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银行研究员: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分析与展望_以太坊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征,全球商业银行的区块链技术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依赖于广泛的行业共识,以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参与行业规则与组织的设立;积累人才及科研力量,探索部分领域应用;保持对技术的敏感性,防范业务风险。

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梦宇,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高级专员付宇航

2008年,中本聪首次提出区块链概念。区块链技术,以其分布式账本技术获得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2019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局关于区块链的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银行业作为经营信用的行业,研究并布局区块链技术,巩固和培育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以区块为单位记录数据,通过密码学算法,将区块按照时间顺序形成链式数据结构,通过共识机制选出记录节点,由该节点决定最新区块的数据,其他节点共同参与最新区块数据的验证、存储和维护。数据一经确认,无法删除和更改,只可进行授权查询操作。基于以上运行方式,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征。

区块链技术并非无所不能,仅适用于部分应用场景。一是应用场景具备良好数据基础、信任机制存在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需要基于完善的数据库体系及多方写入的数据机制。若写入方与现存的数据来源方利益一致,不存在信任问题,或存在可信赖的第三方,则区块链技术不适用。二是信息的公开范围决定技术模式。公有链允许任一节点加入,信息对全系统公开;联盟链允许认证后的机构参与共识,信息根据共识机制进行局部公开;私有链只适用于限定机构之内。三是业务涉及价值转移、数据管理或授权管理等。价值转移类业务涉及数字资产在不同账户间的转移,如支付、信贷等;数据管理类业务涉及信息在区块链上的记录,无资产转移,如跨境贸易等;授权管理类涉及数据访问及共享,如征信系统等。目前,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领域包括支付、清算、信贷、贸易及征信等。

全球监管现状

2019年上半年,全球65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出区块链相关政策指引,其中近75%的政策立足于扶持区块链技术。韩国、美国政策密集程度最高,日本、俄罗斯、德国、泰国等提出增加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区块链作为一种结合密码学、分布式系统的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受到各国监管的普遍认同。因而,监管重心立足于该项技术的使用方式及场景。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大规模运用的最早实例之一,其资产和货币属性使得监管机构对比特币及区块链的监管始终无法界定清晰边界,也促使监管普遍采取审慎态度。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的监管涉及立法、税务、经营许可证、信息披露及反等多方面的监管协同,需要足够的审慎思考。

一是美国政府审慎监管推进。美国对于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的监管包括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两个层面。在联邦政府层面,财政部推出最新研究报告,支持推行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沙箱。但截至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监管沙箱落地。在州政府层面,近10个州政府推出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政策。其中,怀俄明州提出区块链相关专利可免除专利税,怀俄明、佐治亚、亚利桑那州等也使用区块链技术对政府办公信息进行记录。与此同时,也有接近10个州政府提出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应用的警告及严格监管,如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州及纽约州等。

二是英国政府采用“监管沙盒”试点区块链技术。早在2016年,英国央行发布分布式账本技术相关研究。目前,监管沙盒涉及区块链在支付服务、监管科技、保险、反、生物识别数字身份证、智能合约以及了解客户认证等领域的应用等等。英国《卫报》称,2022年伦敦有望成为全球区块链技术和加密币经济体领导者。

三是欧洲监管宽松积极,区域合作增强。2018年2月,欧盟委员会启动了欧盟区块链观察站和论坛。2018年4月,欧盟27个成员国签署创建欧洲区块链伙伴关系声明,并合作建立欧洲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2018年9月,法国央行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研究,开展了“银行间区块链试验”。德国、荷兰等国也在致力于推动区块链的研究及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日本政府制定明确监管规则,规范引导行业发展。区块链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日本的数字货币体系中。早在2017年,日本金融服务局颁发了虚拟货币的交易所牌照,并承认比特币的合法交易身份。随后,日本的数字货币交易大增,被广泛应用在多种交易场合。2018年,日本Coincheck事件后,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虚拟货币进行严格注册审查和监控。2019年,日本虚拟货币商业协会(JCBA)发布“关于ICO新监管的建议”,通过《资金结算法》和《金融工具交易法》修正案,将数字货币更名为“虚拟资产”,加强了对于虚拟货币兑换和交易规则的措施,限制投机交易。

五是韩国政府政策摇摆,逐渐宽松。2016年,韩国央行提出探索区块链技术。2018年,韩国政府将区块链作为税收减免对象,鼓励企业入局区块链领域。目前,韩国的首次代币发行已获得合法地位,但仍面临较强监管。韩国政府逐渐将监管重心从单纯的数字货币领域向更为广泛的区块链应用拓展。

全球银行业运用现状

技术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根据埃森哲对全球银行业高管的调查显示,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及应用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及应用场景,高管期待区块链为其自身经营带来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更低的交易摩擦成本、更低的行政管理成本、更短的交易时间、减少业务错误、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更低的融资成本等。高管认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的重要前提是全局布局。技术应触及银行、互联网巨头及商业客户,才能对现有的支付、清算体系带来颠覆式革新。银行内部合规、法律、安全部门等的疑虑为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推行带来一定阻碍。

技术的大规模推行依赖于广泛的行业共识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曾经历过黑客攻击等安全问题,技术成熟度仍有待提升。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声誉风险,对数据安全性的要求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因而,该项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应用将会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形式包括公有链、私有链及联盟链等,均依赖于广泛的行业共识及应用。特别是,在跨境支付、结售汇等领域的应用,需要以联盟的形式推行。因此,该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在技术的成熟及全球的共识之上,仍需培育时间。因此,全球各国银行业相对审慎布局区块链技术。

商业银行应用以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

区块链技术有望对金融机构的底层数据运行及共享机制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其在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及中间业务等均有部分应用,但以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区块链在中间业务的应用主要包括跨境支付、实时交易系统、存托凭证及银行间清算结算等支付体系的改革与应用。资产业务的应用优先在对公业务中进行了探索。对公业务的债券投资、跨境贸易贷款、供应链贷款等涉及多方主体的业务成为区块链应用的重要领域。目前,零售业务亦在积极探索阶段。

相对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的应用面临更多难点。一是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共享”机制使得链上主体均能收到该链条中其他用户的即时信息。对于零售业务而言,无法保证客户的隐私保护。基于通证的记录方式可将重要信息进行隐私保护,但该项技术仍在探索阶段。二是数字货币和实际货币的转换仍无法实现“无摩擦”状态,存在时间和金钱成本。因而,对于该类业务量巨大、对瞬时性要求高的零售业务而言,短时间内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要探索。

我国银行业运用现状

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国家层面共出台40余部区块链相关指导政策,我国银行业种类多元、业务模式存在差异性,各银行在其自身战略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拓展区块链的可能应用场景,并实现部分应用的落地使用。

加大区块链技术研发力度

2019年,银行业区块链专利数大幅增加,全年共15家银行申请了区块链技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达433件,是2018年数量的4倍之余。其中,申请数量最多的3家银行分别是微众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及中国银行。从业务角度来看,数字资产、信贷业务和供应链金融是专利数量最多的业务领域。相对其他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转向积极的了解与探索阶段。一方面,国际银行业的探索塑造了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应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科技巨头对消费者的支付及消费行为产生深刻影响,银行需要转型以应对客户需求。

拓展落地区块链应用场景

同国际银行业相似,我国商业银行对区块链的应用探索也以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区块链的研发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走在前列,实现了诸多业务的落地应用。股份制银行及互联网银行在负债业务中推出针对中小企业及供应链融资的应用,尝试增强其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业务能力。城商行规模及成本受限,目前应用多体现在中间收入部分,在支付、结算、交易等平台提升效率。

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

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即银行基于对核心企业的信用认可,对其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提供相应融资服务,其具体模式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及预付款融资等。截至2019年末,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约14.33万亿元,年增速在4.5%-5%之间,具有广阔应用场景。供应链融资当前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信息并不互通。企业的经营系统及内部财务系统并不存在自动的信息传递机制,企业间信息传递存在一定难度。二是核心企业的信用只能传导至核心一级供应商。应收账款建立在企业与企业间,建立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上的业务无法传递至下游供应商。三是缺乏可信的贸易场景。银行面对供应链中的企业,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应收账款、库存、预付款等记录无法呈现全面的贸易场景,且存在造假风险,造成了银行在发展该类业务时的谨慎态度。

区块链技术基于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供应链融资的业务难点,业务模式如下。在银行面对供应链上下游的所有企业时,区块链技术使得企业间的实际交易信息“上链”,包括其债权债务关系、贸易记录及合同发票及库存信息等。银行面对的是真实可信的贸易场景,在时间轴上对该链条的交易进行评估。同时,企业间的债权形成数字债权凭证,该凭证可进行拆分和转让,每一级供应商均可按业务需要选择持有到期、融资卖出或债权转让以满足自身融资需求。

跨境支付系统

跨境支付涉及汇款行、收款行和代理行。跨境支付业务的痛点包括手续费高、交易速度慢、存在交易风险及价值波动等。信息和钱款的流通依赖于代理行,须经过每一步骤的确认和记账,才能进行下一步骤。交易时间带来了额外的价值波动风险。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跨境支付业务中,可有效提升跨境业务的服务效率。一是汇款行与收款行点对点交易,省去了代理行造成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二是支持7×24交易,不受时差与节假日影响;三是实现汇款行和收款行的实时销账;四是支持实时查询交易转账状态;五是数据存储相对安全。

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面对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冲击与重塑,商业银行从“抽离”姿态转为“拥抱”姿态。区块链技术发展仅10余年,目前其最为成功的应用为比特币的发行及交易。作为一种偏底层的技术,其在商业银行的大规模应用须克服诸多难点与挑战,也需要充分评估该项技术对业务模式可能造成的影响,避免对技术的过分狂热。

一是积极参与行业规则与组织的设立。区块链技术的推广依赖于广泛的行业共识及应用,也需要充分的监管与规则。良好的生态是行业发展受益的前提。特别是,在跨境支付、贸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领域,需要商业银行与企业共同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银行间的支付结算系统的上链升级也需要行业组织的支持与推进。

二是积累人才及科研力量,探索部分领域应用。目前,全球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大幅增加,美国和中国是区块链专利申请数最多的国家。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业务模式,探索区块链应用方式,开发相关应用专利,积累、构建业务优势。此外,商业银行应积极丰富人才储备,为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大规模运用积蓄能量。

三是保持对技术的敏感性,防范业务风险。商业银行面对较大的声誉风险,需要对客户的数据及信息保密。因此,商业银行对区块链的探索也应秉持审慎原则,保持对技术运用的高度敏感性,防范技术对业务及客户造成的负面影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8:341ms