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在加密货币项目“LIBRA”的白皮书草案中写道,“本项目旨在向全世界17亿金融弱势群体提供简单快捷的金融服务”。2019年6月首次公开的LIBRA白皮书曾一度引起加密货币行业热议,就连很少报道加密货币消息的体制内媒体也纷纷开始关注LIBRA发布的消息。
#开局很壮观,此后走向式微
一年之后,现在的LIBRA似乎已经偏离原来的方向。曾有VISA、万事达卡、eBay、PayPal、Uber等28个拥有响亮名号的企业加入LIBRA协会,但由于监管制度的不确定性,PayPal、万事达卡、VISA、eBay、沃达丰现在均已宣布退出。在取代它们的企业中,除Shopify之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加密货币企业。以往主要由体制内企业组成的协会成员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观点:FTX崩溃可能加快推动加密立法:金色财经报道,位于华盛顿的加密行业游说团体区块链协会执行董事Kristin Smith表示,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倒闭后行业信誉受损,要修复声誉将需要继续与美国政策制定者接触。她表示,该行业可以“摆脱当前的危机”,需要的是与有兴趣为加密找到正确的监管框架的两党政策制定者合作,不仅要保护消费者,还要推动创新。
Smith说,“我们将看到提出的一些两党立法提案,这些提案将在国会的多个委员会中得到非常严格的审查和辩论,而且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些立法加快完成的势头”。[2022/12/14 21:43:20]
更加重要的是,LIBRA在2020年4月大幅修改了白皮书内容。其中令业内最为担心的是,曾梦想取代银行的LIBRA把目标改为提供区域单一货币,沦为单纯的支付结算平台。首版白皮书中,LBR的目标是锚定一揽子法定货币,但修改后的白皮书写道,除锚定多币种的LIBRA外,还将推出锚定单一法币的LIBRA。对此,LIBRA表示,“按照原来的方案,如果LBR流通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多币种Libra可能会干扰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因此决定同时发行锚定单一法币的LIBRA”,强调这处修改并不意味着LIBRA放弃了发行多币种LIBRA的计划。
观点:对智能合约的充分监管指导有助于消除其法律上的不确定性:法学教授Agata Ferreira发文表示,全球智能合约的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在2020年至2025年的预测期内,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7.4%。智能合约越来越多地部署在包括金融部门在内的广泛领域,如公共部门、供应链管理以及汽车、房地产、保险和医疗保健行业等。它们也是不断增长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支柱。监管机构在应对和解决智能合约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但迄今为止的立法举措表明,智能合约的使用没有重大障碍。
与此同时,对智能合约的不同定义和潜在法律处理的激增可能会导致法律不确定性和监管套利。因此,立法者应密切关注智能合约的发展,并仅在必要时介入以提供法律确定性、降低风险和保护脆弱的缔约方。这种衡量和基于风险的监管方法将支持创新、利用机会并将智能合约创新整合到现有法律体系中。充分的监管指导还有助于消除法律上的不确定性,提升行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市场信心。(Cointelegraph)[2021/6/19 23:50:04]
但不少业界相关人士解读称,LIBRA此举相当于承认只有发行锚定单一法币的LIBRA,才能消除不确定的监管风险。但这样一来,LIBRA所强调的“无国境交易”愿景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有人评价当前LIBRA当前的做法意味着“Facebook的LIBRA已沦为简单的支付清算系统”。此外,为消除监管当局的焦虑,
观点:DeFi行业需要自我监管:COMEX前董事长、纽约天使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Donna Redel和芝加哥肯特法学院兼职教授Olta Andoni今日在CoinDesk刊文称:“我们认为,DeFi行业需要自我监管,否则将面临严格的监管审查和声誉风险。DeFi热潮和2017年最初的ICO泡沫有相似之处,即疯狂交易,出现了很少或根本没有经过测试和审计的项目;目前尚无明确的监管指南,且以太坊gas费用上涨。从证券法和商品法的角度来看,许多问题都应该重新研究,以了解它们如何适用于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金融模型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重新构想。 我们认为,DeFi需要创建一套新的行业规则,包括审计,适当的风险披露以及计划在实际发生问题之前预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DeFi的自我监管应规范抵押品充足性审查、审核标准、持续和危机基础上的治理、以及代币以发行为中心的所有权。”[2020/8/25]
#LIBRA中期评估①:LIBRA原地踏步,跨境支付行业巨头纷纷做出大动作
动态 | 港交所与投行洽谈潜在收购目标 涉及区块链领域:据香港信报报道,港交所据报与投行洽谈潜在的收购目标,并着眼于科技领域。外电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港交所正在考虑收购与数据、分析及区块链领域的目标,并与至少三家投行讨论潜在目标。知情人士又称,港交所高层正在商讨下一个3年战略计划,最终计划预计将在明年初公布。[2018/9/21]
那么,LIBRA还能保住现在的地位吗?看起来,LIBRA的气势已经远远不如2019年刚刚发布白皮书的时候。不过,如果不是各种相关项目接连搞出大动作,LIBRA的地位可能也不会动摇。
遗憾的是,就在LIBRA原地踏步的时候,跨境支付清算行业的巨头已经纷纷行动起来。首先,万事达卡正不断与相关项目方合作,推动发型加密货币卡。从去年开始,万事达卡已经推出多种加密货币借记卡。VISA也单独成立加密货币部门,并在不久前发布了招聘区块链工程师的公告。PayPal更是直接宣布进入加密货币买卖行业,计划最早从本季度开始提供服务。仅西方国家的各种跨境支付清算项目就足以对LIBRA构成威胁。
声音 | 彭枫:区块链或形成下一代互联网基础: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今日举办的金融界2018夏季达沃斯之夜+区块链思享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规划部负责人彭枫提到,传统数据库形成上一代互联网基础,区块链或形成下一代互联网基础,构建新的价值互联网。区块链的优势包括难以篡改,更加安全;异构多活,可靠性强;具备智能合约, 自动执行;网状直接协作机制,更加透明。他认为,区块链的数据逻辑在于消除人为干预,使主体之间相互信任,但过去的信任依然可以应用。与技术方面不同,区块链的治理结构容易形成天然的中心化,建构在现有架构之上,具有一定依赖路径。[2018/9/17]
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出席听证会时亲口强调,必须警惕中国的动作。LIBRA协会副主席丹蒂·黛米特也曾表示,“其他支付清算公司和Celo已经与LIBRA形成竞争关系,但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还是中国”。在中国政府主导下,由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共同打造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正在准备发行,中国已经大规模展开相关的试点试验工作。截止2019年第四季度,微信支付的用户已超8亿人,如果中国政府强行要求14亿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字货币进行交易,马克·扎克伯格的担心就会变为现实。
#LIBRA中期评估②:面对监管风险,LIBRA进行了哪些准备?
LIBRA并未像业界担心的一样“正式”放弃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梦想。但是,为了实现这一服务,需要首先设计一套跨境通用支付和KYC等制度。其中关键的跨境支付制度设计起来尤其困难。对此,黛米特副主席表示,“跨境支付属于加密货币项目许可审批和VASP的范畴。为应对监管风险,我们决定继续现在的管理主义模式”,认为只有明确管理模式,减少变数,才能抵御国际监管的风险。
当然,LIBRA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把金融服务圈外的用户纳入金融服务范围。因此,只凭借通用的跨境支付系统,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除了可能颁布监管措施的国家之外,还要把其他外围国家纳入认证体系,才能实现LIBRA的终极目标。为此,黛米特副主席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LIBRA内部建立一套KYC系统”。美国国家税务局也表示,“应当建立KYC系统,杜绝加密货币黑市交易等脱离体制监管的情况”。对此,LIBRA方面正考虑在Navi钱包中搭载自主开发的KYC系统。LIBRA设想,该系统完善后,不仅可以实现通用跨境支付服务,还可以在金融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提供比银行更便宜的“身份验证服务”。
#虽然如此,我们仍不能断言LIBRA已经式微
正如人们当初预测的一样,不确定的监管风险令LIBRA收敛了很多。从合作伙伴,到白皮书内容都进行了缩减。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断言LIBRA已经式微。按照LIBRA的主张,当初项目发布宏伟愿景,引起了监管当局的警惕,现在项目缩小内容,反而降低了监管风险。
同样地,韩国国内区块链支付清算项目“PAYPROTOCAL”的Danal金融科技公司事业战略组长金英日也表示,“我个人认为,LIBRA修改白皮书计划,是一个理性的决定。金融服务与人们的习惯有着密切关系。为没有银行的地方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概念在熟悉金融服务的人们看来,可能是个很好的想法,关键在于,对于LIBRA的目标服务人群——金融弱势群体而言,这个概念可能并无太大意义。倒不如现在专注于支付服务,更能获得金融弱势群体的支持”。他补充称,“先行抢占监管风险不大的领域,然后逐渐扩展服务,达成原本的目标,是个正确的方向”。
最重要的是,Facebook拥有其他所有项目都无法匹敌的庞大社交用户资源。Facebook及其子公司Instagram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超过35亿,几乎占全球78亿人的一半。这意味着,Facebook无论推出什么项目,都会吸引大规模用户使用。因此,只要与监管当局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协议,LIBRA项目就可能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壮大起来。而且,对于在过去几年接连发生信息泄露、广告风波,并因为竞争对手TIKTOK的出现饱尝败果的Facebook来说,也急需一场大的变革。站在没落和二次飞跃的分岔路口,Facebook能否凭借LIBRA再次腾飞?我们拭目以待。
JOIND朴相革记者park.sanghyuk@joongang.co.kr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