmbtD96cZEeO3rA

社会引领|2018年我国公益慈善行业稳步发展

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2650.html

浅议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运用

https://mp.weixin.qq.com/s/E6VB2HWcupdqr34YlUkyuw

公益慈善行业频发信任危机,区块链如何实现慈善监管?

https://www.tuoluocaijing.cn/article/detail-9989332.html

慈善公益事业区块链应用调查

https://www.tuoluocaijing.cn/article/detail-79256.html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6:69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